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佛 生 日------------------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12-05  【字体:

佛 生 日
陈辉龙(泉州)高中87届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拜菩萨。行些善事,天知地晓鉴佛祖。横批:佛系人生。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的农历里,节日很多。体制内的,体制外的,参公的,民间的,个体的,大大小小也有大几十个。瓜菜年代,有吃才是硬道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自然是那些带有吃的节日。按照这核心标准,位列前三甲的应该是:春节、佛生日和普渡。春节自不必说了,佛生日和普渡是我们闽南特有的习俗,佛生日敬佛,普渡祭鬼,场面是相当热闹,有吃过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向往不已。

佛生日,顾名思义,就是佛祖的生日。佛祖也有生日?我曾经问过妈妈,妈妈也问过妈妈的妈妈,妈妈的妈妈也问过……好像是说,每个村每个宗族都会从祖谱中溯出一个成佛了的人物,比如将军、大王、大元帅什么的,盖个庙把他们供奉起来,按照他们的诞辰日给他们过过生日,祈求他们庇佑整个族亲大大小小平安无事脚手筋定,尔后一代传一代形成了该风俗。比如我老家梅山新兰陈氏颖水顶新厝衍派,共有三个村民小组,大家共同供奉的是一位陈府将军,据说当过八府巡按,论级别也有一品,够牛吧!生日就定在农历十月十九。这些是不是真的,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也就好奇问一问,根本不会上心,因为当时我们的梦、佛生日梦的主题思想就是……有得吃!

可以说,佛生日是农村一年之中场面最大、菜肴最好的一次祠事。届时,每家每户都是倾尽所能拿出硬菜(其实大部分也就是些土特产),什么广卷芋园煎菜粿、猪脚排骨炸醋肉、冬粉筋鸡红烧鱼、木耳淮山炒目鱼、香蕉芦柑旺梨罐等等,五果六斋,七荤八素,九变十化,令人眼花缭乱。这一方面可能是想在众人面前输人不输阵,另一方面可能真的是想让佛祖吃得开心喝得舒坦。到了饭点,庙前大铳一响,大家统一在门口摆上菜碗祭敬佛祖,一时间,香烟缭绕,鞭炮震天。祭敬之后,菜肴移至厨房,经一番加工,再移到桌上,等待许久的客人开始饿狼传说,整个村庄便沉浸在炮香和肉香之中,沉浸在笑声和吆喝声之中。

佛祖吃得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客人们喝得好不好我们也不在乎,反正我们这些小孩子,只顾自己的嘴空。尽管大人一再告诫,没烧香之前不能偷吃,但我们坚信吃货无罪,一会儿抓块排骨,一会儿掰块广煎,一会儿拈块鸡肉,经常还没到上桌,小肚子就填得滚圆滚圆的。因嘴馋不懂得节制,加上平常肚子里没什么油水,第二天经常会膨风饱涨,又是放臭屁又是打酸嗝,拉出来的大便犹如鸡屎般又黏又臭,不得不去讨点咸橄榄或菜头酸解腻。不过,没关系,涨总比饿好,臭并快乐着!猪肉汤洗澡——腻不死人的,继续吃!要知道,残羮剩菜还可以对付好几天,幸福啊,这他娘的才叫过节!

除了有得吃,还有得玩呢!傍晚烧香时,宫庙前会演一会儿“嘉礼”或“布袋戏”,再放几响大铳,仪式感很足,颇有点国礼的味道。记得,当时大人还特别嘱咐过我们,第一仙“嘉礼”出场时千万别看,什么原因至今我还是一头雾水,不过,对这种不影响吃的要求,我们一般都会遵从。吃饱喝足后,可以惬意地陪佛祖看看善男信女们还愿的露天电影或大戏。我们当年看过的有限的电影大都是从这儿蹭的,电影院是要钱的,我们一般不舍得去,这点说真的是托佛祖们的福了;大戏主要是高甲戏或梨园戏,咿呀咿呀的,对我们来说好像是“鸭子听雷公”,无非是凑个热闹,图个乐呵,你看,我们时不时会对着一个小妹妹,学丑角中的肖公子来一句“娘子跟我走”,而后哈哈哈嗝。白天,则可以耀武扬威地举个旗子或拿把扫帚跟在将军的轿子后面巡境,在鞭炮声中体恤民情,在呐喊声中荡除辖区内的牛鬼蛇神;可以热热闹闹地观看割香、跳铜、扶阽、迎佛等一系列活动……这等神仙般生活一般会延续两三天,我想,这种情形按现今儿的时髦叫法应该可以称做是“佛诞三天乐”吧。

佛生日还有另一个利好,那就是共享机制。那阵子,无论穷富,轮到谁家做佛生日,都会大方地摆上几桌,邀上亲戚朋友同事同学,人越多,场面越热闹,主人家就越有面子。此时,无需三请五请,无需什么礼数,无需什么拘束,该来的都会来,会喝酒的凑一桌,熟悉的凑一桌,女人小孩凑一桌。或猜拳喝酒,或埋头苦干,或喷事吹牛,整个屋子吵闹得厝瓦都要掀掉,那其乐融融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说起来我也很不是人,当时父母亲的生日我都记不牢,而七大姑八大姨们家的佛生日却是了如指掌,比如外婆的是八月廿一,大姑的是十月十七,大姨的是六月十二……掐指到了这些日子,根本不用邀请,也不管山高水远,即便是步行,即便是旷课,也会准时去报到,因为,那里有一帮小吃货等着我,有大鱼大肉等着我。说实在,那些年,我感觉亲戚朋友间没那么多的套路,感情特别的好,走得特别的近,佛生日等祠事应该功不可没。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到了部队,入了党。而佛生日呢,由于渐渐失去吃和玩的诱惑,也就慢慢退出前三甲的位置,没了往日的辉煌。村里的那尊佛还是打坐在离我家不远的那座小庙里,红尘中,它依旧是一座冷漠的雕塑,佛界中,它依旧是一尊救世的佛祖,是塑是佛?我相信信者有信者的想法,不信者有不信者的理由。去年回家,看见小庙前挂了一副横幅,上面写着“移风易俗抵制陋习”,而小庙却修葺一新,同横幅一样鲜艳。于是,就有人故意问我:“你信佛吗?要不要做佛生日?”我回答:“别闹了,随缘吧”!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如今,每逢老家佛生日这一天,妈妈照例是会做佛生日,她已经做了几十年了,她是信佛的,她是虔诚的,但她所祈求的一切,都是子孙的福。我也照例是要回家,陪妈妈吃顿饭,听一听她的唠叨,看着她往车后厢拼命地塞东西……“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不是佛者,但我心中也有佛,那就是妈妈这尊一直在关心庇护着我们的佛!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