历史名人传记 人物简介: 燕山黄氏八房六世祖讳玑,字难衡、号颖异,弘治乙卯年(1495)举人,授广东清远县令十三年,他驱逐猺獠为民除害,清税赋决悬案,秉公执法,深得民爱,公任满返乡,当地乡民建祠以祀,不忘公之恩德。返乡后教书育人培养后生。逝后葬于南安四十都青石宫山。 一、驱逐猺獠为民除害 公自幼好学,且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背诵原文,小小年纪便遍读诗书,学识渊博,令许多成年人自叹不如。未及成年,补为弟子员,成为同龄人中的翘楚。 弘治乙卯(1495)年公参加乡试,高中举人,是燕山黄氏家族中举第一人。随即被授任于广东清远县令十三年。清远一带山高林密,猴子野猪(猺獠)害兽四处出没,经常成群结队跑到山下农田,一夜之间,把成片庄稼毁坏殆尽,有时甚至咬伤乡民,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民众苦不堪言。 公一上任,听闻此事,立即将捕猎野猪驱赶猴群作为头等大事。他亲自部署筹划,组织衙役兵丁,配合当地山民,围捕野猪,驱散猴群,对捕者给予奖励,很快将害兽赶进山林,派人巡哨,防范它们再度下山为害。 二、清税赋决悬案百姓感戴 公上任前,清远当地税赋繁多,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个别不法官员为谋一己之私,借机巧立名目,私加税利,敲诈勒索,更加重了百姓负担。对此,公组织人员清理各种税负,合理的保留,不合理的剔除,让纳税人知道那些是该交的,那些是不必交的。同时,报请上级部门将那些民愤大的奸诈凶暴小吏严肃处理绳之以法。从此清远县域赋税征收明朗,经济发展,百业兴旺。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公认为县令是亲民爱民之职,理当服务众生。前任遗下不少悬而未决的案件以及积存了许多未及时处理的公文案牍,致使不少人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置而废时失业。公抓紧审决悬案,清理案牍,还百姓以公道。此后,凡是前来告状打官司的,公都及时依法审理判决,决不拖延滞后。执法有据,公正廉明,不徇私舞弊,对于他的判罚,人们大都心悦诚服,少有异议。 公清税赋决悬案,人们感叹,这都是公兴利除幣治理有方所带来的政绩。任满告归后,清远百姓以公在当地多有惠政于民,建造名宦祠以祀,四时祭拜,不忘公之恩德。 三、回乡守清廉教书育人 回归原籍丰州家乡后,公健户读书,从不涉足公堂,不染指当地的官司案件。 公素来注重人才培养,在家乡设私塾建学堂,孜孜不倦教诲学子。对于那些经常带着经书和各种疑难问题蜂拥而至的读书人,公更是热情接待,悉心讲解,为他们解疑释惑,口讲指画,从不懈怠,从不觉得疲倦。 公去世后,葬于本邑四十都的青石宫山。 注:本文由进士,历任右通政、前翰林院、太常寺少卿、史部文选司郎中,侄孙河清公拟写,本人将其译成白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