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4年校友文萃 >

燕山黄氏历史名人黄緯------黄印尧(厦门)高十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4-06-06  【字体:

藤兵驱罗刹、凱旋帝亲迎
——燕山黄氏历史名人黄緯
黄印尧(厦门)高十组

人物介绍:

  三房十三世祖荣禄大夫左都督黄緯(諱),字元度,号树思。少豪俠,慷慨有大志,行伍出身,累功授游击。康熙年间,罗刹(沙俄)入侵黒龙江雅克萨一带。康熙帝玉泉山召见福建林兴珠、黄緯将军,观看藤牌兵演炼,大悦,赐宴及银两,令林(兴珠)黄(緯授副将职)带福建藤牌兵出征黒龙江。大军包围雅克萨城,围城打援,在黒龙江中,藤牌兵杀退援兵,用火箭火炮烧毁雅克萨城,藤牌兵威振天下,沙俄降,签定“多伦合约”,保证了边疆百年无战争。捷音至,康熙大悦,率文武百官排銮驾亲迎十里。屡立战功,公陞任江西遂安总兵荣禄大夫左都督,末赴任卒。著有《太平纪要》三卷,后嫡派徙居六都树坑。

一、苦炼藤牌滚被功,钦点边关驱沙俄

  三房十三世祖黄緯公,福建南安人,少小习武,身材高大魁武,为人豪爽,慷慨有大志,追随大清帝国特种(藤牌)兵王建义候林兴珠(称林候)从军,是林的心腹爱将。林兴珠,崇祯元年(1628)出生于泉州永春,有着一身好武艺,曾在郑成功旗下,学的“藤牌兵”战术和训炼方法。1656年,组建一支数百人的“藤牌兵”,林黄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由于兵器特别,打仗勇猛,屡立战功,黄緯累功授游击。

  十七世纪初,清政府刚成立,百废待兴,又出现三藩之乱,沙俄(当地人称罗刹“恶鬼”、红毛)趁机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占椐黒龙江、松花江流域,以雅克萨为中心,在黒龙江沿岸建立多个椐点,准备长期占有。不仅威胁黒龙江流域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威胁到大清满族发祥地盛京(沈阳),康熙把它视为心腹大患。

  康熙 20年(1681),平定三藩叛乱,整治黄河,收复台湾,着手准备驱逐沙俄入侵。康熙调兵遗将,开辟交通,建驿站,运粮输响。由于罗刹兵善于使用火枪利器,有很大的杀伤力。为选好克敌制胜利器,康熙帝想起藤牌兵,急召林(兴珠)候部入京,黄緯公与林候见驾玉泉山,林候向康熙帝陈述对付罗刹火枪的利器,“惟滚被(棉被)矣,以柔制钢”还有“藤牌兵”,何谓藤牌,与兵器盾一样,盾用铁板制成、重,而藤牌用二层优质藤条编成,中间夹1-2层棉絮,藤盾厚且轻,可以抵抗火枪射出的铁沙和刀箭,使用灵活自如。康熙帝观看林(候)黄(緯)等6人的藤牌军操演,“持藤牌而舞,辟易万夫。前跃八尺,后退一丈。不可敌也”,“用箭射之,数发皆不能中(穿过),矢(箭)未发(人)已滚至面前,疾于(快如)飞鸟”。龙颜大悦,“我藤牌兵能克火枪矣”,命即刻组建“福建藤牌兵”,赐宴及银两,授林兴珠銮仪卫銮仪使,赐封‘建义候’,带镶黄披甲藤牌兵出征。黄緯公授副将职,随军北上驱逐罗刹。

二、围城打援驱黒刹、藤牌神兵建奇功

  康熙22年(1685),大清向沙俄军下通牒,限期离开雅克萨,沙俄军置之不理,逐令都统彭春率兵和林候率福建藤牌兵共同剿灭罗刹。大部队历经黒龙江,火浣山崎岖险阻,五月二十二日到达雅克萨城外,擒拿红毛(沙俄侵略者)男女数人,牛马数十匹,但逃脱1人,为防通风报讯,“宜极进矣,掩其不备而围之,令其外者不得入,在内者不得出”,全军挥师急上,廿十三日围城。当日,招抚不从,二十四日,清军急筑长围,备战援兵,劝降无果即以火炮攻击。廿五日,沙俄远东地区哥萨克骑兵乘船从黒龙江上游顺流而下,火速驰援,欲以城中守兵汇合。关键时刻福建藤牌兵临危受命,带领数十名藤牌兵裸身跳入黒龙江中阻击沙俄援兵,“众裸(露)而下水,冒(举)藤牌于顶,持片(长)刀以进,罗刹众见之,惊所未见,呼日‘大帽鞑子’,众皆在水,火器无所施,而藤牌蔽其首,枪矢不能入,以长刀掠牌上,折其胫,皆踣江中,杀伤大半,余众潰而逃,兴珠不丧一人”。大败哥萨克骑兵。是夜,黄緯公与都督越三重濠沟,直抵城下侦察,知雅克萨城垣系大木所筑,黎明,发火箭火炮攻城,烧毁木头城,红毛计穷力屈,至午乃后,迄求投降。

  本次战役,清军只用四月而功成,捷报至,凱旋回京,聖祖(康熙)大悦,率文武百官,排銮驾亲迎十里,此乃轰动朝野的一大盛事。

  但是,当清军从雅克萨班师回朝,沙俄又卷土重来,康熙23年(1686.2),清军二次入侵雅克萨,林候部率400福建藤牌兵出征,配合边关驻军,斩杀沙俄主将额里克舍和俄军数百人,俄军称藤牌兵是神兵,名扬天下,让沙俄意识到清军的强悍,逐停止南下侵略步伐,签定了“多伦合约”,形成了黒龙江流域百年无争端的和平局面,藤牌兵功高至伟。

  屡立战功,黄緯公陞任江西遂安总兵荣禄大夫左都督,因长年的征战,多病緾身,末赴任病故。著有《太平纪事》三卷,公后嫡派徙居南安六都。

  同去讨伐沙俄的还有燕山黄氏三房黄完章字子秀,后任饶州营参将。

 


 

参考文献:

  《燕山黄氏族谱概要》和百度其他文献。

  本文经燕黄族人黄少华先生审阅,特此致谢。

2024.6.5

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