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柑 枝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在我们闽南,糖葫芦不叫糖葫芦,叫余柑枝。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余柑枝的吆喝声,就会立马停止玩耍,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妈妈。而妈妈总是头也不抬地说,余柑枝就是余柑做的,中间插了根竹签子,酸不溜秋的,有什么好吃!我知道她是怕花钱,这般情形指定吃不上了,哭闹的招术哥哥早用过,不太好使,也不是我的性格,我能做的就是把流出来的哈喇子用袖角一擦,尔后蹩出门去。 清楚地记得,直到上小学一年级时,我才吃到生平里的第一支余柑枝。 经常来我们村里卖余柑枝的是一个“啊北仔”,四十来岁的样子,人长得黑黑瘦瘦的,一口很不标准的闽南话,我们都管叫他“猴鸟”。他总是骑着一辆破旧的大杠自行车,后座上竖起一根长木杆,杆上头有一茬稻草扎成的蒲团,蒲团上插满了黄橙橙的余柑枝,颤悠悠的,像一棵结满硕果的小树。每当到了我们村口,他便会下来推着自行车缓缓前行,开始走村窜巷般的叫卖。“卖余柑枝喽……”,听到那一阵阵变腔而又充满诱惑力的吆喝声,孩子们就知道是“猴鸟”来了,纷纷冒出头来张望,有些重吃的开始跟父母跺脚,有些调皮的则结伙尾随其后,嘻皮笑脸拿捏他的腔调跟着吆喝。然而,真正舍得买的人很少,毕竟一支那样小小的东西就要五分钱,相当于两本练习簿,一根大油条,所以孩子们只能是“看有吃冇干达愿”,依依不舍地目送“猴鸟”远去,正所谓:有钱的吃没钱的看,急的个小孩光打转。 那年暑假,学校发了成绩单,我得了“双百”,自豪地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好巧不巧,这时“猴鸟”的叫卖声又传来了,妈妈这回终于不再埋头了,破天荒地从口袋掏出一毛钱,笑着对我说:“去买两支吧。”急急如敕令,我三脚花跳地朝“猴鸟”的方向跑去,气喘吁吁的对他说:“给我…来两支…余柑枝,这是…这是给你的…钱。”“猴鸟”打住车,接过钱,让我自己挑选。我把整圈的余柑枝看了又看,比了又比,换了又换,最后才狠下决心定了两支。“猴鸟”叮嘱我说:“拿好了,别掉落在地上。”这回儿我可没功夫支应他,而是笑呵呵的转身就往回跑。 到了家里,我跑到妈妈面前,妈妈让我给哥哥一支,我目测一下,又用手掂量掂量,把感觉比较小的给哥哥,其实也差不多。我踱到大埕上,目的是想让小伙伴们看见,馋馋他们。阳光下的余柑枝愈发显得透亮可人,但我并不舍得马上吃,而是要先过过眼福。我数了一下,总共有五粒余柑,上头的个儿最大,好像是长兄,依次下来逐渐变小。透明的糖浆薄薄地裹在它们身上,玉石珠子一般,凝聚出一个个小小的光点。最上端的糖块又大又平,像顶皇冠,晶莹剔透。几粒不起眼的余柑竞能整成这般馋人好看,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的家伙发明的。 终究还是“嘿龟唔忍了扫”,开吃。轻轻含上一口,咂咂,冰甜冰甜的,再轻轻一咬,嘎嘣,糖块便碎在嘴里。冰糖的甜蜜迅速在齿颊间弥漫,且还有丝丝的焦香,美味极了;待吮完第一粒油柑的糖衣后,用牙齿一卡一拔,余柑便落入嘴里,轻轻一嗑,呵呵,没有籽!原来做余柑枝的师傅早把它们取掉了,于是,放心大嚼起来。也不知道师傅是怎么制作的,此时的余柑疏松脆口,酸爽回甘,没有了平常的青涩嘎渣,一点都不倒牙。很快,第一粒余柑便进了肚子里。接下来,可不敢再这般囫囵了,得尽量延长享受时间。待吃完最后一粒余柑,把那根光秃秃的竹签子舔了又舔,方才依依不舍把它丢弃。 看着好来吃了甜,今天吃了想明天。自从吃出了味道,我对余柑枝的渴望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有一天,我突发异想,找哥哥密谋,自己制做余柑枝。哥哥也不是什么好鸟,一拍即合,趁爸妈不在家,开工。我们从床底下的瓮里捞出几把腌余柑,用开水浸泡一阵子,以减轻它们的咸味。尔后找来一截竹片,剖削出几根竹签子,把余柑串起来。接着,往锅里放了不少花生油和白糖,生火……忘了后面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反正最终是失败了,还把锅烧糊了。为此,妈妈回来后饱揍了哥哥一顿,还好,我被认定为从犯,只获得“重吃夭秀”的罪名,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然而,对于一个“重吃夭秀”来说,总不至于被一支余柑枝给憋死吧,自会想方设法去弄点“小钱”,三不五时打打牙祭。比如,挪用一下压岁钱;偷几斤大米到供销社去粜;把家里的废品收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帮大人打酱油买盐巴时克扣一点……。您甭笑话,在那灰色的年代,有吃才是硬道理。自从有了余柑枝的陪伴,再酸涩的日子,我们也觉得裹着甜,酸甜并快乐着! 现如今,吃余柑枝已不再是奢望,而且种类也多起来了,有山楂、有草莓、有密枣……每当我行走在街上,碰到卖余柑枝的,总会不由自主多望它几眼,心花开时也会来上一支(必须是最“古早味”的那种)。咬上一口,依旧很纯味,依旧是甜与酸的旋律。但吃着吃着,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细细回味,原来,这里面少了那种激动心情和那份获得感、满足感。 前段时间,几个老同学在美食街一家大排档聚餐,看见有个卖余柑枝的家伙,外号叫“余柑仔”,正挨桌跟人家划拳,他若赢了,人家给他一块钱,如果输了,他给人家一支余柑枝,生意还挺好的。我一时兴起,招呼他过来比活比活,一番五魁七翘,还行,不分上下,各有输赢。看看桌上的同学人手各有一支了,便结束战斗。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吃将起来,末了唏嘘不已。 我想,大家怀念的,是味道,是时光,更是美好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