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4年校友文萃 >

燕山黄氏历史名人 黄澄-------黄印尧(厦门)高十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4-08-05  【字体:

燕山黄氏历史名人 黄澄
黄印尧 (厦门) 高十组

一、人物介绍
  燕山黄氏五房七世祖黄澄,字延肅,号竹谿,明正德癸酉八年(1513)举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刑部通政使行人、刑部侍(员外)郎。嘉靖四年,出任广东按察佥事,带兵平定瑶族骚乱,年老返乡。子养蒙,进士,以三品满考,获赠通议大夫户部侍郎,享寿八十,后又以曾孙正陞加荣䘵大夫,著有《竹谿遗集》。

二、 秉持操守不弄权
  黄澄,字延肅,号竹谿,南安丰州人,明正德癸酉八年(1513)举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年轻时就致力于《诗经》研究,进京后与族侄黄河清同为刑部通政使,掌管内外奏章及臣民密封申訢之事,凡在京外的题本、奏本,在京的奏本都经他们之手上报。他出仕为行人(官名),执掌着朝观(廷)聘问之事。行人亦掌管着出使他邦的事宜,因此也被称为“天使”。明代科道官员出缺都从行人中选拔任用,官员们都以得选为喜,而黄澄却始终秉持为官的操守,不願参选,而是希望通过自己努力的业绩来获得晋升。

三、统军平叛抚民订新规
  嘉靖四年,黄澄调任刑部侍郎,(实为刑部员外郎),第二年出京任广(东)按察佥事,主要职责为判案断案,处理这方面的公事,和负责驻扎在岭西军队的整顿。当时恰逢瑶族起兵抢劫高州,朝庭决定进行剿灭。督府以黄澄公统帅中军,由泷水进驻罗银,打垮十三支瑶民队伍,斩杀一千多人,俘虏八百多人,缴获马牛器械无数。督府向朝庭申报,帝下诏赏赐黄澄公金帛。

  当时广东高州、肇庆两府,汉瑶居民各半,前任官衙下令不准汉瑶人进行商贩活动,瑶民难获油盐等生活必须品,黄澄公体恤民需顺应民意,改令汉族商贩可以运油盐等生活必须品进入瑶地買卖,但不准许瑶民出山。尽管这样,瑶民也感到了方便和满足,有时还派人到黄澄府衙献茶献蜜。黄澄公则送油盐等物为谢,瑶民更是喜出望外。自此后,汉瑶相安无事,直到黄澄卸任,再无闹事。

四、辞官归隐事农桑
  黄澄公为人耿直,做事不留情面,执政时推辞权贵之请,触怒不少当朝权贵。在任刑部任职时,他曾道:“吾不能瓦合于世也,谓如破瓦之相合,虽日聚合而心不合”。“我为官已二十多年,已老,该辞官归隐矣”。返乡后,与旧朋好友们赋诗饮酒。农季时从事农桑,种庄稼,养鸡鸭,黄狗作伴,荷锄戴月归。这何尝不是晚年的至乐之趣呢。然,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是朝廷大官。双亲在世时,由于公在外任职,无法尽到奉养孝道,成为公心中憾事。因此,每到时岁年节祭祀时,祭品极为丰盛,聊以补养之薄也。

  公孑立一人无亲兄弟,只有堂弟三人,公对他们抚育爱护如同胞,每逢他们家里有困难,公总是出手相助,毫不吝啬。堂弟清全家沾染疫病,一连几天都没有生火做饭,没有人敢接近他们。公亲自为他们忙前忙后,操劳各种大小事情。

五、“父子进士”耀祖宗
  公对子辈的教育十分严格。他入朝为官后,为培养儿子能科考及第,特地在老家丰州九日山(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东台,重修“九日山书室”,严令儿子养蒙闭门苦读诗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养蒙在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父子进士”一时传为隹话。养蒙授浙江遂县县令,后升任太常寺少卿,北京户部侍郎,以三品满考,得赠父亲黄澄公如其官,进階奉政大夫,又赠通议大夫户部侍郎(官正三品),享寿八十,后又以曾孙正陞公加荣䘵大夫(官一品),有《竹谿遗集》藏于家。

2024.7.15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