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9年校友文萃 >

西行琐记(三)------------戴明哲 原国光中学副校长/黄婉仪 华侨中学校友【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10-09  【字体:

西行琐记(三)
戴明哲 原国光中学副校长 / 黄婉仪 华侨中学校友

从克拉玛依到贾登峪

8月27日,我们离开克拉玛依,前往贾登峪。贾登峪位于喀纳斯湖边,准备晚上在此住宿明日看湖。此行路上风光无限。驱车100公里后,我们先到乌尔乐魔鬼城。这一带在一亿年前是海洋,以后发生剧烈的地壳变化,海洋变陆地,恐龙出现又灭绝成为化石,地壳中又形成了石油。所以这里是石油产区,地面布满抽油机。在景区外又建了恐龙园,展示恐龙化石和模型。这地区为一台地,处于天山一个风口,猛烈的狂风使地面飞沙走石,昏天暗地,如狼叫鬼吼,故而被称为魔鬼城。风饰的结果使台地形成多种形态,不同的矿物质又出现各种色形。在十多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形成遍地塑像。有的台地象城堡,有的象粮仓,有的象碉堡等,更有的象骆驼,有的象人面狮身,象孔雀等多种动物。这里也成了摄影者的乐园,拍电影的佳地,《七剑下天山》,《藏龙卧虎》等多部影片在此拍摄。

从魔鬼城往北行进约一百公里处,突入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大草原,名叫阿贡盖提草原。阿贡盖提是蒙语,意为阳光普照的地方,现属布尔津县。在草原上的居民是哈萨克族牧民,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时已入秋,冬天就要来临,整片草原呈黄绿色。草原上分布着群群的牛马羊群,远处的白羊成为小白点,白色的毡房星散在原野上,蓝天白云,阳光耀眼。近处的毡房旁停放着小汽车和摩托车,现代生活已进入牧区。在路边不远处出现了白色的草原石人,那是远古牧民留下的印记,那是对他们先袒崇拜的象征。

穿过阿贡盖提大草原,又行走了约一百公里,翻过一座小山,山下有一个美丽蓝色的湖泊,成片的绿树和庄稼地,包围着一座带有俄罗斯风格的小城镇,那便是布尔律县城。布尔津县城不大,辖区却很广,并与俄罗斯接壤,受俄风影响。在苏联十月革命时,一批俄罗斯贵族逃到布尔津。这些人也给牧民带来一些积极的东西。一是教会了哈萨克族人养蜂。二是改进房屋的修建,房屋由平顶改为三角顶,有利于排走雨雪。三是改进狩猎工具,把弓箭换成火枪。这些俄罗斯人以后一部分前往澳洲,一部分回俄罗斯,小部分留在布尔津。

过了布尔律县城,走过了美丽的冲呼儿乡,又爬上了约五公里的山坡,这里已经是阿尔泰山山麓。眼前又是一片美妙的草原,只不同的是这里是山间草原,这片草原名叫黑流滩草原。黑牛滩草原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夏天牧场,面积有150平方公里,象绿色大毯,铺在高山之下,森林旁侧,河谷之边。在车上,你常常可以看到,在山坡的草地上散布着一个个白色的毡房(类似于蒙古包),远处是树林,牛羊在周边吃羊,在河谷水沟饮水。泉水请冽,沟水似银带。这里是人畜共饮一沟水,明月照亮山间人(山上没有电)。有的牧民把小桌子搬到毡房外,盘腿坐在草地上,或是饮茶,或是弹起两根弦的冬不拉。太阳快要下山了,白色的毡房边升起了袅袅饮烟。阿尔泰山近水楼台先得月,大西洋暖湿气流先到这里,雨雪多于天山,因此绿被比天山好,草地森林较丰茂。黑流滩草原大多在北坡,雨雪更多。在深秋时刻,草原变得多彩多姿。从山上往下看,一条又长又宽的山谷,山间草地有褐色,黄色,淡黄,绿色等多种颜色,象一条巨形的大毯,铺在山间河谷,在大毯上分布着群群牛羊。

傍晚,我们到达贾登峪。这里是到喀纳斯的停靠点,有许多楼房旅社。场地上排列着大片的进湖汽车,我们在这里过夜。


(1)魔鬼城


(2)阿贡盖提草原


(3)黑流滩高山草原

喀纳斯湖

28日清早,寒风凛冽,似如老家寒冬腊月,我们身穿冬装前往喀纳斯湖。

当我们站在湖边,你才会体会喀纳斯湖的人间仙景之美。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深处,湖深(188米)水阔,高山耸峙,森林环抱,遥对雪山。水面蓝光闪闪,天上雄鹰飞翔,湖中巨鱼潜游。更有密林中传来悦耳鸟叫,草地飘来花香。这里是来踪不明的图瓦族聚居地,又有关于湖怪的传说,更增加了喀纳斯湖的神秘幽远。喀纳斯湖水一般呈蓝色,但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角度观看,呈蓝,绿,淡黄等多种色彩。湖边山坡林木多为挺拔的云杉和白茎的白桦,草地又有红,黄,绿等色彩,铺在湖边,连接密林。当冬天来临时,湖面结成厚厚的冰层。春节时,图瓦族人在冰上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在湖的一侧山上,有一观鱼台。站在台上,湖上风光尽一览无余。有人清晨在观鱼台上看到了喀纳斯湖怪。据科学考证,那湖怪很可能是生活于湖中的体型巨大的红鱼。

