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校友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校友动态 > 2015年校友动态 >

拜祭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校友动态】

上传时间: 2015-04-07  【字体:

拜祭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木子

    2009年夏,香港中联办组织一批本地的文化人到北京大学学习,名为“国情研修班”,学成后还颁发北京大学的“国情研修班”结业证书。这批学员返港后,被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吸收为会员。2009年6月“香港作家联会”推荐李远荣、戴方校友,“香港文学促进会”推荐黄敏敏校友参加“2009国情研修班”。

    今年3月29日,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组织校友前往香港仔华人坟场,拜祭北大蔡元培校长,李远荣、黄敏敏、戴方校友报名参加。(戴方后来因其他事未能成行)。

    蔡元培校长是北京大学最出色的校长。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先出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蔡校长1939年因病来香港就医,不幸于1940年3月5日在港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参加这次拜祭活动的北大校友共36人,他们来自北京、广州、香港三地。北大香港校友会孟春玲会长主持拜祭仪式。

    诸北大校友皆感到这次拜祭活动很有意义,使校友们学习蔡校长热爱祖国,为祖国教育事业献身的高贵品质。

 


(1)


(2)


(3) 北大香港校友会孟春玲会长主持拜祭仪式


(4)


(5)


(6) 三位“2009国情研修班”学员与北大香港校友会孟春玲会长向蔡元培校长献花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 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励,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苛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漠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蔡元培在北大改革的那些日子
教育新闻教师博雅

    [摘要]蔡元培携教育救国大计走进北大,正校风,坚持教育救国的信念。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

    1917年1月4日,新校长蔡元培迈进国立北京大学校门那一刻,就震惊全校。与以往不可一世的校长不同,蔡元培脱下礼帽,谦逊地向迎接他的校役们鞠躬。蔡元培的低调深得人心。

    蔡元培携教育救国大计走进北大之前,北大校长频频更换了好几轮,都没能正校风。朋友大都劝他不必就职,“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理事、秘书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陈洪捷说:“汤尔和等不赞成他去,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他认为有责任去承担风险。这与他前面的经历有关,他教育救国的信念很坚定。”

    1898年维新变法被强行中止,悲愤交加的蔡元培出走翰林院,回乡办教育。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请他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蔡元培历经乱世,屡经失败,却不曾丧失教育救国的信念。

    陈洪捷说:“那次戊戌变法,康梁主持,蔡元培说,改变中国,光靠皇帝、几个政治家是不行的,需要新的国民,而新的国民要通过办教育来培养。”蔡元培后来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也说:“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1898年蔡元培回乡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在绍兴唯一的新式学堂,蔡元培提倡新学,增加日语、法语,还开设化学、物理、生物等科。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教育改革。

    后接任北大校长、领导北大17年的蒋梦麟,就是学堂当时的小学生。蒋梦麟回忆,“这是我了解科学的开端”。他第一次在学堂里知道了地圆说,才知道大地不是平的;他也是第一次知道闪电是阴电和阳电撞击的结果而非电神镜子里发出的闪光;他更是第一次知道了雨的形成不是巨龙在云端张口喷水。

    蔡元培引进新派知识分子,守旧派到校董徐树兰处告状。徐树兰让蔡元培抄录皇帝要求遵守旧礼教等上谕,挂于办公室。“蔡元培说我来这里办教育,如果还是你这一套我来干什么,我还待在翰林院好了。”蔡元培纪念馆馆长章大国称这是蔡元培人生中第一次为了坚持原则辞职。

    在绍兴遇阻力,蔡元培到上海任南洋公学总教习。此时他不再是满清翰林,而是激进的革命者,兴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断发习兵操,亲自试制炸药,发起拒法、拒俄运动,参与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蔡元培是光复会会长,也是同盟会上海掌门人。武装反清和发展教育耗费了他全部精力。章大国讲了个故事:绍兴老家里儿子阿根病重,但上海学校若筹不到款就要倒闭,蔡元培还是走上去青岛的筹款路,他儿子则因病重去世。

    陈洪捷说:“1903年蔡元培去青岛学德语,有种说法是他要去德国学军事。革命活动老没效果,肯定有些书生意气。‘苏报案’发生,他言论激进,被清政府通缉。”这期间他放弃去日本公费留学(课程)的机会,直到1907年,等到四十不惑年的蔡元培方才 “半佣半丐”游学德国。

