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俯首甘为孺子牛 矢志讲台写春秋(遗作)------林觉群(泉州)初21组1班【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9-13  【字体:

俯首甘为孺子牛 矢志讲台写春秋(遗作)
——记一代师表风范张耀堂老师
林觉群 (泉州) 初21组1班


张耀堂老师

少年艰辛求学路  矢志讲台写春秋

  悲惨的童年  张老师家住在泉州东海镇的海边乡村车安。在童年时期,家里穷困潦倒,在他十二岁时,父亲由于过分劳累终于病倒了,母亲为了治疗父亲的疾病,百般无奈地把他的弟弟卖给一位家住南安梅山时常到东海送信的邮差,指望治好父亲的病,且可让弟弟图个温饱。谁知年仅四十二岁的父亲染的竟是绝症,时隔一年就撒手人寰,对于这样一个穷困农户,失去“顶梁柱”犹如“天塌地陷”,一家子哭成泪人,年过七旬的祖母面对“白发送黑发”,家徒四壁老小五口衣食无着的窘境,对人生前景深感绝望,欲了却残生,幸遇一位善心尼姑,劝说老人家随她到尼姑庵伴随青灯度残年。剩下他体弱的母亲带着幼小的三个孩子,此时他这个家实质上已步入令人心寒的破碎境地,而他则刚参加小学毕业应试,已知被录取到城里的中学,眼看村里乡亲孩子挑着行李,背着书包进城念书,他的心像火烧一样着急,于是,他就在母亲干活的地瓜地里翻滚吵着要进城念书,母亲含着热泪说:“孩子,咱家里三餐地瓜渣糊口都难,哪有钱供你念书呀!”

  “叫花子”般的读书生涯  他眼看母亲实在拿不出分文供他上中学,而开学日期已到,他便向同乡孩子讨取半截铅笔握在手里,光着脚丫只身褴褛地伴着乡亲孩子一道进城,学校老师看他这般模样,免了他的学费,没钱买书,借书抄,没钱吃饭就到中山路玉犀巷同乐会食堂赊饭吃。后来,母亲看他这样倔强的求学,也就依着他。学校食堂吃不起,就筹措些地瓜,咸菜和柴火让他挑进城,课余时间在宿舍旁架炉子烧地瓜汤粥填肚子,学校要求穿校服(旧社会童子军服),母亲十分为难,只好向左邻右舍讨取“头白布”(丧事带孝布)用手工针线缝制,上山采黄枝(一种黄色灌木种子)做染料浸泡染成黄色,就这样一套远看是黄色校服,近看是缝接布条衫,勉强凑数。然而,内衣依然是“百补盔甲”,当他换洗时挂在竹竿上,被两个富家子弟耻笑着用树枝挑指“这件衣服可送‘博物馆’了”,这句话像钢刀般穿透他的心。于是,他“宁受少年辱,不减凌云志”暗下决心:“我在衣食方面输你们,在学业成绩方面我一定要赢你们。”在寒冬腊月里,因光脚丫被冻得红肿,脚跟底裂口流血没法着地走路,他就扶根棍子独脚跳着从象峰巷跳到学校上课。就这样,凭着他聪颖的天资和刻苦勤奋,终于在60多名报考仙游师范的同学中,他以优异的成绩排榜第七名考进仙游师范,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正是“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

  矢志讲台写春秋  进了“仙师”读书,学习条件比起中学就优越得很多了,学费、吃饭、住宿、书本都不要钱,但又被一套黑色制服难住了。他母亲又筹集“头白布”缝制,山上没有黑色染料,就把这白衣服埋在下乡宫大榕树底下的烂树叶淤泥中,利用腐植质染成黑色。就这样穿上这套特制的黑校服,带上几件百补“盔甲”,步行三天半到“仙师”求学,在“仙师”的日子里他如饥似渴的博览群书,扎实地掌握了各方面知识,炼就一身过硬的教师才干。

  我们的张老师就是在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悲惨家庭条件下,饱尝人间百般辛酸,走过人间常人未闻的艰难求学路,自幼铸造成一个百般艰难不屈服,刻苦拼搏必取胜的坚强气魄,终于走上当人民教师的光辉人生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悲惨命运,并由此培育出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 矢志讲台写春秋’的仁爱赤子心。

