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3年校友文萃 >

海沧青礁村和青礁慈济祖宫----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3-06-01  【字体:

海沧青礁村和青礁慈济祖宫
戴明哲 (厦门) 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在厦门海沧区有个青礁村,青礁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山村。青礁村还有个青礁慈济东宫,是供奉保生大帝闽台地区最宏伟的庙宇。青礁村紧邻九龙江,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好。青礁村面积5平方公里,山多地少。人囗五千二百多。青礁村历史悠久,自北宋建村至今有近干年的历史。青礁村富含文化底蕴,留下许多人文古迹。

  12月20日,我们来到青礁村。按惯例,我去了青礁村村委会。想了解村里的基本概况。一个年纪较大的女工作人员走过来,询问我的来意。我回答后向她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她们村民平均年收入大约有多少?另一问题是她们村目前的主产业是什么?她说村的主产业是农业,种植蔬菜和水果。村主要干部不在,前一个个问题无法回答。我看了村委会宣传栏的各项内容。其中有村委会工作的五个目标。一,产业兴旺。二,生态宜居。三,乡风文明。四,治理有效。五,百姓富裕。这五个目标主要关系民生,我以为他们所走的是正确的道路。

  青礁村范围大,包括七个自然村落,我没办法走遍,只走了临公路的院前社和芦塘社。村中沟渠纵横,多池塘,水源丰富。土壤疏松肥沃。田里主要种蔬菜,以叶菜和水菜为主,没有看到大棚蔬菜,与翔安区的蔬菜种植品种和方法不同。翔安区大棚种植,主要种虎皮辣椒和紫长茄为主。大慨是因为水利土壤不同,而且青礁村地少人多,适于种植多水生长周期短不怕冷的蔬菜。地里的蔬菜绿油油的,长势良好,品质也很好。青礁村成立多个农业合作社,这有利于蔬菜比较大规模的科学种植和销售。其中的“金荣发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杨梅一百多亩,莲花三十亩,蔬菜三百多亩。济生缘合作社引进台涪DlP产业。在院前社有院前两岸之家,宝島黑珍珠,龙永发智慧农场等闽台合作项目。青礁村的果树种植还结合旅游观光,碰仔芭乐园种植了大片的芭乐,园区边配制了观光台和儿童游玩设施。站在观光台上,大片的芭乐与远处蔬菜园相连,如绿色海洋,非常壮观。

  除农业产业以外,青礁村还有其他生财之道。在村里有多个小厂小企业,小业主有收入,村民可进厂打工也有收入。在村委会所在地,有长长的街道,遍布商店,经商是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村里住着二千多外来工,有的村民出租房收房租。看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我看到村中有大量的别墅新房,旧房子不多,旧房一般不住人。房前屋后很整洁,多绿树。居前常见小轿车停留。村中水泥大道四通八达,在一些公共场合有标准的厕所。青礁村是一个经济良好文明的乡村。

  在院前社有个青礁村新时代文化广场。石砌广场面积很大,广场的一边是亮丽的新楼,另一边的树荫底下有个凉亭。凉亭蓝色的屋顶,紫红色的方柱,很别致。亭下放置茶桌椅子,供人们休息泡茶。在凉亭后是一个湖。湖边上有石栏杆围护。湖中有一大的水车。湖水碧绿,倒映蓝天白云和周围高楼美景。在湖的旁边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场。这一广场可进行各种比较大型的群众活动。

  青礁村在建村近千年的历史中人文鼎盛,人才辈出。青礁村的居民主要是颜氏家族,自宋元明三朝村里出了24位进士,青礁村被誉为进士村。名人中有颜师鲁,颜颐仲官至吏部尚书,颜荣祖孙三尚书。青礁村民奋发进取,具开拓创业精神。颜思齐带领乡亲移居台湾,开发台湾。颜思齐被誉为开台圣王。青礁村乃至漳州福建与台湾有着深深的血缘关系。台湾的地方话被称为台语,这说法不对,台语其实是漳州话,是漳州先民带到台湾的地方语言。