    1912年元月,蔡元培以开国元勋身份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陈洪捷说:“民国刚成立,什么都没有,没有办公室,他一个人带了几个手下,在南京满街找地方办公。”如此简陋的办公环境下,蔡元培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主持制定《大学令》、《中学令》,并奠定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研究院的中国现代教育体制。

    同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专权,蔡元培辞职。“这么短时间,他让民国教育有了好的开端,整个规划蓝图非常前沿。他提出的5个教育中,实利主义教育很重要,培养实际发挥作用的人才。军国民教育是让羸弱的国家,武力上强大起来。5个教育里,关键的是世界观教育。康德哲学‘判断力批判’中,认为人只有认识到看不到的本体世界,才能超越现象世界,到达美的世界。蔡元培希望通过世界观教育,让国人对生活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陈洪捷说,当时理解的人少,后来蔡元培提美育。

    “北京大学在维新变法中成立,却是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真正诞生。”

    民国以前,北大叫京师大学堂。蔡元培十分清楚:“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陈洪捷也说:“京师大学堂是科举考试的替代物,进了就是进士。很多教师都是官员兼职。到民国了,还称‘两院一堂’,北京大学还被看成京师大学堂,在社会公众眼中是官僚机构。”

    蔡元培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深知学生恶习。为铲除科举制留下的劣根性,蔡元培清楚首要改革的,是学生观念。上任后蔡元培就在北大就职演说中提出:“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为打破恶习,蔡元培先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先拿文科开刀。

    “《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不是学者,没有著作,也不是什么家。但蔡元培很坚定并以最快速度聘他为文科学长,4号蔡元培上任,十几号陈独秀也上任了。”陈洪捷说。

    为请到陈独秀,蔡元培不仅到前门小旅馆“三顾茅庐”,坐在房门口等他起床,甚至为陈独秀编假履历,称他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等。“这是很大的事,放今天,一般人也不敢做,大违常规,但这招棋走得很对。马上就建校,然后陈独秀又介绍了胡适等人,文科的局面马上就打开了。”陈洪捷说。

    蔡元培大刀阔斧改革,但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坚持旧文学的黄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师门,但校长蔡元培绝无门户之见。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辜鸿铭、刘师培;而提倡“情人制”、“外婚制”的“性博士”张竞生,也没被封建卫道士的唾沫淹死。陈独秀称赞:“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蔡元培在各种派别并存的北大实行“教授治校”,设立教务、总务两处,聘任财务等委员会,都以教授为委员。在北大最高的权力者并非校长蔡元培,最高决策机构是教授组成的评议会,重大事情都在评议会上决定。“给教授们管理学校创造了条件。北大那么有活力,因为教授参与了决策。” 陈洪捷说。

    彼时北大,再不是腐朽的官僚养成所,而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北大允许校外生旁听课程,正式生、旁听生和偷听生共处一堂。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时就常跑去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讲马克思主义。蔡元培1920年在北大招收女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有人问他:“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他比谁都清楚教育部的规定,那是他在教育总长任内制定的。

    19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访华,他称赞北大是教学生以自由思想的场所,“五四”时期的学生,不仅自己富有公共精神,而且还具有唤起全民公共精神的一股强大力量;称女生在北大的地位比剑桥还要好,她们可以参加考试并获得学位,女生中那种自由发问的精神,恐怕连英国的女校长见了也会不禁愕然。

    “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北大听了蔡元培演讲后,感慨万千:“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 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当时一大批人持教育救国论,蔡元培的教育救国论和别人不一样。他在德国莱比锡待了4年,在柏林待了1年,了解德国近代史,了解大学在德国崛起中的作用。所以他的教育救国后来更具体为学术救国。和他从小一块玩大的好哥们吴稚晖说,对蔡元培来说,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而教育救国是培养老百姓。”陈洪捷说。

    蔡元培主张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研究所,并主张学与术分校。他将北大的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北大除文理两科外,只保留了法科。蔡元培还帮学生建立社团。学生社团百家争鸣:傅斯年和罗家伦组织了新潮社,许德珩组织了国民社,而毛泽东在北大参加过新闻研究会。蔡元培希望培养的学者,不仅具学识,尤当有修为。1918年,蔡元培更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同年6月,蔡元培发起成立“进德会”,规定: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乙种会员在三戒之上另加不做官、不当议员二戒;丙种会员更在五戒之上加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三戒。

