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9年校友文萃 >

再访新加坡----------------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08-21  【字体:

再访新加坡
戴明哲(厦门)高十二组、原副校长

    我在2010年到新加坡旅游,距离这次再访已有九年。新加坡虽然不大,但一次的访问是无法全面细致地观察它。只能是从局部,从某一角度某一视野来认识它。这次重访新加坡,有两个目的,一是探亲,一是旅游。我儿媳朱静为了孝敬二老,特地让我们住进新加坡最豪华的酒店——滨海金沙酒店,让我们体验一下豪客生活。我们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金沙酒店位于风景如画的滨海湾,耗资40亿英镑打造,是一座世界级的豪华酒店。酒店由三座57层高180米的大楼组成,在三座大楼顶部连成一体,上面是楼顶空中花园和号称世界最长的露天游泳池。游者在花园凭栏而望;泳者或游池中,或卧躺椅,举目环顾,大半个如诗如画的南部新加坡美景呈现在眼前。酒店的南面是滨海湾公园和滨海海湾,北面是鱼尾狮公园。在酒店的地下是一庞大似如迷宫的建筑群,如不小心寻找,一旦进去,真不知道出口在何处。酒店内有多种服务功能,豪华气派,灯红酒绿。我等乡野小民,不懂的享受,只利用其一项功能——观景,从住房,从楼顶尽情地欣赏了周边美景。我们在这里住两个晚上,潇洒走一回。


(1)新加坡金沙酒店


(2)新加坡金沙酒店楼顶的空中花园和泳池

    滨海湾花园在金沙酒店南面,这是一个大型的综合花园,由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园区组成,占地一百公顷,是一个植物王国。从远处看,花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处。一是十多棵巨大的人造摩天树,好象冲天巨花。当夜晚降临时,摩天树变化着各种颜色,闪闪发光。一是两个白色钢架构成的叫天穹的玻璃冷室,这巨型的天穹如同两只白色的巨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冷室,里面展示的是400多种热带山地凉爽气候和地中海半干旱亚热带植物。进入金沙花园,举目四望,到处是花草树木,碧树遮天。虽是盛夏,空气湿润凉爽,花香袭人。花园内沟渠水面宽阔,上有桥梁横跨。绿莲浮水,开着小朵艳丽的红花。有一种浮莲,叶宽如大绿盘,中央平展,四周上翘。不远处喷泉吐着白色水柱,水中游鱼时现。花园里还有儿童乐园,游客休息长廊,餐饮处。园中道路通畅,设有园区交通车停靠站。我们是清晨入园的,许多人在林中和海边晨跑。此时,霞光万道,太阳正从东边海面开起。刚开始光线并不强烈,黄色的圆球倒映海面,呈大片椭圆形,天上海面互相辉映,金光闪闪。园区太大,我们花了一个多钟点,只走花园一小部分。


(3)新加坡滨海花园<1>


(4)新加坡滨海花园<2>


(5)新加坡滨海花园<3> 

    金沙酒店南边是广阔的滨海湾海域。海中停靠着行进着大大小小百十艘各种类型的船只,其中有一白色大邮轮停在邮轮码头,大型的集装箱巨轮十分醒目,可见十多只冲锋艇拖着白色长尾,在呼啸前进,远远望去,如同游动的小蝌蚪。更远处环列着几个绿色小岛,防护着海湾,天造地设,真是天然良港。这深水港从滨海湾开始,向西延伸几十公里。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口,新加坡是印度洋到太平洋的交通枢纽。


(6)新加坡码头<1>


(7)新加坡码头<2>

    金沙酒店的北面是鱼尾狮公园。高大白色的鱼尾狮塑像,日夜不息地向新加坡河吐着水柱。蓝色的新加坡河波光鳞鳞,向东北方向蜿蜒延伸,满载游客的游船行进在河上。在新加坡河的南向连着大片蓄水池,造型奇特的螺旋桥横跨河面。在东面岸上,有两个外壳如榴莲的巨型建筑,那是新加坡文化艺术中心。在西北面林立着弥敦道多个银行高楼大厦,那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我们在鱼尾狮塑像处稍作停留,继续前往新加坡河东岸,不远处是新加坡国会大厦等政府机关。因临近新加坡国庆日,人们正为庆祝大会的会场做准备。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国庆庆典大会。鱼尾狮公园新加坡河这一带,是新加坡政治,金融,旅游,文化艺术中心。


(8)鱼尾狮塑像

    离开鱼尾狮公园,我们参观了一片印度人聚集的街区叫小印度。这是新加坡政府特地保留的具有印度民族特色的街区。整个街区包括十几条街道。小印度街道楼房一般只有两层,门面建筑有多种色彩,很有特色。街道售卖的商品主要是印度人生活用品,价廉品质不高,如工艺品,服装,水果等。街区最典型的建筑是印度教堂。这教堂和我在印度尼西亚巴利岛所见的教堂完全不同。看来同一宗教在不同的国度有明显的差异,就如藏佛教与泰国佛教寺庙的差异。印度教堂很美,教堂的前部是一座有七层塔状的建筑,下方是一个高大的门洞,上方的七层布满了形态各异彩色的人物雕塑,个个栩栩如生。入门后经过一条走廊,走廊的顶部有彩色的鲜花画像,柱子方形上顶花盘。不远处就是殿堂,整个殿堂色彩斑斓,布满彩色花朵。殿堂的佛龛很精致,供奉着佛的塑像(巴利岛印度神庙的佛龛内是空的,没有佛像),佛像的脸很黑,服饰精美。殿堂内有印度人在膜拜,稍远处有人坐地诵经(不是坐在椅子上)。