严师慈父 育德铸魂

  刚满十九岁的张老师自“仙师”毕业后,分配到晋江金井中心小学教书,不久迎来了全国解放,这更激发他壮志满怀,以一颗火热的爱心,要把人民交给自己的子弟培育成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他充分发挥自身卓越的教师才干,取得十分出色的教学成果,受到上级的赞赏,随即被提升为学校教务主任。鉴于解放初期中学师资紧缺,上级教委决定从各地选拔一批优秀的小学教师充实到中学教师队伍,张老师就这样被升调到国光中学任教。在这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当时堪称一流的中学里,进一步地充分施展他的教师才华。

  高标准严要求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而我们张老师对学生的“严厉”是学校闻名的班主任,为了保证老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开学之初的第一堂班会,他就要求全班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宣布课堂纪律:课前要把课本,笔记,作业本整齐摆在课桌。听课时要坐姿端正,挺胸直腰,双手平放在桌上,双脚着地,双目凝视老师,思维紧跟老师的演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从而得到各位课任老师的一致夸奖,公认他分管的班级课堂纪律最好。同时要求不论是自修课或晚自习也要一样遵守纪律,认真复习功课,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当初“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经过日积月累严格训练,自成习惯,至今许多校友还深有感慨的说:“张老师的严格要求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现在我们身子都不驼背,不近视,实为终身受益”。

  育德铸魂  张老师针对中学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又是长心灵的黄金时代,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育居首,让学生心灵成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组织学生利用假日阅读《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其它革命英雄的文艺书籍,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和寓教于乐的故事会等多种形式活动,开展向革命英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吴运铎、保尔•柯察金等英雄人物学习,把他们的人生格言作为座右铭,然后又以亲身体会告戒学生们要珍惜黄金时代,岂能虚度年华,为人不学无术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百般艰难不服输,铁心拼搏必取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学生就这样在他的苦口婆心的训导下,醒悟学乖,心灵逐步从幼稚、懵懂、混沌和淘气走向成熟,懂得如何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如何争取实现个人理想……正是“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因而一个个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各科成绩平均名列年段前茅。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例如文艺会演、体育运动比赛、种树、拣谷穗、卫生大扫除等等都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受到学校的好评。正如原国光校长郑明瑞说:“耀堂老师不服输的精神,安排他到哪个班级当班主任,哪个班级面貌就迅速改变,学生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很多受过张老师训导的学生,在他们离校后的人生旅途中都牢记张老师的教诲。例如深圳(香港)南鸿手袋有限公司的企业家陈鼎追同学,鲤城区原副区长刘碧霞校友,邵武闽北地质队教授级高工苏立小、光泽工商银行行长张淮民、南安糖厂工程师周顺明、广东茂铭石油化工高级工程师陈瑞治等同学都由衷地说;“没有恩师张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尽心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爱生如子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身为班主任的张老师密切注视全班学生的表现和思想动态,每天都要到班级走几趟,细心观察,当他任十四组4班和二十五组五班班主任时,还经常拿着被铺与同学们住在一起,尽管班级学生四五十个,他都能明察秋毫,了如指掌。除了在班会进行训导工作,更多的是采用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和家访,争取家长的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初二十五组五班的校友李和协满怀激情的写道:“我在初中一、二年大概是个平凡学生,曾一度被一位老师劝退回家务农,表示如果我同意,还可以送我锄头、簸箕一套……。进了初三后,情况发生根本的变化,班主任张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其平等待人及丰富的学识,令我敬佩,但又不觉得高不可攀。虽然我当时并不是班干部,但张老师似乎看到了什么,经常主动与我谈话,鼓励我关心班务,关心国家大事,做人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抱负,一种骨气。经过初三年短暂的一年,受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脱离了朦胧,走向成熟,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张老师觉得李和协学习素质很有潜力,且在初三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都有质的飞跃,就决定保送他上高中,后来又考进大学。李和协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事部副部长,这正如古人云“隐石哪知玉,披沙始遇金”。苏立小同学回忆往事时,激情满怀的写道:“过去因家境贫困,又遭遇火灾,初一期末考的晚上,在床上痛哭,担心下个学期没办法再来学校上课了。张老师发现后就和我谈心,鼓励我坚强一些,鼓起勇气,设法读下去,并把情况告诉少先队委和班委,让班集体多关心我。张老师教育我坚忍不拔,铁心拼搏,使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咬着牙根想办法熬过去,从而不仅念完初中,进高中,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中国科技大学。”张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学生基础还不错,可考试成绩老上不去,便细心观察,原来是上课精神不好,无精打采,如当时陈赞加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于是他就先到其家中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同学喜欢看小说,大本小本的小说摆满了床,晚上看通宵。迷揭开了,张老师就耐心开导,劝告他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掉不良习惯,结果成绩很快就赶上来了,不仅进了高中,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军工大学,退休前是军事科技的正团级干部。对待班上的尖子生,张老师也从不放松,如班长陈淑英写道:“有一次地理我考了76分(但仍是班上第一),张老师就立即找我去,我看到张老师脸崩得很紧,心跳得很快,张老师首先要我组织全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向我严格指出:你越是优等生,就越要高标准要求你,排名是小事,掌握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今天卷子错了,还有老师纠正,可将来走进社会,工作上失误,出错,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大了。现在学习就应当想到将来,对国家负责。”又如戴志明同学深情的写道;“在我心目中,班主任张老师一向是慈祥的,和蔼的,还时常和我们一起玩。有一次我顽皮到池塘去划水,把裤子弄湿了,他知道了很生气,他先拿条裤子给我换上,然后严厉的训斥,再不听话,你就不是我的学生!后来,有一次晚自习,我趴在课桌上昏昏欲睡,张老师走过来,亲切地问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说头有点疼,他就叫我向班长请假并亲自送我回宿舍休息。过了不久,一向生活很节俭的母亲经常炖鸡汤给我吃,汤里还有药,我问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才告诉我:你们班主任说,你正在长身体,学习任务重,有时头又会疼,他介绍一种中药大补丸同鸡一起炖着吃很补脑,这药还是我托他从泉州买的。这样的老师难道不是很值得我终生怀念和敬重吗!”