    师生纷纷入会。甲种会员有李大钊、陈独秀、许德珩、沈尹默、章士钊、马寅初、罗家伦、胡适、王宠惠、张国焘、辜鸿铭等;乙种会员有蔡元培、范文澜、傅斯年、钱玄同、周作人等;丙种会员则有梁漱溟、李石曾、张崧年、傅汝霖等。

    陈洪捷说蔡元培上任第一年,风气就大为改变,“当时所有的新闻报道,对北大完全是刮目相看。1917年的报纸对北大的评价就完全变了。五四运动后更不用说”。所以林语堂说,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蔡元培比任何人大。许德珩则说“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北大,而其精神上的指导者是蔡元培。

    蔡元培在任10年间,北洋政府总统换了5次、内阁总理换了30次。时局动荡下,他一再强调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核心是读书。但1919年5月4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当天群情激愤的北京大学生火烧曹汝霖住宅,痛殴章宗祥。被逮捕的学生中,北大学生居多数,他极力营救。学生一放出来,他就引咎辞职。“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持不做不休的态度。都中宣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不可以不速去。”

    坊间传言北洋政府要解散北大,最耸人听闻的是:总统徐世昌要严办北大校长,安福系军阀要刺杀蔡元培;陆军次长徐树铮已命令军队将炮口对准北大。蔡元培要以辞职来保全北大,保护学生。但整个社会都力挽蔡元培,他不得已而复职。1923年,曾在北大任教的罗钧任以金佛朗问题被捕,查无证据被放。但教育总长彭允彝提议,将罗再抓起来。蔡元培认为这是蹂躏人权献媚军阀的勾当,再次辞职,并在上海《申报》发出《关于不合作宣言》,文中说在黑暗恶劣的时局前知识分子要懂得进退。这位与人无忤、与世无争的谦谦君子,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时局。

    1927年蔡元培被任命为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为实行全国范围的教育救国,他在中国推行大学区。1928年他将北大划入北平大学区范围,“于是我的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始得取销”。蔡元培的教育救国、学术救国是成功的,那时期的北大,很多学子都成为国之栋梁。许智宏说“蔡先生倡导一所大学应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深远意义”。

    “蔡元培推动了美育极大的发展,他是做这个事情,效果最大的一个个人。”

诚如金耀基所说,“蔡先生实不止属于北大的,他是属于整个学术界文化界的”。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时,筹建中央研究院,李四光、竺可桢、梁思成、陈寅恪、李济等群英集麾下。他架构起中国现代科技体制,但又强调“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

    蔡元培是在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说:“社会正在变革的时期,蔡元培推动了美育极大的发展,他是做这个事情,效果最大的一个个人。”

    在北大时,蔡元培就将艺术与美育纳入北大教育系统,开设美学和美术史,亲讲美学。“十年,我讲了十余次,因足疾进医院停止。”蔡元培更是“欲谋全国艺术之普及”。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无一例外均得助于蔡元培的提携。蔡元培在法国就慧眼识中林风眠,资助其生活。1928年更是不拘一格任命28岁的林风眠为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造就中国最年轻的一位大学校长。民国著名女画家、蔡元培最疼爱的女儿蔡威廉也任教于国立艺术院。教务长林文铮娶了蔡威廉后,蔡元培对女婿说:“你不要从政做官,把一生精力投放在艺术事业中去,就在这里干一辈子,帮助林风眠把学校办好,他一个人是很难办下去的。”

    雕塑家刘开渠原本是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毕业生,在大学院当抄写员。他对蔡元培说自己想出国学雕塑。1928年蔡元培就将他以“驻外著作员”身份派往巴黎,月薪80元。他在巴黎国立美院学业有成时,蔡元培又适时来信:“国内的雕塑事业需要人才”。他的召唤让刘开渠1933年归国,后成为新中国雕塑的奠基者。

   朱青生说蔡元培“在学术上也支持了无数的人,功德无量”。这位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直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长眠于香港。弟子蒋梦麟送上旗帜,“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而毛泽东唁电中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至今和蔡元培的肖像一起,挂于北大教育学院的大厅。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