(9)印度教堂<1>


(10)印度教堂<2>

    我们参观的另一街区是牛车水,牛车水是华人的聚居区,保留了华人的传统建筑,售卖的也是中国货,街道行人也大多为华人,乍一看与中国国内街区无异。这是一大片街区,每年的农历春节,张灯结彩,举行各种华人的民俗喜庆活动,热闹非凡。牛车水的建筑以牛车水大厦和大厦对面的佛角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牛车水大厦有多层,底层售卖各种小商品和服装,有许多餐馆,人群熙攘。佛角寺是一座大寺庙,高四层,木构建筑。从里到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底层的圆通殿,金光灿灿,一大群僧众分列两侧,神情肃穆,专注诵经。其他各层分布着殿堂佛室,有众多佛像,各有其功用,也供游客参观。牛车水大厦与佛角寺之间,有一牛车水广场,边上是一戏台,大概用于唱戏和庆典活动。另一侧面有一休闲室,室内有许多桌椅。与前次参访一样,坐着不少年迈的老年人,他们象是沉浸在故国的时光里,叙说着忘不了的乡情。上次在这里遇到的祖藉汕头的八十多岁的老者这次没有再相逢。他或许忙着别的事,或许去了另一世界。人面不知何处去,街上依旧是唐风。在牛车水街区边缘的一条街上,竟然有佛教寺庙,印度教堂和回教堂,三教并立,和谐相处。新加坡有七百多万人口,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华族,印度人和马来人最多。官方语言是英语,华人老年人讲家乡话,闽南语和客家话,也讲普通话,年青人主要讲英语。课本和课堂用语也是英语。若干年后,中文和华语或将逐渐消失。


(11)牛车水佛角寺<1>


(12)牛车水佛角寺<2>

    这次我们花了半天时间去了新加坡的西海岸,这里不是旅游区,很少人涉及。我们去的目的,想探寻一下常被人忽视的新加坡的工业区。带我们出行的司机小洪,父亲南安藉,母亲安溪藉,他告诉我们,新加坡不仅有工㐀区,而且很重要,集中在西部,我们想看个究竟。我们的车从滨海湾出发,来到海边,向右一拐。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看不到边际的大码头。高高挺立的一排排吊塔连绵不断,伸向远方。这里的码头是一个连着一个,成为一大片。新加坡是亚洲首屈一指的海运枢纽。最开始看到的是汽车码头,码头停车场上大片的小汽车足有几百辆。而后有其他各种类型的码头。据小洪介绍,这里的码头不久还要向西移动,建设自动化的智能码头,弃旧迎新。腾出的珍贵地皮另有重用(新加坡深水港区真大,苍天所赐)。在途中,看到海边有一钢铁高架,一问才知道那是海上石油平台制造厂所建造的石油平台,产品用于出口。再往西走,眼前出现了大片的石油化工厂,那是裕廊岛上的化工厂。这里是新加坡的石油提炼中心,是世界顶级的石油化工企业。化工厂烟囱冒出的废气,因风的方向,一般都漂向外海,对本岛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真巧妙。在路上还看到五金厂,制药厂,啤酒厂,惹兰布罗修船厂等多种厂家。一句话,几十公里的西海岸全是码头和工厂。如此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为新加坡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大量的就㐀机会。新加坡居民就业很容易,往往要找较好的工作。因为新加坡工业生产(还有其他部门)需求的人太多,每年还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引入一百多万的外劳,造福自己,也造福世界。新加坡实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只见工业厂区布局有序,外观整洁,环境良好。工业生产是新加坡的一大产㐀支柱。在西行途中,我们还看到一个名叫斑丹的大型蓄水池。在滨海湾也有一个蓄水池,新加坡建了多处蓄水池,还进行废水处理,海水淡化来解决淡水不足,减轻对外的依赖。

    纵观新加坡,我觉得它充分地利用其地理优势,在运输(包括陆海空),金融,工业,旅游等方面齐头并进,几十年间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新加坡政局稳定,一直持续发展,在亚洲四小龙首屈一指。新加坡能适时快速调整政策。九年前到新加坡时正讨论设赌场问题,现在已经在圣淘沙和金沙酒店建了大型赌场,走澳门和马来西亚(云顶)的道路聚财。新加坡劳力不足,很快地把退休年龄延长到62岁,并准备延长到65岁。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新加坡高度重视教育,国家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办好多所著名大学,并大力吸收他国优秀人才。在语言文字方面也釆用世界最为流行的文字,快速融入世界科技潮流。新加坡虽然这是一个比我的富裕的国度,但人们衣着朴素,举止文明。没有看见我们国内常见的穿破裤洞的年青人,也没有看到街头马路上的低头族。新加坡的高中毕业后的男青年,每人必须服两年的义务兵役,接受艰苦的军旅训练,培养保家卫国的思想品质。这就是国家的希望。我认为,新加坡在精神的深处,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表现在当今,也预示着国家的未来前景。

    这次到新加坡探望我大哥戴朝珠,他因为当年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把老百姓抓去当兵)在1948年到新加坡。他到新加坡后几经辗转,后来当过新加坡多所小学校长。大哥已退休多年。他怀着浓浓乡情,怀念故土,多次探亲。他今年已92岁高龄,仍想再游中国,我们欣然期待。


(13)与大哥一家人合影留念
前排右一作者、右二作者的大哥

2019年8月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