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墓 燕山黄氏十房八世祖河清陵墓 本墓是燕山黄氏十房八世祖黄河清与妣赵淑人的合葬墓。黄河清,字应期,号莲峰,南安人氏,生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进士,历任吏部验封主事,吏部文选郎司节郎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南京右通政,通奉大夫。为官清正廉洁。慧眼识珠,典选德人,为民请命修渠引水解旱情,文学造诣深厚。遗留诗作很多,最具影响力的名言是“本心修是佛,官正即为神”。卒于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英年早逝,享年48岁,葬于南安康美杏村东溪畔,并竖碑记载一生丰功伟业。钦赐谕祭,崇祀名宦乡贤。
黄河清(1478-1525),字应期,号莲峰,福建南安丰州人。他出身显赫,曾获大明“赐进士出身”的功名,官至通奉大夫、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等要职。历任翰林院四夷馆提督、太常寺少卿、吏部文选司郎中、验封清吏司员外郎等职。父亲是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黄天锡,祖父黄愽公、曾祖乾麟公、高祖体义公、天祖原德公、烈祖贵童公,乃是武荣燕山黄氏始祖忠勇公第十子,世代显贵。二、碑刻译文 黄河清自幼聪颖,十岁能写文章,被称为神童。十八岁(1495年)以《诗经》考中弘治乙卯科举人第三十九名,二十二岁(1502年)又考中弘治壬戌科进士,位列三甲第四十六名,与状元康海同榜。 他在吏部任职期间,受到侍郎江澜、大学士梁储等重臣赏识。守丧期满后任吏部验封司主事,得到尚书许进推荐,声望日隆。后调任文选司主管官员选拔,以选拔人才为己任,深得内阁首辅杨一清器重,被收为义子。他推荐的刘大夏、韩文、林瀚等二十五名官员都成为一代名臣。他还推举了潘府等淡泊名利的名士,以正世风。当时官场将他与前辈黄孔昭并称“典选二黄”。 正德年间黄河清升任太常寺少卿,掌管四夷馆,他操守高洁,拒绝与方术之士往来,即使有权贵重金求见也避之。1517年他因父丧回乡丁忧期间,为民请命,在家乡主持修建“永利圳”水利工程,解旱情惠民生,百姓立祠感念。他对待四个弟弟也十分友爱,共同维持家业。 据明刑部尚书陈道基为《莲峰先生文集》作序记载,“黄河清年少得志却志趣超群,尤擅文章”。工部尚书林庭棉也为《莲峰文集》作序,侍郎林富在广东将其著作刊印流传。他与王阳明、湛若水等大家交往密切,切磋学问。他虽身处蔡清、王守仁等名儒辈出的时代,仍能与之齐名。方棠陵先生曾评价,“黄氏家族以文采闻名于世,其中最为推崇的当属莲峰公”,世人称赞他的文章风格直追先秦风骨,这绝非虚言! 《左传》有云:“人生至高境界有三:立德、立功、立言,此三者经久不衰,谓之不朽。”莲峰公一生践行此言:其一立德——他修身正己,廉洁奉公,为国家选拔贤才,拒收贿赂,不与贪腐之辈同流;其二立功——为家乡修建“永利圳”水利工程、重修“石亭寺”,为家族修葺黄氏宗祠、捐田产供祭祀、资助兄弟求学;其三立言——所著《莲峰集》被《间书》《泉州府志》等多部典籍收录,更亲撰写“黄氏祖祠碑文”、“祭祀碑文”、“始祖神道碑”及多篇水利工程记文。明代文豪方豪评价他“求学如饥似渴,待士谦和如友,气度恢弘,心境豁达,行事必循古礼,论学堪称宗师”。正如他所题写“本心修是佛,官正即为神”,这正是他一生德行的写照。 莲峰公生于金鸡报晓吉时,少年得志,名动乡里。嘉靖初年官至南京通政使,最终逝于任上。他生于1478年农历七月初十,卒于1525年,享年四十八岁,获皇帝特赐祭葬殊荣,入祀南安乡贤祠。其妻赵氏系宋朝皇室后裔、知州赵世聪之女,温良贤淑,勤俭持家,孝名远播,获封“淑人”尊号。子嗣思谦、思海,孙辈登献、炯鉴,曾孙女嫁与监察御史陈储秀次子,书香门第延续至今。 夫妇合葬于南安康美杏村东溪畔,墓园依山傍水,前有东溪蜿蜒环抱,南望层峦叠嶂,背靠杨梅山群峰如笋,林木葱郁。原墓园规模宏大,设有石虎、石羊、石马及文武石像生,明代福建按察使方豪题写墓志铭,赞其“日月映肩显清高,江山入卷见胸襟”。20世纪30年代被盗,60年代期间墓前石马、石将军雕像被毁。现仅存神道遗迹与部分石刻。1998年八月,燕山黄氏后裔首次重修墓园。时值2024年四月,十房七世管委会宗亲再度集资修缮。为铭记先祖立德立功立言之典范,特将《泉州府志》《南安县志》等典籍所载莲峰公事迹镌刻于碑,永志纪念。 附: 嘉靖乙酉年某月日,皇帝遣福建布政司参议谢显致祭于南京通政使黄河清灵前: 尔出身名门,天资聪颖,历任要职,勤勉政务。本欲大用,忽闻长逝,特赐祭礼,以彰功绩。英灵有知,尚飨! 燕山黄氏十房七世 公元2024年岁次甲辰年仲秋吉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