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爱尔兰、爱尔兰之旅(二) 4、 贝尔法斯特 贝尔法斯特( Belfast;)位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拉干河口,是英国北爱尔兰首府和最大海港。现有人口29万。2005年6月13日与安徽省合肥市结为友好城市。贝尔法斯特工业基础雄厚,造船业具有悠久历史,哈兰沃夫造船厂曾经制造了世界上最豪华和速度最快的轮船,泰坦尼克号游轮就是它的杰作。 在贝尔法斯特,我们参观了市政厅、泰坦尼克博物馆等景点。 (1)泰坦尼克博物馆: 在中国,不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的人肯定不多,但知道“泰坦尼克号”这艘大船在什么地方建造的人恐怕也不多,贝尔法斯特就是“泰坦尼克号”的诞生地。而这座由H&W船厂参与打造的纪念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正宗的以“泰坦尼克号”为主题的展馆,全景展现了“泰坦尼克号”的制作过程,以全新的方式阐述了“泰坦尼克号”那段从1900年构思设计开始,到最终在冰川前沉没的历史故事,令人耳目一新。参观者在此可以亲历“泰坦尼克号”最后一次离港的地点。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在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开始建造,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敦启航开往美国纽约,开始它的处女航行。4月11日停靠在爱尔兰最南端的科夫港,这也是“泰坦尼克号”的最后一次靠岸。4月15日,承载2207名游客的“泰坦尼克号”与游动的冰山相撞,造成1513名游客遇难。站在当年的老船坞上,追溯那段惨痛的灾难,回忆那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2)北爱尔兰议会大厦 北爱尔兰议会大厦位于Stormont,始建于19世纪初,是一座四层的大楼,花岗岩外墙,议会大厦占地很大,有宽广的迎宾大道,大道两边是排列非常整齐的高大树木和草地,大厦每周1-5上午十时都向游客开放。我们一行经过安检,有序的进入议会大厦,议会内装修极至豪华,1一2层可供游客参观,这里有展厅,有议事大会堂,3-4层为各区议员办公室(不对外开放)。进入大厅,两侧墙壁上都是名画,浮雕,大厅中央悬吊着英国女王贈送的极至尊贵豪华的纯金吊灯。我们一家人在大厅中合影留念,上午10时,一位年轻漂亮的金发女郎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各展室,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带领我们进入议事大会堂,请我们坐在议员席当议员,讲解员仔细的讲解议员(按派别)座次排列,议长主持会议,讨论议题,表决等程序。在展室里,我们还看到2012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女士访问北爱尔兰时的题字。
5、历史遗产 斯图尔特山(MOUNT STEWART) 这是一座18世纪的房子和花园,位于北爱尔兰东海岸斯特兰福德湖畔。斯图尔特山由Stewart家族组成,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这个家旅在英国和爱尔兰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斯图尔特山的辉煌,以及独特、不寻常的花园于1955年交给国家信托基金管理,并向游人开放,成了全国信托的所有权中最鼓舞人心的和不寻常的花园之一,被誉为“灵感花园和新古典主义的房子”。
6、内伊湖 我们还参观了内伊湖(Lough Neagh)又叫译内湖,位于北爱尔兰地区中部,面积388平方公里,水深达25米。是英国最大的湖泊。在整个西欧,内伊湖的面积,仅次于日内瓦湖和博登湖,名列第三位。 内伊湖有上巴恩河、布莱克沃特河和梅恩河水注入,湖水经下巴恩河向北排入大海,是英国、爱尔兰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内伊湖沿岸自然风光秀丽,湖水清澈,一直是游人青睐的旅游地。内伊湖吸引着大量不同种类的鸟儿前来栖息,冬天和夏天在海岸边常常是“鸟满为患”,美洲鳗是内伊湖的主要产业,如今内伊湖的美洲鳗出口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餐厅。
二、爱尔兰 1、爱尔兰共和国 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语:Poblacht na hÉireann;英语:Republic of Ireland),国土面积为70273平方公里,人口461万,首都是都柏林(Dublin),爱尔兰货币是欧元,官方语言是英语和爱尔兰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1937年爱尔兰宪章明文立法“禁止离婚”,1986年全民公投废除了“禁止离婚法”,直至1997年才生效。但是,离婚的前提条件是夫妻分居必须超过4年,爱尔兰的离婚条件仍然比较苛刻。 爱尔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无明显四季之分,终年温和多雨,为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8℃到20℃之间,晴天很少,约占全年1/5。