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历史的丰碑----------------林少瑜(福州)高中78届【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9-01-29  【字体:

历史的丰碑
林少瑜(福州)高中78届

    这几年,有闽北山区的农民朋友多次邀请我到他的村里做客,体验一下山村生活,因种种缘由未能成行。上周,他又邀请,同时还发来微信地址图,从图中我看到宋慈纪念园,顿时令我热血沸腾。大宋提刑官、世界法医学鼻祖、医学家——宋慈,这个名字在我心里己经默念多年了。

    初冬时节的一个周末,我乘坐高铁,约一小时便到达武夷山东站。坐上朋友的“农夫车”,转眼间即从灯火辉煌的宽阔大道转入乡村小路。在叉路口我看到路牌上写着“崇雒”二字不知道读音,忍不住请教朋友后得知,“雒”LUO,谐音洛,我心里一阵惭愧,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农民朋友此刻成了我的语文老师。“农夫车”在弯曲的乡村道路上急驰,山区的夜漆黑如墨,借着车灯,看到路两边秋收后的田地和灯光闪烁的农舍。

    朋友告诉我,过一会儿就到他家——崇雒村昌茂坊自然村,也就是宋慈的家乡。他家附近就是宋慈纪念园,有宋慈墓,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以前并没有什么人知道,近年才经常有一些民众、历史学家、司法机关的人来这里瞻仰、考察、祭拜。我的耳旁彷佛响起了十多年前曾一度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主题曲“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 。空怅望,人寰无限 ,丛生哀怨 ,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缩白链。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悲壮且神秘的电视剧时,就被宋慈秉承“重证据实,民命为重”的法学理念,结合尸体检验的结果,缜密推理,澄清了一个个冤假错案,还原事实的真相,让我对宋慈产生了浓浓的敬佩之意。

    第二天上午,朋友联系了崇雒乡文化站站长、宋慈纪念园负责人刘先生。中午时分,一身书卷气的刘先生在纪念园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话题也从崇雒这个地名开始,崇雒乡地处闽北中心区域、闽浙赣交界地,位于武夷山脚下。崇雒地名来历传说为崇雒似船形,络在街尾潭,古代风水先生认为要使这“船”永驻,还需加锁,于是古街坊尾潭前架一座锁形拱桥把“船”一络再络,遂名重洛后雅化为崇雒,宋慈的家就在这里。其祖上为唐朝著名宰相宋璟。北宋时,宋慈的高祖宋世卿从浙江建德县来建阳任建阳丞而家居此地。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节度使幕府掌管刑狱的官员),家境小康。

    宋慈从小受学于父,10岁时从学建阳县学者、朱熹的高弟吴稚,并得到吴稚的同窗黄干、李方子等名人指教,得到朱子文化的熏陶,秉承了“民命为重、格物穷理”的思想,加上吴稚又是中医学世家之后,精通医术。宋慈从中吸取医学知识。宋慈把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应用于刑狱检验,并对先秦以来历代官府刑狱检验的实际经验,加之其任四省提刑官的经历,进行全面总结。在他任湖南提刑官(公元1247年,宋淳祐年)已是6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成《洗冤集录》。此书一经问世就成为当时和后世刑狱官员的必备之书,几乎被奉为“金科玉律”,其权威性甚至超过封建朝廷颁布的有关法律。早于外国这类的法医学著作三百五十多年。且很早就流传海外,被译成法、英、荷兰、德、日本、俄国等七国文字。

    刘站长带我们来到宋慈纪念馆参观,从馆中的历史资料和文物中,再加上刘站长的介绍,让我们逐渐了解到宋慈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南宋时期我国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内容,至今还在应用。宋慈做法官时,秉公执法,慎重办案。在主审一件自杀案时,他发现自杀者死后握刀不紧,伤口又是进刀轻,出刀重,情节十分可疑。于是亲自侦查,终于查明是某土豪为了强抢妇女,谋杀了一个无辜的庄稼汉,又贿赂官府,把死者诬成自杀。依靠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勤于向书本学习及与同行的讨教,宋慈大受启发,终于写成了《洗冤集录》,专家评价此书是“洗冤泽物”、“起死回生”的著作。

    刘站长满怀敬意地说,宋慈不仅办案秉公执法,办案如神,也爱民亲民。他到长汀为官,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疏通汀江,开辟航道,为汀州老百姓解决吃盐难的问题。原来,过去汀州人吃的是“福盐”,即从福州运来的盐。从福州到汀州,路途迢迢,先从闽江航运上溯到南平,然后由挑夫肩担,翻山越岭而来,且不说汗流浃背的辛苦,还常常受匪徒抢劫,危及人身安全。因此,福盐往往“逾年始至”,成本高,价格昂贵,汀州人吃盐苦不堪言。宋慈急群众之所急,决定向潮州采购食盐,缩短运程,降低成本。于是亲自勘察汀江,规划河道整治,开辟了长汀至上杭回龙的航道,从此食盐从广东潮州经汀江直达长汀,只要三个月时间,吃盐的困难解决了,同时也把这里的土纸、香菇等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出去,从而发展了经济。

    刘站长说,宋慈为官以济世为己任,被当时老百姓传颂的事迹很多,但斗转星移,许多故事都在时光荏苒中沉寂消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潜心研究宋慈的著名医史学家宋大仁多次到建阳考察,当地政府也专门组织工作组,到崇雒调查,并召开老人会了解情况,试图找到宋墓,均未果。一九五五年七月,一个放牛娃在昌茂坊后山的茂密树林处发现一块残墓断碑,回家后告诉爷爷,爷爷便报告县政府。工作组即赶到现场,发现该墓碑中间刻有字迹清晰的“慈字惠父,宋公之墓”。据《宋史翼》记载:宋慈死后,宋理宗赐赠“朝议大夫”,称赞他为“中外分忧之臣”,并亲自书墓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中国法医学会筹备会在建阳召开,代表们瞻仰宋慈墓,并立碑留念。一九九一年五月,宋慈陵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慈渐渐地才被人们认识、敬仰。

    不知不觉已是下午时分,我独自站在宋慈墓前,怀着崇敬之心默默地瞻仰。阳光穿过古樟树的叶间,疏疏落落地洒在墓园的地面上,四周静谧,只有鸟儿的鸣叫声。墓前,不知哪位瞻仰者敬献了一个花篮,在一片苍翠中显得格外艳丽。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