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面 线 糊------------------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6-06  【字体:

面 线 糊
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

  帝爷公说了,若没有吃面线糊,就等于没有来过泉州。爷还说,没有面线糊的城市,都是远方。

  泉州的名小吃真不少,就我所知道的该有个二三十种吧,它们各有风味、各具特色,很难说谁好谁不好。但如果非得评出个最好的,或者说是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那我敢肯定,投票结果最终一定是它——面线糊。

  这不,颁奖词我已经给它写好了:它很低调,低调到让人埋怨相见恨晚;它很包容,包容到让人由衷感慨万千;它很热情,热情到让人简直无法拒绝;它很妥帖,妥帖到让人莫名一见钟情……它的名字叫,面线糊,没错,就是它,乾隆爷当年下江南时亲自吃过的“龙须珍珠粥”。

  街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间不大的铺头,很简陋,简陋到只有几张桌椅和一格便易操作台;巷子里、走廊下,靠着墙边,倚着一部可以移动的餐车,大鲜A里热气腾腾冒着烟。这就是泉州卖面线糊的摊点,也许是祖父辈留下来的名声,也许是经年累月在固定地方经营,招牌都懒得挂了,也用不着吆喝,顾客要么是老熟客,要么是慕名而来,要么是循着香味寻上门的。

  鲜A里面微微翻滚的是白色的细面线,摊主三不五时用长汤勺搅动着面糊,防止面线粘结。这锅清糊表面看起来平常无奇,实则是整碗面线糊的灵魂,大闺女骑草驴——不简单(见蛋)啊,里头大有玄机。首先这面线必须来自乡下人家纯手工制作的,拒绝了机械的高效和冷漠,这样扯出来的面线,糊而不烂,糊得清楚,口感那一个才叫劲道;其次,这汤头需用虾米或干贝伙同大骨汤悉心熬制,讲究些的,凡用上了蟹脚或皮皮虾,强强碰撞,味道那一个才叫鲜香。再者,勾芡用的芡粉不能是家常厨房里的地瓜粉或木薯粉,必须使用马铃薯粉,如此“马糊”,勾芡出来的才不会发黑或凝块,汤色那一个才叫清亮。总之,每一家老店对于这锅面线汤底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族秘密,并仰仗厚重的经验,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相传。

  鲜A一旁配套一个带格的铝锅,放的是一些事先卤好的卤料,用文火微炖着。有豆干、肉丸、鸡胗、卤蛋,也有猪血、猪大肠、猪小肠、猪肺、猪心等闽南人喜欢吃的猪下水,这些杂碎耐煲,而且是越煲越入味。在锅的前方或左右,是一溜的碟子,里头搁的是炒好煮熟了的配料,有咸菜、花生、香菇、腐竹,有醋肉、脆肉、肝沿、腰片、香肠、鸡腿、肉皮、海蛎、鱿鱼、乌贼、虾仁、花蛤、蛏子和蟹棒等等料笑,当然,少不了还有一大箩筐面线糊的最佳伴侣——油条和马蹄酥。乍一眼看过去,琳琅满目,这个也想吃,那个也不错,有会儿闹得都不知道要加哪样才好。在这点上,我总觉得它跟泉州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特质是不谋而合的,生于斯兴于斯真乃天意。

  顾客一到,如果是老主顾,比如我,看都不用看,嚷上一声:“大肠、醋肉、卤蛋,油条加剪”。若是新客,往往会伸长鸭脖先巡视一番,犹豫着,最后在摊主催促下,才狠心指上三两样。摊主一边答应着,一边用剪刀麻利的将配料剪成小块,放在碗底,再舀上一两勺面线糊,加到碗里,撒上些葱末和胡椒粉,冲几滴当归酒,然后端给顾客。顾客一手接过那碗面线糊,另一手抓根油条,喜滋滋地寻个位置坐了下来。在吃的过程中,你可以见到各色人等,有官员高企白领土豪,有扫地载客零工小贩,有老少爷们姑娘媳妇,等等,大家杂坐在一起,无分座次,没得卑亢,兀自低头吧唧滋溜,不经意间汇聚了泉州百态。

  我是到泉州工作后,才吃上面线糊的,并从此爱上了它。上头已提到,我通常点的配料是卤蛋、大肠和醋肉,再加上一根油条,十块钱左右,不贵又大碗。卤蛋的饱嘴,大肠的嚼头,醋肉的酥嫩,油条的噶脆,在口腔里交替翻滚着,最后被柔润的面线糊带入肚中,兴会淋漓,回味悠长,用闽南一句老腔叫“爽死爽没命”。我敢保证,不光是我,这叫谁吃都会上瘾,不信你就来试试,我请客。

  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女儿不知什么时候也好上这一口。记得她在北方念大学时,有一次回家,刚从晋江机场下飞机,我问她先想到哪里打个牙祭,她想都没想就说:去西街吃面线糊吧。还有,那一年她在法国留学,春节没回家,大年三十晚上,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此时最想什么 ,你知道她说什么来着?面线糊!我差点没晕过去。看来,这乡愁的模样在她脑子里就是一碗面线糊了,也好,这样既便是她脚步走得再远,那熟悉的味道,总会不断提醒她,家的方向。

  如今,每逢星期天,我都是在半梦半醒之中,被朋友拉到桥仔头面线糊店,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下肚后,方才清醒过来,浑身得劲,伴着几串香嗝,“专究郎雄雄的斗志”顿生,如果不是怕人骂我神经病,真想大声唱它一句:爱拼才会赢!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