由于降水分布均衡,气候适宜,爱尔兰的植被覆盖率很高,温和的气候,满眼的绿色,乡间的牧场乳牛,是爱尔兰最美的景观,给爱尔兰以“翡翠绿岛”的美誉。 2、都柏林 都柏林(英文:Dublin;爱尔兰语:Baile Átha Cliath)是爱尔兰的首都,位处郡丽妃河(River Liffey)河口,人口 127万。因低廉的税收,都柏林汇聚了大量高科技企业,有“欧洲硅谷”之称。这里工资水平颇高,但物价和房价也相对较高。 8月29日,清晨,我们开车从贝尔法斯特出发,沿着M1公路,向爱尔兰首府进发。当我们离开贝尔法斯特市后,汽车就进入了一片黄绿色草原,公路两旁都是连片的丘陵,山都不高,长满绿色或被冻黄的小草,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时而细雨綿綿,气温很低,路上车辆很少,两边难得见到民居,真可谓地广人稀。车行驶1小时后进入一片开阔的平原,路牌上标明即将进入爱尔兰地界,但是,这里并没有设置国界的隔离带,人民、车辆都可以自由来往。为了不再重复爱尔兰独立后支持和反对北爱尔兰独立造成的冲突,经过数十年的和谈, 英国(UK)和爱尔兰终于在1998年签署了《贝尔法斯特协议》,其中规定了该国界不得设置任何关卡。这是给双方人民带来和平的有利之举,同时也给UK脱欧带来了技术性的难题。因为爱尔兰是欧盟成员;而北爱尔兰作为UK的一部分,现在必须呆在欧盟关区之外。没有关卡给二个不同的关区间货物通行、关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至今无解。在都柏林,我们参观了圣三一学院、总邮局和都柏林尖塔。 (1)、圣三一学院 “圣三一学院”由伊丽莎白一世于1592年创建,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是爱尔兰乃至欧洲最好的大学之一,有法律、计算机、商业管理、文学、神学等专业,2011年世界大学排名76位。她位于都柏林市中心,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圣三一学院”也是爱尔兰人心目中的精神象征,学校曾培养了众多的爱尔兰知名人物,包括《格里佛游记》的作者,著名的爱尔兰传记作家乔纳森·斯威富特,著名的剧作家奥利弗·歌德史密斯,爱尔兰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第一任总统道格拉斯·海德等等。“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图书馆,建立于1592年,图书馆别具一格,是一座拱型藏书阁,收藏了大量最古老的藏书和大量的珍贵著作,共有200000多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久负盛名,其中由修道士于9世纪完成的"凯尔特经典"(The Book of Kells)极为珍贵。这部书源于中世纪早期教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拉丁文写成,是爱尔兰古代历史上最完美的手写巨著。 图书藏每周1-5都向市民开放,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排长队购票,分时分批进入参观。 上午十点半,我们到达“圣三一学院”图书馆,购票排队依次进入,里面确实很有特色,全木的拱顶和支柱,古香古色。成排的书架,上面按序摆放了年代久远的书籍。围墙和窗户边摆放了学院出名学者的胸像或画像,非常有学术氛围,真让人有静坐下来阅读钻研的冲动。
(2)、总邮局 总邮局坐落于都柏林市中心的O’Connell Street路上,是座19世纪初的希腊复兴风格的建筑。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1916年爱尔兰起义中自愿军的总部,外墙上仍然看得见当年交战留下的弹孔,虽然起义遭到英军的反扑和镇压而失败,但它促成了爱尔兰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并最终带来了国家的独立。主楼大部分在战斗中被英军猛烈的炮火摧毁,在1929年得以修复,至今仍作为全功能的邮局以及爱尔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后人诉说当年的故事。 (3)、都柏林地标--都柏林尖塔 都柏林尖塔是一座120米高的不锈钢尖塔,树立在都柏林市中心的O’Connell Street路上,很远都能看到。都柏林尖塔于2003年建成,用于取代原树立于此的都柏林纳尔逊支柱。纳尔逊支柱是用来纪念打败了拿破仑海军的英国国家英雄纳尔逊将军,于1808年建成。但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不喜欢这座代表着英帝国的雕像,于1966年用炸弹破坏了雕像。都柏林尖塔的顶部宽 15 厘米,由少量 LED 点亮。它的正式名称是 An Túr Solais(光之纪念碑),象征着都柏林无限、更光明的繁荣未来。
我们在都柏林参观了“圣.三一学院”、“总邮局”和“都柏林尖塔”,已是下午二时多了,我们找不了一家都柏林最具著名的餐厅用餐,其著名的原由是餐厅是由原爱尔兰国家银行改建的,装修豪华,西餐正宗美味,服务热情周到。三时多我们离开了美丽的都柏林,驱车回到 贝尔法斯特。
2022.5.4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