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20年校友文萃 >

清静庄严宝寿院------------黄种酷(南安)高中99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11-28  【字体:

清静庄严宝寿院
黄种酷(南安)高中99届

泉州,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海滨城市,东亚文化之都,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这座神秘的东方古城以她的包容和港口贸易优势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成就了泉州的空前繁荣。意大利人雅阁•德安科纳将泉州称为“光明之城”,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胡椒进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这些旅行家们在各自的游记中不惜为这座城市的繁华大张笔墨,这座“光明之城”吸引着市井十洲人,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可以说是一座移民城市,她吸纳了来自中原的士族、难民、还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因此,这座城市兼容并包,有容仍大。泉州汲取了来自中原的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多元文化,中原人在这里修建了寺庙、伊斯兰人在这里修建了清静寺、波斯人在这里修建了摩尼教寺、英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基督教堂……不同的宗教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泉州,泉州以她的方式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共生共荣,这让泉州有了“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美誉。

泉州人对不同宗教的信仰体现了泉州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泉州人对佛教的信仰最为广泛,泉州信佛的人们家中通常都会供奉土地公、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信仰在泉州尤为盛行,从泉州各地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来看,有观音堂、观音庵、观音亭、观音宫、观音寺、观音院、观音阁、观音殿等不同称畏便可见一斑。而观音的信俗也成了泉州的一大特色,每到观音佛诞都异常热闹。泉州人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从泉州人喝的茶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安溪的铁观音便是最好的例子。

我生活在泉州南安,对南安各地的观音信俗多少有些了解,听闻美林珠渊村有座宝寿院便是供奉观音菩萨,出于对珠渊村观音信俗的形成与传承的猎奇,总想一窥究竟,于是邀上三五好友前往拜谒。

珠渊村聚落在石门山南麓,西溪北岸河谷平地上,相传朱熹曾路过此地,沿西溪北岸观望说“溪湾水深,必聚大鱼”,朱熹对这里的水光山色大加赞赏。很多渔民在这里捕鱼,果真捕到不少大鱼,后来人们以“鱼跃于渊,出言如珠”来赞颂它,并将此地取名为珠渊。据史料载宝寿院的前身为宝寿观音院,始建于唐•僖宗光启二年(866年),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近千个春秋,古刹兴衰更替。明代,观音院规模宏大,香火鼎盛,僧多业丰,驰名遐迩,院内建有书房,浙江按察司副使、前江西道监察御史王龙震就是在这里读书考取上功名的。到了清代中期,地方发生宗派械斗,据传是观音菩萨显灵才平息的,但有人竟迁怒于观音菩萨偏袒一方,烧毁了寺院。当时烈焰熊熊,火光冲天,珠渊乡人奋不顾身冲进火海将观音菩萨的金身抱出,祀奉在村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珠渊村民为报效菩萨圣德择该村七星捧月圣地重建宝寿院,供奉南海观音菩萨金身。宝刹背靠莲峰、前临西溪,倚金梳山、瞻笔架峰,山明水秀,禅堂清静,庙貌巍峨,群葩簇映,灯光璀璨。菩萨重返莲台,只见“玉带映辉祥院千秋赫,金梳焕彩法堂万古灵。”

重建的宝寿院坐东面南,三开间格局,抬梁式砖石木结构,飞檐走脊,青龙护顶,前有门廊,门匾刻有“宝寿古地”四个大字,门楣还有“宝寿院”三字,联云:“宝刹声悠蜚南邑,寿堂馨郁蕴珠乡”,大门两侧有两个青石花窗,步入前厅,中有天井,经两廊可上后厅大殿。神龛上祀南海观音菩萨,善才龙女侍立两边。大殿联云:“慈容悲性普度众生脱苦海,圣口佛心广为群庶指迷津”“七星捧月圣地钟灵香火盛,四瑞矅日佛堂毓秀神灯明”“宝耀日月神光有赫炤珠境,寿参天地懿德无疆庇渊民”,殿前摆有八仙桌,大殿进深三间,颇为宽敞。两壁粘贴瓷绘佛像,分别是韦陀菩萨、伽蓝菩萨和十八罗汉。

也许是灾后重建,天井石柱上的楹联显得与一般的观音庵不同,如“忠存敬贤何须求南海,奸逆欺善枉自拜西天”“梵钟鸣唤迷者归正道,法鼓响谆愚人悟禅机”。看来,宝寿院的观音菩萨宽宏大量,好人不必烧香磕头,恶人虔诚枉费心机又何益?只有听梵钟悟禅机重新做人,才能迷途知返走正道。

宝寿院前铺有石埕,左边金亭,右边村道,埕边植有花草和热带风景树,环境优雅,夜色降临,华灯初上,晚风徐来,赏心悦目。

宝寿院座落在这个迷人的小乡村,菩萨庇佑着这里的每个人和事。宝寿院在这座小乡村里显得清静而又庄严,观音菩萨吸引着四方善信前来顶礼膜拜,为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文刊于2019年8月6日《菲律宾商报》副刊大众论坛)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