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寇病毒疫苗,参加全民疫苗接种
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了群体性、烈性新型冠状病毒病,数万人发病和数千人死亡,党中央,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听取专家们建议,立即封城,隔离消毒,调集全国优秀医务人员,集结武汉,救治病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迅速扑灭疫情,在全国采取群防群控的有力措施,还原了中国的一片净士,使我国人民能正常的工作生活。
当武汉发生疫情后,我国科技工作者视疫情为战情,日夜加班,争分夺秒,分离病毒,测序比对,及时的向世界发布“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发现的一种新型寇状病毒”和“病毒基因序列”,及时研发出“病毒核酸检测(RT-PCR)试剂”和抗体检测的“免疫金标试纸”,为病毒早期诊断提高供可靠方法。
如何抗击疫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自然群体免疫,对疫情不主动防控,任由疫病在人群中自由蔓延,当60%人感染并对新寇病毒产生抵抗力时,就可以使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得到遏制。这样做法会造成60%以上人群感染和部份人死亡,这是不人道,也是不科学的。我国政府则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采取主动抗疫,在短时间内把疫病扑灭,同时加快疫苗研制,准备进行全民接种疫苗,就能持久把疫情扑灭。从全球疫情来看,夏季疫情并不能得到缓和,预计今冬明春会出现第二波更大疫情。加快疫苗研制,仍然是目前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保证疫苗研发成功率,国家卫健委梳理分析不同技术路线成功可能性,布局了病毒的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5条技术路线,设立疫苗研发专班来加强相关组织协调配合,各研发团队加班加点、只争朝夕开展疫苗研发,就象陈薇将军讲的“没有退路、只有胜利“的雄心壮志。时至今日,我国已有14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有4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行“紧急接种”,在国内外已接种11万多人。只有接种疫苗,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本文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新寇病毒疫苗。为迎接全民接种作思想准备。
1、疫苗的基本知识: 1.1、疫苗制作原理 : 疫苗的定义: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氏体),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转基因方法制造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 疫苗制作原理:疫苗保留了病原体(病毒、细菌)剌激机体的免疫系统特性,当机体接种了这种不具伤害力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抗体、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等,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体(病毒、细菌)时,机体多个组织会依照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抗体等)来阻止病原的伤害。
1.2、疫苗分类:(疫苗归类于生物制品内)
1.2.1、疫苗按用途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1)预防性疫苗:起预防保护作用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弱毒疫苗)、灭活疫苗(死苗)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苗、类毒素等)。 (2)治疗性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用途,有高免血清、抗毒素、高免卵黄液、免疫球蛋白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用途,如转移因子、胸腺激素、免疫增强剂等 (3)诊断用生物制品:有标准抗原、标准抗体、补体等。
1.2.2、疫苗按制作方法分类:分为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1)传统疫苗 :以传统(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的培养液或含菌(毒)组织制成的减毒活疫苗(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
A减毒活疫苗(弱毒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毒力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减毒活疫苗,这种疫苗接种人或动物后,能在体内生长繁殖(接近于自然感染),该疫苗保留了病原体剌激机体内免疫系统的特性,可激发机体对病原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优点:是使用量小,能剌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体水平高,免疫持续时间长,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缺点:人为方法(物理或化学)将有很强致病力野毒(细菌、病毒)变成很弱致病力,需要耗时长、成功率低,即使变成弱毒苗,当大面积使用,有的疫苗会出现弱毒株与强毒株发生重组毒力变强,而危害机体,也有可能弱毒株经多代繁殖,自身毒力返强的可能。
疫苗生产安全条件要求很高,疫苗需在P2或P3实验室内培养,弱毒疫苗一般采用真空冻干工艺,需在摄氏零下16-20以下的冷冻条件下保持,疫苗的储运不方便。
