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黄氏家族《族约》 燕山黄氏十房十三世允肃公 立 人物介绍: 燕山黄氏始祖司令忠勇公,由燕山入主闽中历仕(做官)四十余载,施泽民久,官于武荣,遂占籍居,唯当年以忠厚开基,以礼教垂笵,崇孝悌(顺),重诗书,故人文蔚起(振兴),五经(儒家诗经、尚经、易经、礼经、春秋)鸣盛(兴旺发达),劗缨(官宦)累世。迨(等到)后子孙日繁,良顽各出,父兄之教不先(管或严),子弟之率(遵守)不谨,勃谿跳梁(争吵反目猖獗),倚强凌弱。自轶(超越)于规矩准绳之外,以致身罗法网,贻(遗留)羞宗族。幸逢,聖天子布化维新(变更旧的法度实行新政),与民更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又蒙列宪爷台府县父母严明仁恕(仁爱宽容),宏开法外之恩。凡我族人务须争自愧励(勉之)。互相劝勉,以仰副(辅助)国家化民成俗(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尚)之治,祖宗仁渐养摩(仁义感化教育)之训(教导)。 一、正明分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聖论(圣人的论述)煌煌,塑望(通过努力塑造自已追求理想和目标)宣讲,我族谅已家喻户晓,但其中秀顽不一,未必皆凛遵(严格遵守)无违,故必首为申明,惟父母之尊(敬),可配天地,鞠育劬劳(父母抚育之恩),报德罔极(无穷无尽的恩德)。凡为人子,务须竭力奉养,随分承欢(以孝顺行为获得父母的喜欢),至于伯叔兄弟,名分森然。凡我族人,尊卑(人的辈分、地位高低)长幼,务须整齐严肃,不可分毫干犯,毋以小加大,以幼凌长,既及婶姆兄嫂,一体分定,不可四意诎辱(委屈和耻辱),凡为尊长,亦须教育子弟,共敦孝友,毋得偏陂不平,致生拂逆(违背)。 二、安本业 士农工商,各有本业,须劳心勤力,随分自尽(力),,毋为游所而好閑,毋为赌博而失业,毋为盗窃而败誉,毋为造言(谣)而生事,毋为唆讼(挑拨离间)而横禍,毋为忿争而启濱。毋为亐心而损德,毋为贪利而背良(心),立身各宜勤俭自力,匪类绝与来往。租课(赋税)按额输将(交纳),田园以时(季节)耕种,下及五谷果木,各种各收,莫取毫粒,并不可私相戕害(伤害),自坏良心,致启事端。 三、严打架 先聖有言。“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为惑滋甚”(因一时的愤怒,忘记自身的安全,甚至可能连累亲人,这种行为迷惑),又日,“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不孝之大”,语云“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做人不应该过于狂妄和强势,否则可能会遭遇不幸,没有一个好的结局)。故律例特严,昭昭示儆,因狃故习 (因习为常,而不加重视之意),末谙(熟悉)法度(法律法规),不能忍一时之气,致酿无穷之禍。前车即复,当知后戒,凡我族人,毋以强而凌弱,毋以众而暴寡(欺凌弱小或少数),莫以富而欺穷,毋以恶心而凌善,毋以小(事)而聚众斗欧,毋以忿争而辄持凶器,不论宗族乡党,凡事皆可理论情谴,即(使)有意外横逆(强暴或无理的举动)之来,而家有家法、国有国法,曲直自有公论,切不可妄行打架,自贻(遣留)后悔也。 四、崇文学 吾家本以经学起家,诗书传世,自明至今,登仕(做官)版者,代不乏人,凡我后民,宜自振兴,以追前烈(辈),矧(如何)遇盛世盛右文雅化,益当濯磨砥砺(加强修养,以期有为),仰副(仰望星空,思考人生)作人盛典。 肃(作者允肃)幸值家居无事,方图闭户复理旧业,务欲与吾宗士人,共为切磋。以晰理解(分辨事理)于丝毫,研精义于楮黒。请就始祖祠中阅月,一课五经四书二艺,各滨灵府(精神之宅,),不揣(聚集)固陋(见识不广),敢竭遇诚(竭尽全力,忠于职所),细加讨论,总期揣摩(研究)精熟(精湛纯熟),以图远大。 五、 敦亲睦 吾家子孙蕃(繁)衍,振振绳绳(连续不断),已几盈万,虽支分派别,皆属一本。不论远近亲疏,务须患难相恤,过失相规,间有田土雀角(争吵)之事,当即预闻族长,较论曲直,皆可就中调停,勿同室操戈,致伤和气,至于乡粼,多属亲戚故旧,不必过分畛域(界限或计较),预存芥蒂(嫌隙,不愉快)。总期敦本睦族(教育后代,真诚团结,与其他氏族和睦相处,坦诚相待),亲逊(团结谦虚)成风。 以上五条,皆属保身成家切务,为房族长,务须谆谆告诚子弟,设诚力行,如顽梗弗率(顽固而愚昧无知不顺从者),有犯条约不可绳以家法者,房长当即赴官陈首,倘房长自为阿纵(纵容),我族会众将犯法子弟并房长一并闻官究治,毋徇毋忽(松懈)。惟祈(祈求)共谅此区区。 雍正二年(1724)六月十五日约 本《族约》,系清朝进士,行取部主政、江西广昌县令,黄氏先贤十房十三世允肃公所写,教授弟子,要“正名份”,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安本业”,立足本业,劳心勤力,随分尽力”:“严打架”:“崇文学”,以先贤为榜样,经学起家、诗书传世:“敦和睦”,不论本家子弟、乡粼故旧,和睦相处,亲逊成风”。对于现今社会,这五条族约乃是人民保身成家,建功立业必修之理。《族约》文字简洁,含意深远,文采斐然,读来朗朗上口,是难得的一篇好文,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资深的阅历。但是文中有些繁体字比较生辟难认,虽经多次阅读思考,恐有地方词不达意,请读者指正。 2024.6.20 *本文编写得到厦门日报资深记者吴瑞生先生协助,特以致谢。 |
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