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 |
攻 炮 城 “攻炮城”游戏,是闽南一带和台湾地区的一项特色年俗。虽然在闽南及台湾为人们所熟知,但因解放后,各个地区很少举行,不但许多外地人一无所闻,就是本地的年轻一代,也知之甚少,他们也不知道“攻炮城”是怎么一回事。 笔者生于四十年代,只是小时候有听大人讲,攻炮城这民间游戏,但也没有亲眼见过。一直到七十年代,我们家乡因建山美水库,移民到漳州市长泰县陈巷镇祖地村九洋,自办生产队。移民不久第二年,为了庆祝欢度元宵,我们生产队自己在小队的仓库大埕上,绑起一个炮城,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攻炮城游戏。时间垮度三天,热闹非凡,惊动了周边新,旧社员,纷纷前来参加围观,轰动了整个长泰县,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攻炮城”游戏,到底是怎样举行的呢?有看过的就略知一,二,没看过的,就不明就里。在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给大家饱饱眼福。首先,炮城用竹子扎成圆形骨架,比脸盆稍大。周围环绕一串长长鞭炮,旁边才糊个有四面城墙和有四个城门的彩纸,象征古代城垣。炮城制好后,在空地上竖起一根杉木,上面弄个滑轮,把炮城悬挂在空旷处,约两层楼高。接下来,提前发出通告,通知举行时间,游戏规则,攻燃城墙里的鞭炮奖品多少。游戏开始时,一般把炮城升的比较高,让攻城“炮手”开始掷投点燃的鞭炮,人数不限,炮手们将各自事先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对准炮城,谁幸运将自己抛掷的鞭炮触发了城垣上的炮蕊,引发炮城大爆炸,就为胜者,可获得丰富的奖励。假如攻城时间太长,还没人投中,组织者就会适当降低高度,让攻城者欲罢不休,接着游戏下去。最后,直到奖品中完才结束,引起旁观者的啧啧称赞。 攻炮城这个游戏,据传说该游戏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为了解决将士们的思乡愁,活跃部队的斗志,部将洪旭创作了这一游戏。先扎一个个“炮城”,订造大量鞭炮并发给士兵,鼓动官兵们全心全意去“攻炮城”,攻下者给予重赏。这样一来,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消除了士兵的乡恋。而且让士兵们锻炼了抛掷、瞄准技巧,提高了他们的作战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该游戏也在台湾流传,数百年来,成为闽台民间春节不可少的游戏项目。 今年,晋江市安海镇安平桥景区,组织了一场非常隆重的首届元宵文化节活动。除了在三里街布置了花灯展,举办了倪耀福剪纸展。还在白塔下,举行了“攻炮城”游戏。在元宵节的二,三天时间内,吸引了无数游客参与和观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刚被省旅游局评为国家级四A级旅游区献上了一份厚礼! 元宵节,安平桥的白塔下,早早地树起了几根旗杆。挂上了装饰非常漂亮的炮城,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围观。许多年轻的小伙子,早已准备好鞭炮,蠢蠢欲动。正当夜幕降临时,安平桥沉浸在花灯的海洋。整个安平桥上,人山人海,非常壮观,热闹非凡。“攻炮城”开始了,只见口令一下,刹那间,炮城下面欢声雷动,人影滚动,鞭炮声声。攻城的炮手不受年龄、性别和人数的限制,一呼而上,争先恐后。大家都想大显身手,谁要是有本事把“城”攻破谁就是好样的,不但能得到奖品,而且会赢来人们称赞的掌声。 炮城下,只见早早就内三层,外三层围着看热闹的观众。只见攻炮城的炮手们,点燃各式各样的鞭炮,或单发或成串,从下向上对准“城垣”抛掷。一时间,万炮齐轰,很是壮观。爆竹不时在空中噼里啪啦炸开,缕缕白烟随风飘荡。围观者有的出点子,帮助寻求攻城捷径,炮手们各显神通,人人竞勇。有的人点燃后,怕炸到自己的手,随便一扔,结果扔歪了,引起观众一阵呐喊声。有的鞭炮点燃扔出后,忽然哑火了,引起旁边一些孩子的争夺。有些炮手常常力不从心,只点燃到附近的鞭炮,引来一阵空欢喜。有的鞭炮串抛上去没挂住,掉落下来,下面的人赶上接住,又猛力一抛,噼里啪啦往上直窜,甚为精彩。有时点燃的鞭炮快把“城垣”炸完时,却会意外地出现“卡壳哑炮”,这时人们往往会扼腕兴叹,叫苦连天。虽然这样,攻城者的情绪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越扔越有劲,气势更加高昂,爆竹声声,纸花飞扬。炮声,呐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场面甚是壮观。 “攻炮城”是一项独具情趣、场面壮观、十分吸引人的年俗活动。但要攻下炮城,并非易事。一波接一波的人屡败屡战,但大家余兴未完。休息一会,不甘心再买鞭炮继续奋战,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城墙炸掉!在一片欢呼呐喊声中,时间过的很快,一下子就十二点了,当组织者宣布,晚上“攻炮城”活动到此结果,明天继续,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难忘的“攻炮城”,即刺激又热闹。如果你今年失去观看的机会,那就等明年元宵节,欢迎你再次来到安平桥,一饱眼福。朋友,你说好吗?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