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我们的高考----------------黄印尧(厦门)高十组5班【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7-07  【字体:

我们的高考
黄印尧 (厦门) 高十组5班

  今天是全国一年一度的高考日,也是一个高温日(厦门气温35度)。千万学子冒着酷暑进考场答试卷,因为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定要考出好成绩,迈进祖国文化的塔尖继续学习,造就你人生的辉煌。虽然我们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但对高考还是记忆忧新,因为这是国考,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机会。

  高考制度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对每个毕业生是一视同仁。1964年,我们是国光中学高中毕业生(高十组五班),参加高考的学生,要进行例行的政审和体检(在梅山国专医院),在考前先填报志愿表,分一类(重点大学)和二类(普通大学),每个类别志愿表填写10所大学,对于都没出过远门的学生,只能凭一张招生广告来选择学校,是很盲目无知的,很多学生都是由班主任老师帮助填报的,并且在志愿表最后一栏写上“服从分配”,以便录取时的调配。

  1964年高考日,是7月15-17日,我们的考场设在泉州市第五中学。我们经过几个月,日以继夜的拚命学习,检验我们的成绩的大考终于到来了。7月14日上午,我们班(高十组五班)40来位同学,每人带上草席、书本、讲义,乘坐学校包的客车抵达泉州五中,住宿五中的教室内(木地板)。下午,老师带我们到五中熟悉考场。当年高考,设理工医农科和文科,理工医农科要考语文、数学、政治、外语、物理、化学6科,文科要考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6科。记得上午考2科,中间休息时,学校还送上牛奶和面包点心,下午考1科,二天考完。进考场时有解放军持枪站岗,凭准考证入场,当时教室是没有电风扇 ,更没有空调降温设施,我们教室的监考官是一位高个儿的中年男老师,很称职,总是走来走去轮翻给考生们煽风降温。

  每科考完后,考生们有的笑,有的脸无表情,老师们总是安慰我们 ,“忘掉过去,用好心情考好下一科”。经过二天6科的紧张考试,16日晚,学校发了招待票,在泉州影剧院看电影,影片名是《刘少奇主席访间东南亚四国》。这次高考,头尾总共4天三夜,17日上午乘车返回学校,18日,挑着陪同我完成6年中学学业的一个小木箱(这是我父亲的木工工具箱)和草席被单,离开亲如兄弟姐妹们的同学们,离开给予我们知识的老师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学习生活的母校,再见,母校。我挑着担子步行十公里,回到生我养我的父母身边,第二天就下地参加生产队的农业劳动,白天劳动好过日子,到夜晚,总是如同回放电影一样,算算自已高考能得几分,志愿填对否,能否被录取,难熬的一个月,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附注:从资料获知,1964年参加高考学生99万人,录取19万(大学本科、和扩招的大、中专学生),录取率近20%。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