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4年校友文萃 >

燕山黄氏始祖答喇真传------黄印尧(厦门)高十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4-03-04  【字体:

燕山黄氏始祖答喇真传
黄印尧(高十组)、何新明先生  编写

  人物介绍:燕山黄氏始祖答喇真,蒙族,出生于1246.年6月16日,原籍燕京大兴县人,元朝进士,历任南安县尉、泉州路库大使,龙溪县令、仙游县令,南安达鲁花赤、福州路总宪兵使,1326年4月1日卒于官任上,享年81岁,获赠“忠勇”谥号,灵柩葬于南安丰州狮子山麓。


图1:始祖忠勇公和始祖母肖像

一、始祖答喇真生平简介

  燕山黄氏开基祖忠勇公答刺真(公元1246-1326年),蒙古族人,出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六月十六日,原籍燕京(即北京燕山)大兴县之安定门。因该家族与元主忽必烈的亲堂通婚,获赐蒙古姓“答喇”。他自幼饱读诗书,崇文尚武,是元正十七年(公元1280年)进士,随军南下,到达福建南安县城丰州(当时称武荣州),任南安县尉。1284年,元朝廷在泉州设置巿舶司,实行官营对外贸易,答喇真以正七品达鲁花赤(注1)调任泉州路库大使,主营征调、采办宫庭需用之珠宝、香料、瓷器等物资。后调任漳州路龙溪县令。因泉州等地人民骚乱,又调任兴化路仙游县令。仁中、佑中年(1318年),再任南安县达鲁花赤。英宗至始二年,朝庭禁止民间以金银、丝棉布等物资下海贸易。因答喇真长期在泉州一带任职,熟悉东南沿海海事和海上贸易,朝庭以正五品司令职调答喇真任福州路海口总兵场司令官(即同中书令)(注2),统帅闽浙粤军事。元泰定三年(1326年)四月初一,卒于官任上,获赠“忠勇”谥号。
答喇真入闽,先后担任南安达鲁花赤、泉州路库大使,龙溪县令、仙游县令,最后擢升福州路总宪兵使,统帅闽浙粤海防事务,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及泰定六朝,不离福建东部沿海,在福建工作整整46年。当时元朝曾把老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等级。但他忠厚仁慈,一视同仁,从不岐视汉人,平等相待。他“以官为家、入籍南安”,施泽于民、奏通海运、救民苦渊、夏酷不雨、禾木枯焦、虔诚祈祷、天澍甘雨,万物复苏,极受当地民众尊重拥戴。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四月初一日逝世于官邸,享年81岁。子孙嘱其遗嘱,从海口移柩至丰州,择地南安丰州西北狮子山麓。同年八月十三日与宜人许氏合葬于丰州西北部的狮山麒麟穴,偶意“狮子戏麒麟,世代出名臣”。

  忠勇公有妻妾三人,育有十子二女。长子沙裕、次子沙的、三子海达儿、四子安童、五子武贤、六子赛哥、七子荣显和女儿玉小娘、福小娘皆为原配许夫人所生;八子漳童和十子贵童为赵夫人所生;九子富童为林夫人所生。除了长子和次子回归燕山原籍外,其余八子均留在南安,经过几百年的繁演发展,如今海内外的丰州燕山黄氏宗亲已有20多万人,在历朝的政界、商界、文化界等领域名人辈出。

二、始祖答喇真墓

  2023年8月6日,我们到丰州燕山村黄氏家庙拜竭祖宗后,冒着酷署,汽车沿着不宽的马路行驶二公里,到达狮子山下、华侨中学西侧的答喇真墓(图1)。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2011年10月重修的陵墓。陵墓背靠茂密森林的狮子山,墓前无遮无挡,视野宽阔。陵墓呈半圆形,墓围13.25X7.3米。墓前金山型花岗岩墓碑、墓桌。墓碑用楷书阴刻“黄氏始祖墓”五个大字。墓前周围有石狮、莲花柱栅栏。墓围四周花岗岩壁墙上,绘有一些奇特的图案,有的似围幕,有的似牛马(图2),有的似星星,有的似蒙古包。整个图像就象草原上的蒙古包夜景。墓地前左侧竖立着“南安巿永久保护地”石碑。墓前有一条马路,马路下是一纪念公园。两侧是民居,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在始祖墓地周边有五房二世祖武贤陵墓和十房二世祖贵童陵墓。在南安洪濑东林后厝猛虎山有一座十房三世祖原德与柯氏妈陵墓。四座陵墓的墓型、图像都极其相似,与同时期汉人墓不同,更像蒙古族人的陵墓。

  明代进士、苏州剌史、燕黄九世祖懋中(注3)曾拟文赞始祖忠勇公:“于维我祖,起自幽燕、仁入中土、万里风煙、初令南安、泽久以延、继迁海口、持节旬宣、奏罢海运、民脱沉渊、祈雨雨应、均役役平、东南困弊 、籍公生全、元逮中叶、胡运将颠、必有真主、起除腥膻、当此之时、预策其然、不归故土、籍于南边、生有尸祝、殁有隧阡、为汤沐邑、媲美昔贤、开有后裔、瓜瓝綿綿、有科有第、济济后先、今留遗像、垂四百年、身世浮萍、宁无恻焉、廟貌奕奕、世举明禋、永念尔祖、各期勉旃”。2013年,在纪念忠勇公诞辰(767)周年暨家庙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丰州黄爱国先生发表了“始祖司令忠勇公颂”,对始祖忠勇公给予全面的完整的评价。

