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巡视、阅卷和招生录取 高考(考大学),有人称为“国考”,每年夏季的6月6日(以前是7月15日)都会进行全国性的高中毕业升大学的集中统一考试,这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制度,各省高招办公室负责每年高考考场巡视、阅卷评分和招生录取工作。上世纪70-80年代,我曾多次参加高考考场巡视、试卷保管和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即熟悉又陌生,带有神秘色彩的工作。 一、高考巡视 各地(市)根椐考生数量在各县设立若于考场和试卷保管室,省高办指定省内大学出任各地区考场巡视组长工作。曾有一年,我参加了三明市高考巡视工作,我院武装部杨部长出任组长,我担任沙县高考巡视组长。我组于考前一天7月14日进驻沙县教育局,县教育局长陪同我们对沙县一中和三中二个考场和试卷保存的县保密室进行全面检查,审核考场监考老师名单。高考第一天下午,我们正去三中考场的路上,教育局长把我们拦回去,说“一中考场,监考老师在分发考卷时,发现有一个考生将上场的答卷放在抽屉里,监考老师收卷时失责,没将试卷收起,(上场试卷已收缴入保密室),要我们到现场处理”,我们立即赶到现场,听取情况汇报后,命令将这试卷用密封袋单独装好,报告市巡视组杨组长,同时取消二位老师监考资格,由备用监考老师上岗监考。杨组长答应立即驱车从三明赶来,县教育局长,一中校长一直表示欠意,责令二位监考老师写明事情的经过和作深刻检讨,我看到二位白发苍苍的一男一女老师,站着眼泪直流,一直自责“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一小时后,杨组长赶到现场,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从多角度判定,此试卷从上场考后到下场发卷时,仅隔过中午,期间考场封闭,有专人守护。确定没有人动过试卷,在大家共同见证下,查看试卷,没有涂改痕迹,且答案大多是错误的。杨组长是个工作经验很丰富的老于部,总结说,“调查结果证明试卷末改动,就按正常末发生处理,否则,如果当成一个事故处理,试卷作废,只能明年再考,又会延误考生一年的时间。”最后由巡视组进保密室将试卷放回卷宗。 二、阅卷评分 1978年后,福建农学院负责高考生物等2科试卷(物理或化学)的阅卷工作。我曾4年参加高考阅卷工作,阅卷工作包含阅卷评分,登分和试卷保管工作,总负责通常由校长担任,阅卷评分组长兼登分组长,生物试卷都是罗克教授负责,阅卷老师由全省各中学抽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我曾见过国光中学的陈成灶老师、盛美文老师参加阅卷工作。阅卷前集中统一学习“标准答案、评分(扣分)标准”,老师按试题分为若于小组,每二人组成一对改一个题目,一位评卷定分,一位复核 ,如果出现争议上报组长直至总负责人研究裁定。我担任试卷保管组长,全组4 人,要求参加这项工作人员政治纪律性高,责任心强,整个阅卷期10一15天,食宿都要与试卷在一起,容不得半点差错。试卷组的工作流程是派专车到福州省高招办将试卷运到三明市第一招待所,试卷与人同住一室,每天根椐阅卷小组要求,发放考生试卷到各阅卷小组,下班准时收回,清点份数,加封炽。阅卷完成后,开展登分工作,工作人员将各考生各题分数相加得出该科分数,登分也是实行双岗制,一位计分,一位复核。登分完成后,派专车,由试卷组押运,将试卷和分数单送往省高招办公室。我参加4年试卷保管工作,无一差错,完满完成任务。 三、招生录取工作 我参加过5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1976年9月初,我和学生科王老师等三人到晋江地区(泉州市)招生,录取农学院77级工农工兵学员。我们住到地区招待所,由于泉州教育局末能准时报送推荐生源名单让我们审核录取。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病逝,接学校党委通知,“招生工作暂停返校”。后来,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邦”后,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那时的高考,考前,考生须做体检,政审,填报志愿表,考试后不公布考生分数,考生是否录取,只能等待录取通知信件。考生如有疑问,可以向省高招办申请复查。 我参加了福建农学院1978-1981四届大学生的录取工作。1978年大学录取工作在闽清县招待所录取,后三届都在漳州宾馆录取。录取工作由省教育厅高招办负责,全国各大学院校录取老师都集中到录取地点,10-15天内完成录取工作。录取工作的流程是:(1)组织老师学习招生录取工作纪律,进入录取大厅不准携带任何与考生有关的信息纸条。(2)分三阶段录取,第一阶段是重点院校录取,第二阶段是一般院校录取,第三阶段是大专院校录取。考生的档案由省高招办保管和抛档、各地区(市)教育局也有进驻,作为联络单位。每天公布各院校、专业的抛档分数线,当时,福建农学院属第二批抛档录取的,抛档原则是按照考生填报第一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列,每天抛出一定量考生档案(考生政审和中学资料、高考成绩)供给各校录取老师审核录取,各专业抛档数是计划招生数的105%,没有正当理由是不能退档,做为录取老师的选择余地是很小的,这体现了录取的公正公平。由于当时是高考前填写志原表,对于一个在读的高中生,特别是县乡中学的考生,根本无法填报相对准确又能符合自已学习水平的志愿,经常出现考了高分的学生填报一般院校,或学习一般的考生填报重点院校,也有的为了确保能考上大学的高分生,报了一般大学。当时报考农科院校考生数与计划录取数少,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仍达不到招生数,可以从填报本专业的填报第2、3志愿和“服从分配”的高分考生中录取。因此,本省第二批录取院校(福大、农大、师大、华大等)录取的生员中,都有一些填写“服从分配”的高分生被调挤到本省的一般院校中录取。各院校录取名单还需报省高招办审该通过,才由各校填写录取通知书寄给考生。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在保持高考录取“分数加自愿”原则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许多改革,考生高考分数可以网上查询,公布本省1、2批院校录取分数线。考生知道考分后才填写适合自已的志愿表,各院校招生可以通过网站在本校录取,简便快捷,透明公正公平。 当前的高考,也是延续古代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种做法,高考制度并非十全十美,但可以让全国的学子,无论你出身贫寒或者显赫,在这个平台上,给考生一次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参加高考的考生确实很苦很累,但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对自己的这份付出倍感珍惜。在校的同学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起拚搏,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对人的意志是很大的历练,几十年过去了,我总觉得,经过高考的历炼,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从容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