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痛別田老!-----------------刘再复(美国)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8-07-11  【字体:

痛別田老!
刘再复 (美国) 高五组


永远怀念田家炳先生

挽联:痛別田老!

巨星隕落,山摇地动撼我父女心扉;
太阳永生,海响龙鸣颂汝田家功德。

劉再復 劉劍梅 父女 初祭田家炳先生偉大亡灵!於美国、波兰。
二0一八年七月十日晨。

 

尊敬的田庆先先生、田荣先先生:
    惊闻令尊田家炳先生仙逝,我和我父亲均悲痛不己。此刻我遠在波兰,只能跪拜田老亡灵,感念他生前福泽于我,也祝願他进入耶稣怀抱后如太阳永生,继续惠民惠国。我父親劉再復先生闻讯后则泪下落基山,並揮泪写了挽联。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对田老诉说?巨星已遠,只望您和全家后人节哀,继续田氏偉业,继续泽溉大地生民。

劉剑梅敬书
於二0一八年七月十日波兰

 

孟子三辨和田家炳的三道光明
刘再复

    今天能在这里演讲,感到非常光荣。能参加田家炳基金会年会,是第一重光荣;基金会授予我“杰出学人”的称号,是第二重光荣;在诸位香港精英面前自由讲述,这是第三重光荣。我非常敬仰田家炳先生。人们只知道我从事文学,是莎士比亚、曹雪芹、托尔斯泰的粉丝,不知道我也是田家炳先生的粉丝。莎士比亚们教导我如何文学,田家炳先生教导我如何做人。在我心目中,莎士比亚、曹雪芹是文学的高峰,田家炳则是道德的高峰。田先生在我眼裡,有一种崇高感。康德说:“天上星辰,地上道德律”。也有人翻译成:“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道德如同星辰一样在天上,让人尊敬与仰望。

    我大约是第10次到香港了。对于香港,我非常留心观察。我发现香港有许多“亮点”,例如它的世俗生活已发展到极致,小小的岛屿上已有65万辆汽车,太繁荣了。又如,它不仅很有活力,而且很有秩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最难的就是既有活力又不乱。但香港也有许多“盲点”,例如只知自由,不知平等;只认金钱,不认人。堂堂香港人,多数不认识自己头上的星辰、星斗、星光,例如,田家炳就是产生于香港的一颗道德星辰,一座道德高峰。但香港人不认识。我說“不認識”,不是说,不知道田家炳这个名字或不知道早在一九九三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把2886号星命名为田家炳星,而是说,不知道田家炳正是我们的楷模,他代表香港最高的道德水平,即道德的制高点。他拥有香港最真最美最善的心灵。

    去年我把孔子的“见贤思齐”改了一个字,写了“见田思齐”四个大字送给田家炳中学,意思就是说,要向田家炳学习,要向他看齐。台湾前行政院院长李焕先生称田家炳为“一代奇人”。不错,但我还要补充说,田先生的身世是奇人,事业是奇观,道德是奇迹。李煥先生說一奇,我說三奇,意思是相通的。崇尚田家炳先生身上体现道德光辉,也是两岸的一种“共识”。因为崇尚田先生,我私下还写了一首儿歌,自唱自勉:

北方亮,南方明,
  香港出了个田家炳。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孩子们的北斗星。

    去年我在田家炳中学讲话时提出一个问题:文化在哪里?是在图书馆里还是在活人身上?我回答说,是在每个活人身上,包括已经逝世但灵魂还健在的人。我们每人都在呈现文化。莎士比亚到哪里,英国文化就走到哪里。托尔斯泰走到哪里,俄国文化就走到哪里。田家炳的名字出现在哪里,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就出現在哪里。我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西餐厅边上看到“田家炳活动中心”,固然想到田家炳先生出资捐款建设了这一公共活动中心,但更多的是想到,田家炳先生身上呈现的文化。田先生身上负载的文化极为丰富,不是一天可以说尽。他既呈现中国文化的光辉,也呈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光辉。香港旅台同学会称他“孔孟再生”,而二〇一五年他又接受基督教会的洗礼。他是一个打通中西文化血脉的奇人。他的一生都在弘扬中华道德文化,但又接受基督文化。他所以接受基督,不仅是为了弘扬“好人也是罪人” 的真理,而且告诉我们,中西两种文化可以相通,中西文化的精华都崇尚仁爱,崇尚道德,崇尚舍己利人。这“仁爱”二字,既是中国文化又是基督教文化。

