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9年校友文萃 >

老巷古宅与下新厝“家训”--林少瑜(福州)高中79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04-19  【字体:

老巷古宅与下新厝“家训”
林少瑜(福州)高中78届

    两条溪水从绵延起伏的群山流进大樟溪,两岸的农舍掩映在绿树下,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迷人的山水墨画。

    我沿着溪边漫步,跟着历史老人的蹒跚步伐,走进嵩口古镇。用手抚摸那斑驳的古宅土墙,走过鹅卵石铺成的小巷,古镇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有旧渡口碑文……这份古朴与悠然,留有太多太多岁月的痕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嵩阳古渡口一度桅杆林立,大樟溪曾经舟楫往来不断。随着时光流逝,陆路交通的发达,古渡口已不复旧时的繁盛。通往溪边的小路有十几条,每条小路都有不同的风景。从沿溪而建的天后宫(原为兴安会馆)、德星楼、天主教堂等古建筑,以及从溪边拾阶而上的米粉街、关帝庙、林氏宗祠到商铺林立的横街、直街,走进七拐八湾的古巷,沿途还能看到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招牌:中国银行、木器厂、裁缝铺、有80多年历史的理发店…… 古街一带连片的老商铺以及绵延的老宅院,还能窥见这里的过往。小巷里,一丝不苟的竹编工艺老人、勤劳的线面加工师傅、悠闲自在的弈棋者,三三两两的行人,呈现出古镇人的生活风貌。我也尽情地享受这宁静的时光,在冬日暖阳下,感受着古镇的魅力。

    说到嵩口镇的美,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古建筑,它们充满了故事,时光在这里仿佛停止了。从鹤形路、端秋厝,沿着大埕街走入月阙村。

    月阙村,好有诗意的村名,令我浮想联翩。 在这里,你随意走进一处古居,仿佛回到了那悠远的旧时光,周遭的一切就似一幅水墨丹青,令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月阙村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屋十多座,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古民居“三雕”雕刻精致,建筑奇特,雄伟壮观。 友人陪我来到“下新厝”,又名“述善堂”,由林天培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在嵩口120多座古民居建筑中,下新厝的四合院造型与众不同。1986年,中央电视台《聊斋》剧组就是看中了这座古厝的独特布局,特地来到这里拍摄了《狐侠》剧集。述善堂大门为东西向,在入口巷道设下五个弯,意为出门不带走“福禄寿喜财”,进门不带入“邪气晦气煞”,为家族祈福求平安之意。原本在巷口立有高大的“两柱三楼”功名坊,后来一次土匪抢劫大埕街时将功名坊烧去。如今巷道悠悠、只余后人们遐想。

    从下新厝正厅里可以看到寻常百姓家少见的“扛梁减柱”的建筑结构,当地人称之为“四梁杠井”。徜徉在大厅四周,仿佛走进了建筑艺术的殿堂。述善堂的木雕巧夺天工,雕工精湛,尤其是窗棂隔扇的镂空浮雕,题材广泛,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人物典故,多有涉及。从中可以领悟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匠心独用和深邃的寓意。

    大厅两端屋檐上,灰塑着两长卷打开的书扉,左边大书着“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右边大书着“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友人告诉我,这是林氏先人对后代的教导,也就是“家训”名言,仔细揣摩,受益匪浅。这种在灰塑中将“家训”融入其中,在古民居中独树一帜。

    先辈把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对后人寄托的殷切期望,用“家训”的形式,通过建筑表现出来,真是独具匠心呀!

    “家训”是一种文化精髓,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古代“家训”中得到发扬和传承。“家训”承载着中华哲思,是一个家族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家族信条。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