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4年校友文萃 >

年 夜 饭------------------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4-02-09  【字体:

年 夜 饭
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把亲人亲近,把往事回忆,把家庭梦的美好前景诉说。

  “广煎鸡鸭封肉鱼,好呷大碗胜平时。大大小小围一桌,嘴笑目笑过新年。”这是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吃年夜饭的真实写照。一晃四五十年过去了,那味道依旧熟悉而顽固,那画面依旧温馨而悱恻,满满的一种甜蜜的回味,满满的一份浓厚的乡愁。

  当年,我家这顿压轴大餐,统统都是由父亲亲自主厨。领导一般不下厨,下起厨来不一般,信然!职责所在,年夜前三两天,父亲就开始忙活起来,为这份荣耀做足了准备。首先是剁鸡卷(又名广煎)。“无卷不成席”,不知何故,这道菜在我们农村宴席上永远排名第一,不可或缺。自个家做的,真本正料那是自然的,好吃不腻那是肯定的,量多持久那是必须的,就是制做很答工,很考验耐心。父亲独自一人在厨房里不厌其烦地剞剞刳刳,动听的声音拉开了年夜饭的序幕;二是封肉笋。这道菜在我家年夜饭的菜谱里稳居老二,乡下人都知道,它绝对是下饭的最佳伴侣。猪是一两个冬龄的黑土猪,笋是德化的黑笋,二黑合伙,铁锅慢炖,越炖越焉,越焉越香,相当给力。这会儿,父亲是不会吝啬的,一封就是一大锅,而后置于青A里,自然凝固后可以放很久,想吃时挖上几勺热一下就行了,可以让一家人从年兜夜痛快到初九天公生;三是杀鸡杀鸭。鸡鸭都是土生土长的,土得不能再土了,一般是加四物或立肾文火成汤,炖煮过程中,那鲜香劲还能在除夕日弥漫的香火和鞭炮的硝烟中喷薄而出,大老远都可以闻到它的香味,真无愧于“忆尔口似西江水,日夜涎下无歇时”的褒扬。有了这老三样,再来一两盘拿手的家常小炒,四菜一汤,用父亲的话讲,已达国家干部的标准。

  碰到好点的年头,或者家里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儿,标准还能再适当提高,比如添个鲜带鱼或牛仔肉什么的。说是鲜带鱼,其实也是冰冻的,也许你们现在会觉得有点不屑,但我告诉你,在当年,它是我们山里人唯一能见到的海鲜了,稀罕得很,那会儿,才没有什么“年年有鱼”这种好事。这家伙,或炣或炸,或凉或热,或配稀饭或下干饭,都巴适滴很,直到现在,我对它仍情有独钟;至于牛仔肉,那就更稀罕了,一年到头,生产队也难得杀一头,又贵得半死,基本都是职工家和番客们的菜,我们贫下中农是鼻尖上抹蜂蜜……干馋吃不着。这会儿,托年夜饭的福,托老爸的福,让我们也有机会牛上一回,您甭说,一分钱一分货,那嚼头那味儿就是他娘的不一样,连第二天拉出来的尿都是臊香臊香的。

  大年三十如期而至,这一晚,一向严肃的父亲变得慈祥和蔼,开饭前,他照例要发表他的重要讲话,总结一年来家庭情况,并郑重拿出期末成绩单,表扬先进鞭策不足,号召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牢记使命刻苦学习,要确立“两个自信”,即自信能考上大学,自信能穿上皮鞋。未了,还会按照学习成绩分别给我们每个小孩颁发一个小红包,以兹鼓励,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继续进行……清贫的年兜夜,朴实的年夜饭,一家人却吃得津津有味,吃出一屋的欢声笑语,吃出对来年美好的梦想。这必定是一年之中最美味的团聚,也注定是一顿最富有仪式感的晚餐。

  农耕时代,乡下人家,几乎一年到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果腹之余,剩不了几个钱,没有燕鲍刺参,没有美酒佳酿,这也许就是坊间所说的“大人怕过年,小孩盼年兜”的缘由吧。但纯朴善良的父辈们总会将苦涩藏着心里,那样地费时耗力,那样地虔诚认真,那样地精雕细刻,尽量地把大自然的恩赐以及自身的勤劳与智慧,呈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打造出自家特有的年味儿。而这些带有家的味道的食物,对儿孙们来讲,就是不寻常的美味,就是幸福。我确信,尽管千门万户的家常美味可能不尽相同,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爆竹声中,夜幕之下,一桌桌年夜饭,其实就是一朵朵绽放的迎春花,更是一朵朵妙曼的合欢花,父亲们是一瓣,母亲们是一瓣,儿孙们又各是一瓣。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我们这帮乡下孩子,在年夜饭里新桃换旧符,吸取了情感和动力,稀释了烦恼和压力。重新启航时,沐浴和煦的朝阳,汪洋恣肆的春风,分明多了自信和力量。于是,一双双翅膀翩然起舞,向着心中雕花般的眺望,凌空而飞。

  长大后,我飞到城里并安了家,托共产党和改革开放的福,食物是日臻丰富,吃的问题已不是问题,一些以前不敢想、想不着的东西,时不时也能蹭吃得到了。然而,每逢年兜,我照样会拖家带口跑回老家,继续享受那独具特色的家庭版年夜饭。这一晚,我总是吃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妻子没少数落我是“穷人思想年夜饭”,而父母亲日见苍老的脸庞则满是灿烂的笑容。

  很遗憾,几年前,父亲和母亲相继走了,合欢花枯萎了一半,但也长出了新叶,我也继序为一家之主了。遵照父辈的优良传统,我责无旁贷地掌起年夜饭的大勺,菜品依旧少不了我们家传统的“老三样”,带鱼、牛仔肉也一并上,而螃蟹、大虾等时鲜这会儿只能当配角了。每每看着孩子们吃得心花怒放,我依稀看到我们当年的影子,欣慰之余,心里头总有点怅然若失……沉思良久,终于明白:父母在,年夜饭是亲情,父母不在,年夜饭是乡愁。薪火在相传,生命在轮回,所以,亲情永恒!乡愁永恒!年夜饭永恒!

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