  莘莘学子悠悠师心  想当年他身为班主任,时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为的是关心学生读书进步,令学生、家长感激不尽。如今已时隔四十多年,张老师他老人家还念念不忘毕业后奔赴家乡农业第一线的学生,特带领在泉州的学生一同前往康美、洪濑、梅山(由杜辉煌同学安排汽车和买些时令果品)分别探望了苏杰仁、蔡威廉、黄建筑、侯当火几位同学,并在国光母校校长高桂林同学的招待午宴上召见了李秀娇同学,亲切地询问他们的个人、家庭、子女情况,并勉励他们爱护身体,发挥余热,为奔小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工作,深令这些同学和家人万分激动广传为佳话……“天下哪有这样关心学生到老的好老师啊!真是爱生如子、恩重如山!

一心扑在教育事业   忘我奉献业绩斐然

  张老师自十九岁至今从不间断的奋斗在教师讲台上整整五十五个春秋,先后在七所学校任教,对讲台堪谓达到“痴迷”的境界。虽然他现已年近八旬,仍满怀激情地要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份贡献。在这几十年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保持“惟日孜孜 无敢逸豫”。他心里想的是如何备好课,上好每节课,如何把眼前的学生培养成才。时常达到入迷的程度,然而惟独很少想到自己,经常置个人和家人安危而不顾。

  备课精心入迷  刚到国光中学任地理老师,当他听说前任杜老师上课时可拿粉笔一笔画成各种地图。于是,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在宿舍用小黑板对着地图画了一遍又一遍,时常到深夜还忘了休息,经过这样一番苦练,他便能在上课时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一笔勾画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区域性地图,与教科书基本相似,深得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敬佩和赞叹。