三、始祖答喇真的蒙古身份

  椐现有资料推算,答喇真从燕京来福建南安任职已35 岁了。有报告称答喇真是元朝进士,任何职末知,较多记载的是入驻福建南安后的情况。有记载答喇真“与元主姻”(如清代著《泉州府志》),可能不够准确”:如果答喇真的亲人与元主联姻,可算皇亲,而他又是一位进士,那么他随军南下,其官职不会只是县尉,更可能是答喇真所在部落与元主部落联烟,他有可能是蒙古铁骑中能文能武的一员,曾在大都大兴任职,但具体职务目前没有找到记载。

  还有一种说法,“答喇真是汉人,祖上是福建惠安,从惠安到北京,因与元主联姻,赐蒙古姓答喇,再从北京回南安后复旧姓黄”。因元灭明兴,答喇真是蒙古族人,又是前朝官吏,其子孙后裔是明朝官府清算对象,子孙为自我保护,避蒙古族之说,拉泉州府旺族大族黄(紫云)姓为后盾,而复姓黄,就以祖籍地大兴燕山为源头,以南安丰州居住地为燕山,志其源,取“燕山衍派”为堂号,取姓“黄”,奉答喇真为燕山黄氏始祖。这在明朝初期泉州少数民族惧怕大汉族欺负而采取的数典拉祖的惯例。

  认为答喇真是蒙古族人,还有以下说法,答喇真墓今尚存在南安丰州狮子山下,还是南安巿永久保护地。始祖墓地与同时期的五房二世始祖武贤墓、十房二世祖贵童墓、十房三世祖原德与柯氏妈墓的型状、图像都极其相似,从墓的形状、墓地石壁上的雕刻图案等与同时期汉人墓完全不同,更象蒙古人的陵墓。

  当时,始祖的子辈孙辈(2-3世)的名字大多有明显的蒙古名字色采,如三世孙的名字野生、和尚、铺住、定住、保住、昱童、妟童、添童、庚童、癸童,这些名字都随蒙古习俗,有名无姓,非汉名,直到太孙辈的名字才渐有汉名之味。以此推算,在答喇真孙辈太孙辈时,正是元灭明兴改朝换代之时,为表明弃元归明,入乡随俗,避免明朝官府的岐视清算,改为汉姓黄。

  燕山黄氏从古至今在祀奉祠堂祖先或祀祠祖墓都是全猪全羊,这与蒙古族人习属基本一致。

  在《南安方志人物选介》中,有明确记载:“黄答喇真(1246-1326),蒙族....明兴,易姓黄,以《燕山》志其源,答喇真便成为闽南黄氏燕山派之始祖”。几百年来,黄氏家族子子孙孙长年与汉人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学汉文、与汉人通婚,逐渐汉化,蒙古习俗逐渐弃失,现都已演变为地道汉人。

  综上所述,丰州燕山黄氏始祖答喇真是蒙古族人。我们这次参拜黄氏家庙正厅神龛上供奉着始祖忠勇公和始祖母都是穿戴着蒙古服饰,与早先忠勇公穿戴宋朝官服的肖像截然不同,说明黄氏家庙管委会已经重新审定并认可黄氏始祖忠勇公答喇真为蒙古人。


图2:黄氏始祖答喇真陵墓


图3:五房二世祖武贤陵墓


图4:墓前末知名动物石雕像

注1: 答鲁花赤:按元制,县设达鲁花赤,以县尹掌县事,以达鲁花赤监之,专掌印信(绝大多数是蒙古人担任),而尹行封职矣。

注2:摘录自南安方志人物选介:
“黄答喇真(1246-1326),蒙族。先世为燕人,占椐南安,宋未,元兵大举南安,答喇真随军入闽。元朝至元中(约1279-1283)任南安县尉。二十一年(1284),朝庭将对外贸易实行军营,设巿舶司于泉州。答喇真以正七品达鲁花赤调任泉州路库大使,主管征调、采办宫庭需用之珍宝、香料、瓷器等物。任满,调漳州路龙溪县令。未几,因泉州等地人民起义,调任兴化路仙游县令。仁宗延佑中(约1317-1318)再任南安达鲁花赤。英中至治二年(1322),朝廷禁以金银、丝棉、子女下海。因答喇真熟悉沿海情况和海上贸易,以正五品司令职任福州路海口总场官。泰定三年(约1326)四月卒于官,赠“忠勇”。答喇真自入闽为官,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及泰定帝六朝,足迹不离福建东部沿海,尤以南安为久。其子孙遵遗嘱,择地归葬于南安丰州西郊狮子山,子孙盧守其旁而繁衍,明兴,易姓黄,以“燕山”志其源,答喇真便成为闽南黄氏燕山派之始祖”。

注3:九世孙懋中:十房九世祖懋中,字有及、进士、苏州剌史、著有《南安文征私志》,文节为序之。

  资料来源:“燕山黄氏族谱概要”。“纪念燕山黄氏始祖司令忠勇公诞辰767周年暨家庙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刊”和百度其他文献。

2024.2.25

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