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8年校友文萃 >

书非借不能读也------------李立仁(南安)高中74届/国光初级中学退休教师【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8-01-10  【字体:

书非借不能读也
李立仁 (南安) 高中74届/国光初级中学退休教师

    我们这代人生不逢时,长身体遇上多年“瓜菜代”,上小学陷入文化大沙漠。在十几二十啷当岁,我挑得篮里便是菜,眼巴巴的饥不择食,平时看见什么书籍和报刊,不管也不懂得是香花还是毒草,全都欲罢不能,嚼得津津有味。要是特别喜欢的篇章,难舍难分,别无选择,就不厌其烦,手到拈来,摘录甚至全抄,然后含英咀华,消愁释愦。

    一九七五年春,高中毕业半年多,我钻头觅缝,拜托亲戚,如愿以偿,间接借到游国恩等主编的那套《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感觉如同穷小子打开百宝箱,刘姥姥初入大观园,它们洋洋大观,实在美不胜收。二者是国光中学图书馆馆藏的“准禁书”,只对教职员工开放。我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很想假称丢失,照价或者加倍赔偿,永远据为己有,但“有贼心无贼胆”——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不还,再借困难”哪!

    刚好在那个月,十九岁的我受宠若惊,作为梅山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唯一的随员下乡驻扎,初生之犊,适时应务,乱世凶年,欲谁归罪,谋及庶人。两本心爱“宝书”,我便随带作伴。在遵照他郑重其事的指令,兢兢翼翼,求端讯末,边收集素材,边谋篇布局,撰写一篇冗长的所谓“资本主义泛滥成灾”调查报告之余,夜夜独处谯塘大队部那间简陋的斗室,借助昏黄的白炽灯光,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抄录许多古代诗词名作及其评析。

    翌年初《诗刊》(月刊)复刊,我忙忙乱乱,耽误订阅上半年的,便向赏识我的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蔡梅团借阅。“长帚横天扫鬼蜮,洪炉飞火铸英雄。”“罗霄山脉是巨大的回音壁,战斗的歌声如惊雷鸣响;千条河川是宽阔的录音带,文艺革命的赞歌响彻四方……”,诸如此类,收录不少;如期完璧归赵,以便开口再要。“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从高一年起,我藏修游息,持之以恒,或“收纳”诗词名作,或摘抄优美词句,这个良好习惯,一直延续到国家改革开放,自己走上教学岗位以后若干年。嘿,大大小小数十本,沙里淘金好享受;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些林林总总的读书笔记,不愧是记忆的贮存器,大脑的润滑剂,创造的发源地。我年轻时志冲牛斗,手追心慕,写过大约两百来首顺口溜。毋庸置疑,它们不可或缺,便是主要源头、重要诱因。

    2012年12月,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校友总会面向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大张旗鼓地联合征集陈嘉庚、陈敬贤、李光前和李光前、陈爱礼伉俪四尊(组)塑像题记。拙著《光前裕后 风范永存——李光前传》荣幸地获推荐为包括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上册)在内的二十三部参考书之一,是诸多以追怀李光前为主题的出版物中唯一的一本。

    我身份卑不足道,况且孤军独战,能够越次躐等,意外脱颖而出,大概以顺眼讨喜的形式取胜(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挂在网上的“李光前——书籍选目”有关简介中,称道我“以精悍的描述、每节七行文字整齐划一方式叙述李光前的一生”)。哦,那些读书笔记,语句挑挑拣拣(部分精彩逼人),是我良师益友,长期潜移默化,可谓功不可没!

    遥想一九八四年初,国光中学学长刘再复的散文诗《榕树,生命进行曲》在《散文》(月刊)发表,未到而立之年的我,在学校教师阅览室内,偶然发现一唱三叹、气势磅礴、富于哲理而又文情并茂的它,不禁如获至宝,当即读不舍手,品味迫不及待,不仅全文抄录,而且仔细校对。过后温故知新,不时反反复复,诵读摇头摆脑,每每手舞足蹈,浑身热血沸腾,仿佛腾云驾雾……嘿,不知不觉之间,语感接受同化,词汇得以丰富,内心豁然开朗。

    而在几年前,南安市隆重举行李光前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暨创办国光中学七十周年庆典,当天上午十点左右,在美轮美奂的母校图书馆内,刘再复图书室揭牌仪式刚刚结束,他在缓缓下楼时,停下脚步片刻,挥笔龙飞凤舞,当我的面在扉页上题款(“李立仁先生览正  刘再复  二0一三年十月十八日”)的散文集《教育论语》,我逢机遘会,因利乘便,珍爱地带回家后,却仅仅亲近一次,何况还只是漫不经心,走马观花而已!

    唉,很对不起路遥这位大名鼎鼎、不废江河的大作家,很对不起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过度透支最宝贵生命构筑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峰之一《平凡的世界》——
嚯,这部百万字的恢弘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全景式地成功地表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广阔的城乡社会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当之无愧地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早在二十余年前,我到泉州市区走亲戚,就念兹在兹,特地到新华书店搜寻,买到朝思暮想的它。

    然而,“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我只是在当年和以后,几度断断续续,攀援轻轻松松,才到山脚或者山腰,便随即有意无意,怠惰因循折返,轻易束之高阁,总觉得来日方长,它在绝对掌控之中,无论如何也跑不掉。至今仍未横下一条心,从头到尾品鉴它。咳,“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噢,“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并非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却是古往今来,绝大多数读书人切切实实的经验之谈。

〔本文主体原载2017年5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