  自一九六一年以后,学校调他教政治课,也时常备课到下半夜,有时自学入迷忘了看表直到通宵。当时住在东楼教英语的谢瑞英老师每天深夜看到他的窗户灯火通明,就向学校党支部提意见:“要注意关心青年教师的身体,不能这样经常熬夜”。然而他把政治课的抽象理论深入浅出讲得内容丰富,生动有味。犹如校友李和协说:“听张老师讲政治课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味”。由于张老师的政治理论达到如火纯青,加上他的高尚思想品德,学校提升他任政教处副主任(后来因他痴心讲台和班主任工作,当着学校领导郑明瑞校长的面提出来,又回到基层当班主任教政治课)。

  冒着炮火到前线大嶝岛任教  一九六九年秋他奉命到大嶝岛中学工作,一九七一年任校长。当时学校条件很差,没有教室和宿舍,只得向老百姓租借房子。他便把好的房子让给其它老师,自己住在一间老百姓的停尸房,夜里国民党从金门向大嶝岛放炮,又经常海风呼啸,当时老百姓还私下议论这间房时常闹鬼,他都泰然自若,组织安排学校老师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上课,学校的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生活条件差,对张老师来说习以为常,早在解放初他在晋江金井学校工作时经常没有菜吃,稀粥配盐巴,张老师很风趣的在食堂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今日粥配盐,来年桃李香”。

  忘我敬业  在大嶝岛中学工作期间,张老师可谓多灾多难。他爱人得胆囊炎,时常剧痛发作,不得已急忙返家把她送到城里医院,安排好住院事宜。为了赶渡船当天赶回学校不误教学工作,有时候护理的家人未到医院,只好托临床的病友照看,否则就得在海边旅社过夜,第二天上午才有渡船过海。至今张老师的夫人还时常抱怨笑谈提起“他当年只想着学校的教学工作,不顾我的死活……”后来,由于他过分劳累,得了胸膜炎发高烧,住院的当天还坚持上了六节课,才由同事们送他到岛上的医院,因病情重没法医治又转送到城里一院。由于没有及早治疗,病情十分严重,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出院后还未能完全痊愈……

  雷打电击摧不垮  张老师花甲之后,前后又身受两次催人泪下的打击,十年前他那位在边防工作的三女婿奉命奔赴海上缉私,不幸因公殉职;去年他的一颗掌上明珠,伶俐不凡的大女儿不幸去逝,这意料不到的灾难堪谓人生之大不幸,对常人来说都难以承受,何况爱生如子的张老师,其内心何等剧痛更可想而知,他不是在眼睛上流泪,而是在心窝里淌血,尽管经历如此惨剧,我们这位在少年时就饱尝人间辛酸的张老师仍“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犹如泰山顶上的古松坦然屹立,他规劝身边的老夫人后,依旧上讲台写春秋。

  业绩斐然  张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先后在七所学校工作过,始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凭着着他百般艰难不服输的精神,在各所学校教学成果都成绩斐然。犹如他担任国光中学初二十一组1班班主任,虽然班上学生的年龄是年段最小,然而从学习成绩到体育运动比赛、课外劳动种树、拣谷穗、文娱汇演、卫生大扫除等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当时参加中考,全县录取率不到30%,而他这个班级录取率竟达86%。在大嶝中学工作期间,虽然正处在文革期间,但他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给学生授课。他任高中政治课老师时,刻苦攻读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不仅按当时上级的要求教政治时事,还不顾极左路线的风险,给学生上政治经济学、哲学,因此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大嶝中学这所条件极差的学校,在他工作期间居然连续三年荣获同安县高考第一名,在同安县产生很大的震动, 教育局长带了县有关领导到学校视察,听他讲课后都赞叹不已。他因为爱人身体不好,胆囊炎经常发作,子女幼小远在海岛难以照顾,便向组织要求调回家乡中学教书,县教育局、人事局等有关领导感觉到人才难得,再三挽留他,给他提出许多优惠的条件让他在同安县任选一所中学,把家庭户口全部迁到学校。经他再三要求,同安县组织上才同意他调回家乡东海中学工作,任政教处主任兼授高中政治课,他负责的政教处经常被评为泉州市先进教育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泉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当时他和教务处主任两人被誉为东海中学两根台柱。

