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土 油 灯------------------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11-18  【字体:

土 油 灯
陈辉龙 (泉州) 高中87届

  我们老家,习惯把煤油灯称做土油灯。

  在记忆的深处,总有那么一点光,弱弱的,却充满温情。它就是儿时的那盏土油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老家的古大厝还没有通电,土油灯便是几十户人家夜间必备的照明工具。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油灯如豆般的火焰,给漆黑的夜晚带来了丝丝光明,暗淡的光线影射在青瓦房下的土墙上,那灯光丈量着我们渐渐长高的身影,也照亮了走过的那一段童年旅程。

  那些年,土油灯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要钱的,到供销社去买,多为玻璃质材,有灯座和灯管,大肚细腰,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光的亮度。另一种不要钱,自个做,取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或药瓶,先在盖上打一个圆孔,然后将牙膏或白铁皮卷成的灯槽插到圆孔里,讲究点的再镶个垫片,几股绵线一捻,拉进灯槽后,露半公分左右当灯芯,蓄上油,用火柴点燃即可。母亲心疼钱,所以家里的土油灯都是父亲亲自做的。至于灯油,煤油太贵,一斤要三四毛,母亲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找农机站开拖拉机的尾叔偷倒它一小桶柴油,照样可以点燃,就是黑烟多一点,管肖伊,农村人,趁彩代。

  每当夕阳渐渐落下时,各家便相继点起一盏盏土油灯,灯火阑珊,一点一点串联着汇聚着,整个古大厝便温暖了起来。父母们早已把做好的饭菜放在桌前,站在家门口大声叫唤四处玩耍的孩子回家吃饭,声音嘹亮,慈爱,令人熟悉。顺着灯光,一家人坐在桌前吃饭,土油灯的光亮照暖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晕染了大大小小的脸颊,令人温馨。记得,我曾为此吟诗一首:点上土油灯,瞪开大眼睛。抢块红烧肉,却是豆腐筋。

  吃完晚饭后,就该写那烦人的家庭作业了,于是我又乖乖地坐在土油灯下。有时,风一吹,火苗一摆,就会有一股浓浓的柴油味窜入鼻孔,有点微呛,不过,感觉味儿还行,比父亲的红烟卷强多了,而且听尾叔说,经常闻这味道,以后就不会晕车了,我自然相信;有时,正埋头写着,忽然会听到“嗤啦”一声,接着就是一股焦臭味,原来是不留神间跟灯火来个亲密接触,额前的头发被燎掉一块,手一撸,一把碎屑,惹得家人在一旁直笑;有时,我也会莫名对着灯火发呆,它就像阿拉丁神灯一样,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到那“极地之西”的梦幻世界,直到哥哥拿手在我眼前比活几下,这才恍过神来,接着写作业。母亲往往也会坐在油灯下织起毛线衣,两根竹制的棒针在她手中熟炼地翻飞,一片片毛衣坯在她怀中不断地伸长,偶尔,母亲把棒针轻轻地插在毛线球上,抿一抿头发,挑一挑灯花......正因为这画面,让我对那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有了别样的感受。父亲怕影响我的学习,则自个窝在屋角的竹椅上,昏暗中,就着一碟花生米咪起了地瓜烧,用他的话说,反正是不会把花生米塞到鼻孔里。

  做完功课后,调皮的我,便围着土油灯捣鼓起来。时而,来一出手影秀,用稚嫩的小手,交叉屈伸变换成不同动物的姿态,于是奔跑的马、竖耳朵的小兔、飞翔的老鹰,连同我们小小的身影,生动地活跃在墙壁上;时而,逮住一只蚊子,想把它放在火焰上烧烤,未及反应,但听“嗞”的一声,蚊子就没了,只剩一丝青烟和一串笑声;时而,用铅笔把油烟熏过的墙壁圈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出现了,我们一致认为,这肯定是它为没能喝上一壶好油而感叹的......玩着玩着,动静大了,母亲会嗔我几句,并把土油灯挪远些,她是怕我不小心把它给弄翻。于是,我便回到母亲身边,缠她讲几个故事,也怪,小学没毕业的母亲,肚子里面的东西还真不少,有童话故事,有民间传说,还有妖魔鬼怪,比如笨媳妇与巧媳妇、老鼠和牛争生肖、孟姜女哭长城等等,一个接着一个,喂饱了我的童年,给了我无尽的欢乐和人生的启迪。间或,我也会跑到父亲那儿,抓上一把花生米,不过,不敢呆太久,要不然他又要开始给我上政治课了:“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大学,穿皮鞋娶水某”、“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就得加油”等等。

  夜深了,我终于被赶到床上,母亲把土油灯的火苗调小一些,并把它移到父亲一边,陪他坐了下来。透过蚊帐,我依稀可以看见,土油灯依旧在不停的跳动着摇曳着,母亲清瘦修长的影子,父亲夜阑对酒的愁绪,始终伴随左右,构成一幅难忘的壁画翻印在老墙上,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朴素淡雅,和谐淡定。我悄然入梦,一夜安眠。

  就这样,我在土油灯下,走过了人生初期学习阶段,那盏微弱的灯光,启明了我人生第一步,点燃了我懵懂的智慧,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的许多春夏秋冬、欢乐痛苦,就在它的映照下展示着赤橙红绿的色彩、青蓝紫白的风韵。我心中的渴望,就像它的光芒一样,虽微小却执着,因为那是父母亲含辛茹苦中脉脉的嘱望,也是他们沧桑岁月中的精神支柱。

  对今天而言,土油灯照明的时代已成了历史,像其它消失的文明一样,成了教科书上的章节,成了一段封存的记忆。

  怀念那盏土油灯,怀念土油灯下逝去的童年时光和那一幕幕影影绰绰的乡愁。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