    田家炳的言论与行为多次“拍案惊奇”,即多次让我震撼,多次让我“拍案叫绝”。我举三个例子,第一,他说:“留财给子孙,不如积德给后人”,把道德看得比财富重要。他的这句话,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座右铭。第二,他对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的“治家格言”(524字)竟然能背诵如流。而我在少年时代只会背最前边的四个字“黎明即起”就一生受益无穷。第三,前两年他接受基督教会的洗礼时说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他说:“我接受耶稣,比接受任何奖项与荣誉都重要!”这又是一种伟大的价值观,把信仰看得比荣誉重要。他接受过英国女王给予的荣誉,也接受过特区政府给予的大大紫荆勋章。但他把为受苦人背上十字架看得比一切巨大荣誉都重要。这不简单,没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说不出这句话,也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称他为香港道德第一高峰。

    今天我要侧重讲一下田家炳先生呈现的中国文化。所以演讲题目定为“孟子三辩与田家炳三明”。天文台把一顆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此次命名是天文台的一次大手笔。今天,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正好可以讲述田先生的光明以及他与中国文化的深厚关系。中国文化体系太丰富,十天、一百天也讲不完,所谓“孟子三辨”。是指孟子体系中三种区分,一是人禽之辨;二是义利之辨;三是王霸之辨。了解孟子三辨,再看看田家炳星辰的三道光明,就更清楚,田先生的三道光明是指:(一)胸懷仁爱之心、广施博济的慈悲大光明;(二)倡导德育、高举道德义旗的智慧大光明;(三)承继田氏“百家争鸣”传统、超越政治与疆界的自由大光明。

    田家炳先生这三道光明,正好呈现他身上中国文化的光辉。孟子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最大标志是人拥有一颗“不忍之心”。不忍之心,也就是同情心,仁爱心,悲悯心,道德心。例如一个孩子落水了,人会產生不忍之心,会想法救援,这是人性能力,良知良能。动物没有不忍之心。田家炳先生有大爱有仁爱,但他的起点是不忍之心。他不仅不忍心看到孩子们掉到水里井里,而且不忍心看到穷孩子没有书读,走不进学校的大门。田先生极其慈悲,连母亲的悲叹,父亲的喘息,他都不忍心听到。他资助大学、中学、小学,甚至资助幼儿园,他不忍心看到婴儿没有人照顾,老人没有人关怀。他资助的中学达166所,小学41所,大学93所,田先生更不忍心看到病人没有病床,走不进医院,他资助的医院、图书馆、公路、桥梁,数不清。他是一个富人,但不忍心穷人受穷,他最后皈依耶稣,实际上是选择一个穷人的宗教,他愿意与穷人同甘共苦,希望与穷人一起走进天国。

    二、孟子的第二辨是义利之辨。这一区分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是把“义”放在前头还是把“利”放在优先地位,这是君子小人之别,是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之别。田先生一生都把义放在前头。他的人生座右铭十六字,即“履仁崇义,淡泊名利,艰苦创业,爱人以德”十六个字内涵深厚,他实践每个字。把 “义”放在前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自我克服。田家炳先生想透了这个问题,他毫不含糊地以义为先。他突出“德”字正是突出“义”字,所以他才有在二〇〇一年卖掉已住了37年的九龙塘大豪宅的壮举,把5600万港币全部献给慈善机构。自己宁可住在130平方米的公寓,也要完成这一义举,是很不容易,什么叫做“舍己为人”,这就是田家炳先生这一行为,乃是香港的道德绝唱,将唱响千秋万代!