喀纳斯湖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这里优良的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喀纳斯湖周边的林木树片上,生长着许多淡绿色的地衣,表明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佳。地衣是空气污染的指示生物,一旦环境稍有污染便不能生存。在喀纳斯湖的出口处,有许多野鸭在游荡,时而入水觅食,时而跃起飞往别处。在保护区生活着棕熊等多种野生动物。

喀纳斯湖的湖水,来自于周围的山脉雨雪,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的雪水也流入湖中。因此,喀纳斯湖的湖水充沛。喀纳斯湖水由喀纳斯河流出,河水奔流直下,翻起白色浪花。喀纳斯河从湖口到贾登峪的三十公里内,两岸都是高山密林。河面时宽时窄,更有河中小洲:或急或缓;或直或弯,多姿多态。最有名的景点是三湾。先是神仙湾,此湾河面宽,水流缓。河边有一块美丽的草地,旁边是树林。每天清晨河面上雾气蒙蒙,林中风欢叶响,象是神仙降临,故名神仙湾。往下的河面出现一段两头尖中间宽,似如新月的小洲,夹在两岸树林中,被称月亮湾。月亮湾再往下的河中,又有一串小绿洲,形态奇特,很象恐龙,因此这湾叫卧龙湾。在喀纳斯河的后段,有一跨过河面的桥叫喀纳斯桥。桥连两岸,岸边有大片的白桦树,白桦树正开着黄色的小花,白色的树干,绿色的叶片,象插花纤细女子,美醉游人。

喀纳斯湖和喀纳斯河两景相衬,相得益彰,共成佳景。


(4)喀纳斯湖


(5)喀纳斯河<1>


(6)喀纳斯河<2>


(7)神仙湾


(8)月亮湾


(9)卧龙湾

深山里的禾木村

28日,我们从喀纳斯来到禾木村。 禾木村位于阿尔泰山的深山里,远离喧嚣城镇,独处一隅,古老而幽静。这里环境优美,居住着一千多名的在中国人数极少的少数民族——图瓦族人。禾木村千百年来保持着原始状态,是图瓦族人的美好家园。不知哪位高人发现了它,把村落变为景区,声名远扬,游客纷至。

禾木村三面高山环抱,山中长满茂密的白桦林,一面临河,那是宽阔而湍急的禾木河。河中布满大块的鹅卵石,难于涉水过河。河的岸边长满高大树木。在禾木村通往村外的河上,建了一座桥,以与外界沟通。桥的两端设置两个大门,让人畜通过。桥门一关,对保护村庄抵御外敌有一定作用。村里的建筑是清一色的单层木屋,屋上有一三角形的屋顶。屋顶下的三角形空间用于储物。木屋坚实,不用一砖一瓦,冬暖夏凉。全村住户都是如此,只是内部装修不同,大小不一。村里的卫生所,村政府乃至于喇嘛庙也是单层。不过喇嘛庙比较高大,四周挂着经幡。村中还有很小的木屋,那是羊舍鸡棚。在村中道路的两侧,房屋的周围有一排排的木栅栏。木栅栏一般一米多高,横向有四层木条构成。木栅栏用于拦阻牲畜,也作为家庭庭院的分界。整个村庄布满了醒目的木栅栏,与木屋相衬托,显得古朴别致。村中居民全为牧民,在过去以放牧马,牛,羊为生。这里的马高大壮实,皮毛发亮,长长的尾巴几乎垂到地上。现在很多马用来供游客乘坐。这里的羊叫大尾巴羊,这种羊的尾巴特别大,是一特别的品种。

禾木村自古至今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是马鹿等野生动物的家园。白天山里兽类隐入林中,大量的鸟类则可闻可见。在内地老鹰不见,村里却时时可见雄鹰在蓝天翱翔,大群的乌鸦敢在人群上空飞翔。这里的麻雀很小,但数量很多。各种鸟儿从清晨到夜晚鸣叫不息。在村子围围,房前屋后,到处传来小声的“嚓嚓”声,我觉得奇怪,到草丛中仔细寻找,终于发现那是一种个体很小褐色的小蚱蜢,一天到晚叫个不停。

禾木村有居民一千多人,绝大部分是图瓦族人。图瓦族人口只有二千多,聚居在三个村庄,禾木村是其中之一。图瓦族的风裕习惯与蒙古族相似,但却讲不同的语言,至今不知他们的来历。图瓦人个头高大,长得很壮,(比一般汉族人高)。脸盘宽,古铜色,多有红晕。

自从禾木村开发为旅游景点后,打破了往日山村的宁静。村里游客的数量成千上万,大大超过居民的人数。许多木屋成了旅舍,成了店铺。经营者有本村人,更多的是外地人。旅游大巴环村而行。在村中的道路上,在村边的点将台(在小山头上的观景点)人头攒动。居民几乎家家经商,户户为店。从事传统牧业的人已经不多。木屋边的菜地有的荒芜,有的种花(吸引游客),有的草比菜长。我有一种忧虑,禾木村如此优美且兼有古朴的民族特色。过度的商业化,丢弃本色,将会走向反面,盛极而衰。


(10)禾木村<1>


(11)禾木村<2>


(12)阿尔泰山(禾木村边)日出<1>


(13)阿尔泰山(禾木村边)日出<2>


(14)禾木河<1>


(15)禾木河<2>


(16)鹰飞禾木河


(17)禾木村马群


(18)图瓦族人<1>


(19)图瓦族人<2>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