人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疫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兽用有:猪瘟弱毒细胞苗、鸡新城疫(1、L)弱毒苗、鸭瘟弱毒苗、小鹅瘟弱毒苗、鸡马立克氏疫苗等。
B、灭活疫苗: 选择免疫原性强的病原(细菌、病毒)微生物,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疫苗,这种疫苗失去本身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当灭活疫苗进入体内后不能生长繁殖,不会对人(动物)造成伤害,安全性好;但是对机体剌激时间较短,一般只能产生体液免疫,制苗时常加佐剂提高免疫效果,还要经过数次重复接种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
灭活苗分为灭活疫苗(细菌灭活苗和病毒灭活苗)和组织灭活苗二种.常见兽用灭活苗有禽流感组织灭活苗、免瘟组织灭活苗、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鸡大肠杆菌灭活菌苗等。
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用转基因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载体(原核或真核系统)表达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另外还有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使之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该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会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的还会产生粘膜免疫。如果载体中同时插入多个不同病原外源基因,就能实现一针防多病的基因疫苗,所以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兼具有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好和活弱毒疫苗的免疫原性好的优点,而且成本低。这是公认的疫苗研发的方向。
1.3、疫苗研制的程序:疫苗从研发到商品化使用可以分为五大阶段:研发阶段、注册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
从取得病毒株开始研制疫苗,到完成III期临床研究的整个过程,称之为研发阶段,这是疫苗研制最主要的阶段。分为: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
实验室研究阶段,就是制定疫苗研发的技术路线和达到的预期目标。 临床前研究:初次研制的疫苗首先在动物(如豚鼠、兔子、猴子)进行安全试验。 临床研究:分为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 I期临床:需20例以上试验者,先成人后儿童,再婴幼儿评估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应答。 II期临床:需300例以上健康受试者,确定疫苗剂型、剂量和配方、免疫程序及免疫途径,确认疫苗安全性。 III期临床:需500-10,000例以上健康受试,证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评估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2、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目前国药集团等已研发了四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通过I、II期临床,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2.1、灭活苗的制作过程: 本人曾做过多种动物细菌、病毒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制作需要经过如下步骤: (1)选取毒力最强、免疫原性最好的菌(毒)株,作为标准的菌(毒)株抗原。 (2)选取最适合标准抗原(菌毒)繁殖生长的培养液或细胞株。 (3)在规定的P2或P3实验室内增殖培养。 (4)培养液离心,收集病原(菌、毒),用优质的灭活剂(如甲醛等)灭活。 (5)进行无菌(毒)检测和接种实验动物实的安全性检查。 (6)加入适宜的佐剂,分装冷藏(0-4C)备用。
2.2、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最近报告,我国武汉、北京等地的4个灭活疫苗已经完成了I、II期临床,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这些新冠灭活疫苗的制作目前尚无公开的资料,4个灭活苗所选择的毒株应该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不相同毒株。各疫苗的制作方法应该大体相似。进行III期临床需要5000-10,000例健康受试者,并且在疫区中受到病毒攻击来检验疫苗的保护力。目前国内是非疫区,接种者不会受到自然界新寇病毒的攻击。因此我国采取二种办法,(1)对因公出国劳务人员、外交人员接种疫苗后,到达国外疫区后,会受到疫区病毒的攻击,受试者是否有保护力。(2)与疫区的国家合作,对该国疫区健康人群(新冠核酸检测阴性、抗体检测阴性)进行疫苗接种,观察保护力。
目前已知的有俄罗斯、巴基斯坦、巴西、西班牙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接种量达数万人次,无一例因接种疫苗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经监测接种后抗体水平都很高。第一批接种者至今已6个月,抗体水平仍然在高位,这是疫苗迈向成功的可喜的一步。
2.3、新寇病毒灭活苗的优缺点: (1)优点:A安全性好。因为疫苗中的寇状病毒已经灭活,失去繁殖能力,不会产生对人体的伤害,多次接种疫苗,也不会象弱毒疫苗那样可能出现毒力返强的问题。B在毒株的选择上和制苗工艺的难度上比弱毒疫苗、转基因工程疫苗简单,灭活疫苗一般只需在摄氏2-8度冰箱保存,储运方便。 C灭活疫苗不会中和母源抗体,除了对正在发病,核酸检测阳性的人群不宜接种疫苗外,其余的人群,包括曾发过病,抗体水平较低的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因为灭活疫苗不会中和对应的母源抗体。