园丁辛劳五十春秋  万紫千红桃李飘香

  欲问恩师何处在 痴迷讲台写春秋  德高望重的张老师,按规定的年龄办了退休手续,然而,执意终身讲台写春秋的他欣然接受几个学校的聘请,先后到泉州市机关干部学校和满堂红中学高中部任政治课教师。现虽年近八旬,已连续五十五个春秋在讲台上耕耘,至今犹如,“老柏摇新翠,幽竹茁晚春”,一如既往的满腔热情,无微不至的关爱着青少年成长,正如泉州市劳动局分管职工教育的领导赞誉“像张老师这样关心学生还有谁不放心”。

  姹紫嫣红满园春 随着光阴流逝张老师的门生服从国家的需要一个个走上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和国防科技等不同岗位上,纷纷以张老师为人生楷模,牢记他的教诲:万般艰难不服输,铁心拼搏必取胜,做一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有所作为的人、犹是“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从而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才,就以初二十一组1班为例,工程师以上的就有二十四人,其中有党政军干部(戴志明:三钢党校校长;杜辉煌:泉州二轻局副局长;陈赞加:部队正团级干部)。企业家(陈鼎追:深圳、香港南鸿手袋有限公司董事长;巫廷光:泰国新华工程建筑公司董事长,李明章:厦门瑞丰包袋厂厂长)。教授(苏守棋: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专家(苏立小:地矿局闽北化验室主任,研制成功制作电池原料;李庆辉:河南洛阳市耐火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校长(陈淑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中学校长(高桂林:历任国光中学校长18年)。高级工程师(苏立小、陈淑英、吴尚明、陈瑞治、李庆辉、陈赞加等)。高级政工师(戴志明)。中学高级教师(高桂林)。工程师(周顺明、李金钊、李重庆、辜豪杰、陈华英等)。经济师(王家来、吕振持)。小学高级教师(苏文忠、李秀娇)。银行行长(张淮民),至于其它年段和其它学校受张老师培养的学生就更多了,还有工农业战线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堪谓“春色满园”。


左图:陈瑞治同学、黄双喜老师夫妇(左三、左四)在深圳与张老师夫妇相聚
右图:陈华英同学(左一)到三明聚会时与恩师亲切交谈

  桃李飘香醉恩师  张老师的许多学生在他们事业有成之际,都深切怀念恩师,纷纷通过种种途径打听张老师的下落,一旦得知便千方百计的登门拜谢。许多人见面的第一句话:“没有您张老师的教诲,便没有我的今天”,尽管在这其中有许多已是成名成家的“天之骄子”,但在张老师面前仍把他当作父辈亲人一样肃然起敬,以能再亲眼看到恩师的音容笑貌,聆听他的教诲为荣耀。

  许多在祖国大江南北或旅居海外的学生也纷纷打电话、写信或托人向张老师亲切问候,并热切的邀请他和师娘一道到其所在地聚会、旅游。犹如远在泰国的巫廷光同学得知母校国光中学领导欲往香港参加海外国光校友会成立仪式,即电告邀请张老师一同前往,热情款待,带他老人家饱览香港风光。早年在梅山医院当医生的陈鼎追同学得知张老师染病住梅山医院,二话没说拿张草席铺在张老师的床下,亲自护理。并在他事业有成之际,于去年热情邀请张老师和师娘让住在泉州的杜辉煌(二轻局副局长)和吕振持(德化邮电局主管会计)同学护送到深圳。同时邀请各地的同学一起来深圳他所创办的深圳(香港)南鸿手袋实业公司聚会,买了近千元的大蛋糕为张老师举行盛大的晚会祝贺他七十五岁寿辰,并派专车导游让同学陪同张老师饱览鹏城风光,同时得知张老师和师娘没乘过飞机,特买了机票送他们回来。


陈鼎追同学邀请张老师、师母与同学们一起到其南鹏手袋厂欢聚一堂


为张老师举行盛大的晚会祝贺他七十五岁寿辰

  有一位在天津某大学当领导的原大嶝中学学生,不远千里到大嶝母校打听张老师的下落,几经周折才到满堂红中学拜见张老师,倾吐了许多感恩别离情。

  在母校国光中学的回校日,见到张老师的邵武闽北地质队工作的苏立小同学(教授级高工),热泪盈眶地抱着张老师再三感谢他的培养之恩。身任光泽县工商银行行长张淮民在邵武聚会的宴席上给张老师敬酒时激动地说:“按说我应该跪在恩师面前说感谢。”