  青礁村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人文遗迹,现在还保留有三十九座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大多已破损,好些正在修葺。大夫第这座古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八年,为青礁村民颜珍伟所建。颜珍伟在海外经商,事业有成回家乡建了一座三进式双燕尾民居。后来他的长子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被封为大夫,这座住宅因此被人们称为大夫第。大夫第现在被作为青礁村的乡愁館,展示闽台慈济文化和闽台颜氏宗亲文化。乡愁馆内设:毓秀古村,崇文重教,淳厚家风,乡村振兴四个单元。

  举人楼是青礁村又一古建筑,为光绪年间富商陈建安所建的一座中西合璧二层楼房,占地面积达二千平方米。建后第二年,陈建安的三儿子陈炳煌科举考试中了举人。陈炳煌出任广东袖中县候补知县。人们因此称这楼为举人楼。现举人楼破损严重,正在修理。

  芦塘书院是青礁村重要的古建筑,书院原是芦塘村陈氏家族宗祠,是清代嘉庆年间陈氏芦塘开基始祖陈国贤所建。宗祠大体格局似如闽南古大厝。在宗祠的两侧还有两排平房,左侧平房积德堂和百福堂现为书法社。宗祠比较简单,没有雕樑画栋。大门楹联书:派衍姚圩长世泽,分支颖水振家声。说明了芦塘阵氏堂号和来源。宗祠现作为书院。大厅悬挂光裕堂牌匾,大厅宽敞,摆放许多桌椅,作为阅览室。两边和后面摆放书藉。几乎所有古建筑都关闭不能入内,唯有芦塘书院是开放的,有一位女青年负责管理。芦塘书院本是栋氏家族子弟读书之所,在家族文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书院在青礁村的文化传承仍继续作出贡献。书院除了平时作为阅览室外,还请书画家教授学生,请专家开讲座。宗祠旁百福堂的书法院有两处书画室,在墙上和桌上摆满了条幅。条幅上字写得很好,意涵也很好。比如有“不雨山尚润,无云水自澄”,“有为天不老,无事日影长”“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芦塘书院的对面是“爱之乡村大舞台”,这舞台是一个有屋顶的宽大舞台。舞台前面是一个大的广场,还可进行大型集会活动。大舞台的背面有一个湖,湖边绿树环绕,湖水清澈无纹,湖面可见湖边美影。湖边有一亭子,可休闲观湖。芦塘书院一带,既含丰富的历史底蕴,又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

  青礁村还有许多古建筑无法参观。大概因为疫情,这些古建筑都关闭,而且好些没有修整。我看到有两座並排的古厝,这古大厝又有护厝,前方是大埕。这两古厝很有特色,在大门边的侧面墙上是题写的诗词,很有文化韵味。很可惜这些诗词好些文字不清楚,今后在修整时要注意较正。重视建构特色,也要注意文化特点。这些诗词中有一首写的是:如画云开嶂落日,供诗翠满蓬賸欲。攀跻老无力,空余双目送飞鸿。署名激明,作者是明代苏州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是名代苏州四大才子之一。我想古厝内应有更丰富的文化内容,有更多的文化基因。

青礁慈济祖宫

  在青礁村岐山东鸣岭山麓,有座规模宏大的青礁慈济祖宫,供奉保生大帝。在这之前,我见过不少供奉保生大帝的小宫庙,不以为意。这次到了青礁村才了解到保生大帝是确有其人,原名吴本,出生于宋朝979年。吴本出生地是青礁村的邻村白礁村,以后成为一代良医,著有《吴本本草》一书。吴本一生素食,没有结婚。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主要在青礁村和白礁村行医,救治患者无数,闻名遐迩。1036年他在青礁村山上采药不慎跌落深渊逝世。青礁村和白礁村民怀念吴本,遂于当年建龙湫庵以祭祀。后来为祭祀吴平建了更大的寺庙慈济宫,慈济宫始建亍1151年,规模逐渐扩大,现在的慈济东宫面积已达十七万多平方米,是厦门市规模最大的民间信仰场所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被誉为“闽南慈济第一宫”。在明朝永乐年间,吴平被朝庭赐封为“保生大帝”。