(2)缺点: A新寇病毒灭活苗进入人体后,只能产生体液免疫,不产生细胞免疫,免疫抗体水平较低,免疫期比较短,必须进行2次或多次免疫接种才能达到长时间、高水平抗体保护。
B、生产寇状病毒灭活苗必须在卫生条件非常高的P3实验内进成病毒细胞增殖培养,生产成本高,疫苗接种必须进行二次,接种者费用比较高。
2.4、使用方法: 除正在发病,或核酸检测阳性的感染者不能接种疫苗,其余的健康人群都可以接种疫苗,首次接种后间隔14-28天再次接种疫苗。 (接种时应按说明书进行)
3、新寇腺病毒载体疫苗 3.1、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制作原理: (1)腺病毒: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病毒,该病毒会感染脊椎动物,引起人类呼吸道粘膜不适,但无强的致病力,多年来研究认为腺病毒基因组较大,达36KB,可以插入较大的基因,培养腺病毒的宿主细胞较多,表达的蛋白具有天然活性,是插入外源性基因的良好载体。已有许多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基因工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肿瘤疫苗。例如CHAD3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就是以腺病毒为载体表达埃博拉病毒的GP蛋白,还有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VP2基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SI基因,禽流感的HA基因等制作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3.2、寇状病毒S蛋白: 科学家们对本次全世界暴发流行的新型寇状病毒基因分析,一致认为包缠在病毒粒子的脂肪膜表面有S蛋白,当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转化酶ACE2结合,从而侵入人体细胞。S蛋白就像是新寇病毒侵入人体的锁匙,它是新寇病毒侵入人体的关健致病性蛋白。
3.3、寇状病毒载体疫苗的制作: 陈薇教授团队应用研制埃博拉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经验,快速的研制出新寇腺病毒载体疫苗。疫苗使用的载体是缺陷型人源5型腺病毒(Ad5),以致病性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基因为抗原,通过启动子插入到腺病毒载体基因的非必需区基因中重组形成新的重组腺病毒,该团队完成了动物试验,3月份6月份完成了I、II期临床后获批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同新寇灭活苗一样,在国外与许多新寇疫区国家联合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在国内,对边防战士、出国人员、医务人员等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取得很好的效果。
3.4、新寇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优缺点: 3.4.1、优点: (1)免疫原性强安全性好:腺病毒活载体疫苗是组合了弱毒疫苗强有力的免疫原性,即能产生体液免疫,又能产生细胞免疫特性,同时也具有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好特点,因为接入人体的重组腺病毒对人无致病性、不会引起人体感染和毒力返强的不安全性。。 (2)成本较低:新寇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人体后,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就能产生高水平、长时间的免疫力,接种次数要比灭活疫苗少,免疫接种成本较低。
3.2.2、缺点: (1)新寇腺病毒载体疫苗具有弱毒疫苗的特性,接种疫苗后会中和体内对应的抗体(母源抗体),因此只能对非疫区健康者接种疫苗效果好。在疫区,接种者应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阴性者方可接种疫苗。 (2)新寇腺病毒载体疫苗比新寇病毒灭活苗,在抵抗病毒变异力上差,因为疫苗只插入致病性S蛋白基因,如果病毒基因发生很大的变异,可能发生减效或失效。到目前为止,不同地区新寇病毒株有变异,但变异不大,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寇腺病毒载体疫苗都能复盖,仍然保持很强的免疫力。 (3)我国一部份成年人是5型腺病毒抗体阳性者,从理论上讲,当重组腺病毒接种人体,必然会中和部份疫苗抗原,从而使疫苗减效,但从已研发的埃博拉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临床试验和新寇腺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看,接种者100%产生抗体,至今,第一批接种疫苗者已过去6个月,仍然保持高水平抗体。实际说明人体5型腺病毒母源抗体对该疫苗的干忧作用很小。
新寇病毒在全球暴发后,全球有214个机构开展新寇疫苗研究,现有14个疫苗进入III期临床,我国占有4个灭活苗,2个基因苗进入III期临床。我国对于灭活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技术比较成熟,已获批进行紧急接种,并与多国开展联合III期临床试验,在国内对出国人员、医务人员、边防野战军官兵进行预防接种。浙江省率先开展自愿人员紧急接种。这些临床试验结果都证明灭活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最新报告国药集团与阿联酋合作III期临床结果显示疫苗使用安全,无严重安全隐患,总有效力86%,中和抗体转阳99%,能100%预防中度,重度新寇病毒,并获该国卫生部门批准上市。到年底,我国将有6亿份灭活苗2亿份新寇腺病毒疫苗供全民接种。
为有效的防控新寇病毒。我国至少需要有60%以上的人员接种疫苗,才能有效阻止新寇的发生流行,如不能达到这个复盖率,将无法阻止新寇的蔓延,因此,大家都应对疫苗有个正确理解,接种疫苗是很安全的有效的,为保持自已身体健康,保证国家安全,大家都应勇跃参加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02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