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黄氏历史名人 黄淑清 人物简介: 十房八世祖讳淑清,字应初、号晓江,自号“晓江渔者”,南安人氏,为十房七世祖天锡公之五子。公自小聪敏,才华独具,为人坦荡耿直,不流于世俗,不媚于权贵,厌恶官场,弃科举,隐山林,耕读劳作,游遍名山大川。吟诗题词,文采风流,著有“晓江集”,后人仰止。逝后葬于丰州后田高洋村。 (一)、厌恶官场无意仕途 十房八世祖讳淑清,字应初、号晓江,自号“晓江渔者”,为中宪大夫十房七世祖天锡公之第五子,南京右通政、通奉大夫河清公五弟。 公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性耿直,为人坦荡。他清高自许,如青莲出水;飘逸倜傥,如玉树临风。公不流于世俗,不媚于权贵。 长大后,公依例前往科第应试。到达(考)试院,只见四处戒备森严,应试学子一个个被搜身查验,尊严尽失。见此,公仰天长叹道:“士子不受信任 ,被人如此疑忌。沦落至此,我还当什么士子呢?”于是,毅然弃考,离开考场,扬长而去。 嘉靖元年,河清公已官居南京右通政、通奉大夫。已是秀才的五弟淑清陪同大哥赴任,一方面帮大哥料理家事,一方面在京城向当时名家王阳明、蔡清等求学赐教,以备来年的科举考试。 嘉靖四年,朝廷发生了对刚登基的嘉靖皇帝亲生父母亲名份之争的“大礼仪”事件(详见黄河清传)。正当壮年黄河清,可能参与“大礼仪”事件获罪下狱被奸人所害,再现伴君如伴虎场景。 亲眼目睹官场的险恶,淑清料理完大哥后事,从南京扶灵回乡。从此公对官场极度厌恶,不思仕途,不参加科举考试,归隐丰州后田村种地写作。 (二)、隐居山林洁身自好 公隐居山林,耕读劳作,自感瀟洒自在,除非吊丧看病,从不轻易外出。期间,常有名士前来拜访,公皆辞而不见。当时大名鼎鼎的名士王遵严(王慎中)曾屡次前往造访,也不得见。唯一的一次见面后,公即归隐,从此不再与他见面往来。足见公之文学修养上乘,才有众多官员文人求见。 地方官员对公都以礼相待,公皆辞而不应。他曾说:“大丈夫不能进而尧舜其君民,即当退而尧舜其心也。如果我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奔走于官府之间,买隶而入,卖口而出,灰头土脸,尘容俗状,能不令人汗颜惭愧吗?”此言直谅无询,足见公之襟怀坦荡高远。 县令颜容端素来与公交好,他因父母丧事归家丁忧守孝。公写信给他说:“今俗仕宦,遇丧以假孝为名,皆因平日为官不暇,唯丧中得闲耳。昔吕东莱于丧期讲学授徒,陆象山以为不妥,古今之学人与风俗实大相径庭矣。”劝其学有原委,切实践履,以进一境。其直言不讳,如此真诚率真。 (三)、文采风流诗文传世 公一生淡泊名利,弃仕途而无意官场。他志趣高洁,早年隐居修身,耕读为事,而后好远游,常常飘然而去,遍历名山大川。所游之处,皆有题咏,诗文流传,脍炙人口。游览华山时,他为陈希夷先生睡影题诗曰: “五季干坤一枕间,担头天子起华山。陈桥崖海须臾事,公在梦中开笑颜。”另有一题作应制诗曰:“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遇钓台。”公取其诗复咏以见志,足见其风骨不凡。 文采风流,诗传后世,诗文皆发自其性情意趣,并汇成《晓江集》传之于世,其诗文多载于《清源文献》。 世人对公清高的品行赞誉有加,私下里谥其为“言修先生”。 后人婉惜地说:出生恨晚,看不到公之本集,只读到了台翰公(十房十世祖冀登公)为先祖《清泉集》所作的序文,其中述及晓江公避影人世,工绝诗文,其文才在阆山长吉(唐代诗人李贺)之间,在与名士王遵严等交往时,更显他的清高雅致。如《月坡公传》里面说:太平司李曾从僚友游华山书院,见晓江公题咏,众皆绝倒。由此看来,晓江公之品行与文才,均令人仰止,由此也大略可以显现公之为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