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人畜冠状病毒病(一)--------黄印尧(厦门)高十组5班【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20-03-08  【字体:

人畜冠状病毒病(一)
黄印尧 (厦门) 高十组5班

  摘要:本文报告了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人、畜禽冠状病毒病的病原特性、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技术和防治措施。

一、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
1、病原特性
  冠状病毒属单股RNA病,直径约80~120nm,基因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组全长约27-32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
  冠状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


冠状病毒

  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rotein,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冠状病毒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长27-31kb,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尾巴”结构。这一结构与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转录过程。冠状病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病毒容易出现变异。重组后,RNA序列发生了变化,由此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变了,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化。而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导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无效。

  冠状病毒成熟粒子中,它进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这个酶完成负链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 RNA)的转录合成、各种结构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冠状病毒各个结构蛋白成熟的mRNA合成,是直接通过RNA聚合酶和一些转录因子,以一种“不连续转录”的机制,通过识别特定的,TRS,有选择性的从负义链RNA上,一次性转录得到构成一个成熟mRNA的全部组成部分。结构蛋白和基因组RNA复制完成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assembly)生成新的冠状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其生命周期。

  2、分类学位置:1937年,人类最旱从鸡身上分离出第一株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其形态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在分类学上属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envelope)、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大部分冠状病毒对人畜无害,由于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在特殊条件下,病毒会变异或基因重组,产生新的亚型而可能跨物种对人畜致病。目前已知冠状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鸟类,引发20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和动物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冠状病毒可分为四个属:α、β、γ、δ,其中β属冠状病毒又可分为四个独立的亚群A、B、C和D群。

  α属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229E、人冠状病毒NL63、长翼蝠冠状病毒HKU1、长翼蝠冠状病毒HKU8、菊头蝠冠状病毒HKU2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犬冠状病毒(CCoV)和猫冠状病毒(FCoV)等8个种。

  β属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HKU1、鼠冠状病毒、家蝠冠状病毒HKU5、果蝠冠状病毒HKU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病毒等7个种、牛冠状病毒(BCoV)、人冠状病毒OC43、马冠状病毒(ECo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以及犬呼吸道型冠状病毒(CrCoV)等;鼠冠状病毒则包括有鼠肝炎病毒(,MHV)、大鼠冠状病毒和鸟嘴海雀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病毒包括SARS病毒和其他类似SARS病毒。

  γ类冠状病毒主要包括禽冠状病毒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白鲸冠状病毒SW1。禽冠状病毒包括引起多种禽类如鸡、火鸡、麻雀、鸭、鹅、鸽子感染的冠状病毒,其中最主要的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δ属冠状病毒包括夜莺冠状病毒( HKU11,BuCoV HKU11)、鹅口疮冠状病毒(HKU12,ThCoV HKU12)、文鸟冠状病毒( HKU12,ThCoV HKU12)、亚洲豹猫冠状病毒《ALCCoV)、中国白鼬獾冠状病毒(CFBCoV)、猪δ冠状病毒(PDCoV)、绣眼鸟冠状病毒(WECoV)、麻雀冠状病毒(SPCoV)、鹊鸲冠状病毒(MRCoV)、夜鹭冠状病毒(NHCoV)、野鸭冠状病毒(WiCoV)、黑水鸡冠状病毒(CMCoV)。

  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75%酒精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

3、易感对象
  自从1937年报告了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后,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仅侵袭脊椎动物,感染多种哺乳动物、鸟类和人发病。可以说冠状病毒病呈世界性分布。

4、发病季节:
  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病的流行季节,到了夏秋季节,就自然减少或消失。

5、传播途径;
  人体内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可能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动物体内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分泌物或粪便排出体外,经接触后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入。传播力非常强,传染速度非常快。对人畜的危害非常严重。

二、畜禽冠状病毒病
1、猪冠状病毒病
  冠状病毒可引发猪群发生多种疾病,目前报导的有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TGEv、引起猪流行性腹泻的PEDv、猪急性腹泻综合征SADS-CoV。
1.1、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较早报告的猪场常见的胃肠道冠状病毒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传染性极强,以侵害仔猪消化道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为呕吐、食欲不振以及水样腹泻。前者不同日龄猪都可发病,以胃肠炎、腹泻为主,一般可自然康复,发病率高死亡率很低。后者常发生在哺乳期内小猪,常以拉痢、腹泻、发病率高、致死率也比较高,7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则可高达95%以上。上述二种疫病,目前已有华株氏二联弱毒苗防治,效果很好。

  1.2、猪急性腹泻综合征:是由SADS病毒引起的哺乳期内乳猪急性腹泻综合征疾病。2013年秋冬,开始在北方先发生流行,2014年春,福建、广东等南方多省养猪场的哺乳期仔猪(7日龄以内)出现严重急性腹泻并大量死亡,传染性极强,常常整幢母猪舍,一幢接一幢初生乳猪发病和死亡。主要症状是拉痢、拉稀、不吸奶,与猪流行性腹泻很相似,但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致死率常在95%以上。述者曾遇过此病,其临床症状与猪流行性腹泻很相似,用猪流行性腹泻疫苗防制无效,用发病仔猪粪便或胃肠道病料灭活反喂,效果很差,最后采取最严格的隔离措施才有明显效果,但是到了5月份,气温升高,本病逐渐消失。疫后有研究资料报告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命名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V)。也报告SADS病毒与一些从广东菊头蝠样本所分离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一致性高达98%。这也就意味着,SADSV源自蝙蝠相关病毒的跨种传播。同时,根据对病猪有密切接触的猪场工作人员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尚无证据显示SADS病毒可进一步跨种感染人。但是奇怪的是,为种病在几年来后逐渐消失,呈零星散发状。对猪急性腹泻综合征(SADS)尚无疫苗防制。对该病只有不断地完善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控制病毒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才可保障动物免受传染源侵扰。

2、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A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临床症状表现,产蛋母鸡出现呼吸症状,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雏鸡出现呼吸困鸡,鼻涕、喘气等。剖检,主要是呼吸器官和肾、输尿管尿酸盐沉积。本病已遍布世界各地,使养鸡业遭到重大经济损失。对本病的防治,可以多次疫苗免疫接种,疫苗有“传支120”弱毒疫苗、“传支52”弱毒苗和油剂苗,防制效果很好。

3、犬冠状病毒病
  是由犬冠状病毒(cc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脱水及易复发为特点。

  本病可感染犬、貂和狐狸等犬科动物,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犬都可感染,但幼犬最易感染,发病率高,病死率50%,年龄越大,发病率和死亡率低。病犬和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犬及其他易感动物。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气候突变,卫生条件差,犬群密度大,断奶转舍及长途运输等可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潜伏期1~8天。本病传染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一般先表现嗜睡、衰弱、反复呕吐,以后粪便由糊状、至水样,橙色或绿色,含黏液或血液,有发烧或不发烧,迅速脱水,死亡。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降低。犬冠状病毒常和细小病毒一起混合感染,构成犬腹泻大流行。

  对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疗法,如止吐、止泻、补液,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立即断食断水,并进行“输液消炎和输营养液,打犬冠状病毒高免血清,一般七天的疗程就可以康复,治愈率在90%左右。对本病虽然有疫苗可供预防,但预防效果不稳定。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一旦发病,及时就医,高免血清治疗,效果很好。

2020.3.5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