  来到青礁慈济祖宫,一眼望去,绿色的岐山东鸣岭下建筑一字摆开,宫殿巍峨,场地宽广,气势恢宏。牌坊式的大门高高挺立,上书“青礁慈济祖宫”金色大字。拱型大门在中,旁边还有两个小门。大门内是广阔的白色石砌广场。广场左边有一小湖,湖边有多座宫殿式建筑,那不是庙宇,是七八家餐飲门店,与整个宫殿式的建筑群浑然一色。湖水清清,湖中山景殿宇绰绰,如诗如画。广场右侧並列着五座殿宇。殿宇前的厂场上三棵榕树如华盖。广场后这五座殿宇从左至右第一座是青礁慈济祖公圣德堂,现作为保生慈济文化生态展览馆。展览的主题是慈济文化生态的內涵及“健康,慈济,和谐”的精神特质。第二座是文昌庙,供奉孔子。第三座(正中)就是青礁慈济祖宫正殿,供奉保生大帝吴本。正殿前方广场上有两座石雕石狮,人称石伏狮。这两石伏狮为宋代绍兴始建或淳熙扩建之遗物,已有千年历史,弥足诊贵。两狮双足捧球,两眼怒视,威猛雄壮。宫前有一保生大帝青石雕像。大门前四大盘龙青石柱,整个殿堂金碧辉煌,既精美又壮观。第四座是武圣庙,供奉武圣关羽。第五座是闽台中医药博物館。展区面积500多平方米,一楼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二楼以中草药标本的陈列为主。如此布局别有心裁,保生大帝居正中,左右文武拱卫。外侧作为展馆,宣扬慈济文化,古为今用。在五座殿堂的侧面是百草园。百草园占地四千平方米,现有400多种药用植物。百草园边上的观光长廊很美,金黄色的顶盖,白色的圆石柱,长廊边上又有白色护栏,亭美草美相辉映。

  来到景区中轴线前,这里有811级台阶直达148米高处的保生大帝石雕像。在石阶前面立有一块灰色山石,上面刻写“普世济民,恩泽慈爱”八个大字,诠释慈济涵意。这811级台阶,现建为中医长廊。在长廊边上,立有扁鵲,华佗,孙思邈等33尊中国历代名中医雕像。这些雕像形态自然,儒雅,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811级台阶又被视为一条健康步道,人们在这里登山观景,在这里爬山锻炼身体。

  保生大帝石雕像在2007年落成,雕像采用泉州花岗岩材质,由中国著名雕塑设计师,厦门大学教授李维祀先生设计。石雕像高达19.8米,立于山上,在山下远远就可看见。石雕保生大帝高大挺立,左手持药壶,右手握牌。他慈眉善眼,目视前方,似思索状,他大概还在恩考如何救治村民之事吧。站立像前,眼前青礁村舍历历在目,楼房间的绿色树木,碧绿的原野一览无余,更远处是茫茫大海,横无边际。

  青礁慈济东宫,集旅游休闲,中医知识普及,生态建设,身体锻炼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独树一帜。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宣扬传播慈济文化,密切闽台联系。在闽台有多达2000座大大小小的保生大帝庙宇,说明了慈济文化的普及,它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

  时下疫情风声日紧,我等老弱之躯,难敌病毒海啸。今年外出之旅到此结束。待来年春暖花开,与野外山川重逢。


▲(1)青礁村的入村大门


(2)芦塘书院


▲(3)乡村大舞台


▲(4)芭乐园


▲(5)保生大帝石雕像


▲(6)古民居


▲(7)湖中水车


▲(8)青礁村海边


▲(9)菜园


▲(10)青礁慈济祖宫大门


▲(11)青礁慈济祖宫正殿


▲(12)青礁慈济祖宫内一角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