左图:2002年国庆节应戴志明同学邀请在三钢聚会
右图:2002年国庆节苏立小同学邀请张老师与同学们畅游武夷山

  在三明钢铁公司党校任校长的戴志明同学,前年特意到泉州拜访张老师,并与在邵武的苏立小同学同时邀请张老师到三明、邵武、武夷山聚会旅游。高桂林同学派专车送张老师与泉州、厦门的同学会合,一起前往三明,受到戴志明和在三钢的同学(王家来、李重庆、李运来等)热情欢迎,並于当晚举行盛大宴会,在宴席上同学们共祝恩师健康长寿,并许愿再过五年,要为恩师举行庆祝八十寿的盛大宴会。王家来同学(三钢人事科长)则说:“到那时,尽管我身体不好会晕车,我爬也要爬来参加祝寿活动。”这是多么感人肺腑之言啊!席后他又热情地带领张老师和同学们乘船游览三明夜景。第二天又不惜重金请恩师和同学们乘竹排饱览武夷山风光,在返回路过三明时,戴志明同学又举行盛大的欢送晚会。在武汉工作的两位学生陈淑英(武汉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和苏守棋(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已邀请张老师及其它同班校友一道与八月份前往武汉聚会,可以预想那时将又是一场感人肺腑的师生情同学谊的热情情景。

2002年国庆节苏立小同学邀请张老师与同学们到邵武聚会

  远在泰国的巫廷光同学已电告张老师,待他今年事业顺利将邀请他到泰国聚会旅游。

  为什么同学们对张老师这般敬重有嘉呢?这正是充分说明同学们深刻理解先哲所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遇”的哲理含义,领悟到自己的成功人生是与恩师呕心沥血的关怀教诲分不开的啊!所以感恩不尽!


学生们拜访张老师、师母

两袖清风何求  一颗丹心图报国

  “如果有来世的话,我还选择当人民教师”  这是张耀堂老师发自肺腑之言,他把人民教师看成是无尚光荣的职业,在他这种精神的熏陶下,他的儿子和儿媳也都当上人民教师,堪谓教师世家风范。其儿子现任南安华侨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国家级先进教育工作;儿媳现任南安华侨中学英语教师,更感人的是他的孙子,年纪小小就声言长大了也要当人民教师,并说要超过爷爷和爸爸,他要争取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可见张老师的言传身教其影响何等深远啊!他不仅终身奉献给人民教育事业,而且执意把自己的子、孙也要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他这种“真心凌晚桂,丹心图报国”的精神是何等高尚啊!

  “我现在老了,能闻到这么多的桃李芬芳就很知足了”这难道不是张老师高尚人品的写真吗?古人云“人到无求品自高,常能知足心自惬”,身为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俯首甘为儒子牛,几十年如一日地一心扑在人民的教育事业上,爱生如子,忘我奉献,为国家和人民的建设事业培养造就了许多有用人才,更有许多成为“天之娇子”。张老师在自己工作过的地方学校留下了良好形象,得到这些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誉,受到他的许多学生的无限崇敬和爱戴,毕生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和享受,尽管他这位辛勤耕耘几十年老园丁至今仍住在他海边乡村老家的老房子,但他则认为自己没有虚度年华,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些有益奉献而感到知足,因此,他不愧是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堪称“一代师表风范”。


2002年回校日合影
前排左起:巫庭光、潘聪谋校长、张耀堂老师、杜辉煌
后排左起:高桂林、林觉群、吕振持、戴志明

注: 在校主李光前先生创办的母校国光中学六十周年之际,我谨献此文以表达对母校、恩师的怀念与感恩。我也是沐浴在母校、恩师的阳光雨露成长的,在人生旅途上十分坎坷,历尽艰难、挫折,但我牢记母校恩师的教诲,认真工作、一丝不苟,以顽强的意志,不畏艰难,努力拼搏,自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后,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多次被评为队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并曾三度(1965年、1983年、1984年)被授予福建省地质局先进工作者称号,历任技术资料室、测绘处副主任;1982年被评为工程师,1994年被队聘任为高级工程师。)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