    对毛泽东主席的评价,众说纷纭,但他说的有些美好的话还是可以引证的。例如他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个字来描述白求恩。这八个字移到田先生身上就非常合适。田先生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我还想补充说,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脱离世俗算计的人。

    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道德家。他把“爱人以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即“爱人类”不是空洞的,应当以德爱人,所以他大力倡导学校的“德育”。一九八二年“田家炳基金会”成立时,他亲自订下的宗旨是:“倡导德育教育”。这是中国从孔子开始的“学为人”教育传统,也就是要求学生品学兼优的时候,以“品”为先,以“德”为重,中国的教育传统本有“德、智、体”三维,比美國多了一維(美國只有智育和體育),这是好传统,但后来德育发生了变质——变成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后者只能解决“立场”(政治立场)问题,不能解决“立身”、“立志”、“立命” 、“立心”等问题,即不能解决发展全面优秀人性,全面“做人”的问题。因此,现代中国人发生“人的危机”,做什么坏事均天经地义。在此时局下,田家炳先生倡导德育,高举道德旗帜,意义特别重大。他给母校大麻中学题词,高呼“弘扬中华道德文化”。他在武汉的全国德育讨论会上呼吁,“不因善小而不为之”,即不管事情大小,都要贯彻道德原则。对於田先生而言,道德原则是绝对原则,是绝对律命。

    最后我再谈一下孟子的第三辩即王霸之辨。这是王道与霸道的区分。孟子说,王道乃是“以心服人”,霸道则是“以力服人”。反映在政治层面上,便是仁政与暴政的区别。反映在文化上,则是一家独断和百家争鸣之别。一个人说了算是霸道,大家来讨论真理是王道。说到这里,我想介绍田氏家族一个有趣现象,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田氏和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当代田氏的相通之处。

    古代田氏是指田齐。田氏原姓陈,始祖陈完。他生于陈国,后来陈国灭亡,他就跑到齐国当了士大夫,改姓为田。八代之后,田氏代齐,经齐恒王,到了齐宣王时,在首都临缁办了“稷下学宫”,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府,其最著名的史迹是提倡黄老之学和执行“百家争鸣”的政策,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名家、阴阳家诸不同流派汇聚于此。让孟子、荀子、淳于髡、邹衍、慎到、申不害、鲁仲连、尹文子、田巴、彭蒙、涓环渊等著名学人都到此进修,并形成超越政治立场的文化争鸣风气,形成中国百家争鸣的第一伟大传统。而这个传统正是田氏所创造。

    经过两千五百年的过渡,到了二十世纪,出现了一个田家炳,他被称为“人造革大王”,但实行的是王道,即超越政治,超越党派,超越疆界,只崇尚文化教育和人格水平。而且倾听百家意见,尊重不同政治选择。于是,田家炳基金会既资助大陆,也资助台湾,既资助香港,又资助海外(如在布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工大学设立学生奖学金),凡有中国人的地方,他都慷慨解囊,凡有孩子们嗷嗷待哺的地方,都有他的乳汁。普天之下,都会感受到田先生的光明。田家炳先生帮助大陆建设的项目很多,仅帮助他的家乡(广东梅州大埔)就建设11所中学,4所专业学校,23所小学,3所幼儿园,23所医院,126座桥梁,6条公路,还有大型运动场和体育中心,青少年宫,电视台等,仅给医院的资助,一出手就是300张病床。迄今为止,他给大陆捐助的乡村图书室达1650所。除了大陆,他对台湾也慷慨支持其教育事业,1988年,他捐出5000万台币成立“台湾田家炳文教基金会” ,之後再将这笔款项捐给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成立田家炳光电中心,还捐款给台湾“孔孟学会”。他完全超越政治只着眼于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提升,他对香港的资助更是说不完、道不尽。

    我觉得田家炳先生的人生给我以极大的启迪。近日我细读他的自传:《我的幸福人生》,更悟到:

(一)人生的幸福,不是在于“享福”,而在于“造福”(于他人)。
(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占有”多少,而在于“奉献”多少。

这是田家炳先生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我因为受到启迪而而想起伟大哲学家康德的话,他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享受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田家炳先生用一生的行为语言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在哪里?人的一生应当怎么度过?对,应当造福于人类!应当一辈子为社会做好事!

2017年12月13日于香港

(图片来自互联网)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