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录 |
雨伞的由来 每逢风雨交加,烈日酷暑,无论在山野乡村,还是大街小巷,人们总是悠闲撑着花花绿绿,各种各样的雨伞,遮挡着风雨骄阳,迈步在前进的道路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到各种形态各异的雨伞,你可知道伞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又是怎么样发展为雨伞。今天,让我在此给你讲讲雨伞的来历吧。 伞,古称为“盖”。即遮阳挡雨之用具。由于是用丝帛制作而成,所以又称作“繖”。古时:“繖”与“伞”两字相通,到了唐朝,李廷寿所著《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此后就都用“伞”这个名称了。 我国是最早发明伞的国家,据《史记》“舜以伞自杆”之说,伞在我国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用植物叶子或者草类,做成伞状遮盖在头上,用以遮挡风雨或日光,这可称原始的伞。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朝,才第一次出现了人工制造的雨伞。事情是这样的:一次周武王出兵讨伐商纣王,正值烈日炎炎的夏季。士兵们在行军路上酷热难当,纷纷从路边荷花池里摘下叶子顶在头上。聪明的周武王受到启发,便请来一位木匠,要他根据荷叶的形状,设计一种挡阳光的东西,以便供全军使用。木匠很快就设计出了如同荷叶形状的伞,开始时不能开合,后来因携带不便,木匠才又设计出了与今天的雨伞大同小异的可开合的伞。但当时人们只在夏季晴天里用伞,下雨时却从没有想起过用它来。所以,我国古老的伞,叫“阳伞”才觉得更贴切一些,叫“雨伞”反而不大对头。 伞在古代除了遮阳挡雨之外,还被列为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俗称“罗伞”。春秋战国时期,伞不知为什么却被国君看中,为了显示君主的威严,无论春夏秋冬,行走坐立,国君的头上都要由专人擎着一把伞。不过国君的伞又高又大,完全是用罗绢或羽毛做成,装饰精美,色泽华丽,不同于一般所说的雨伞了。到了后魏时期,根据官位的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都有严格的区别。这种习惯一直传袭到了明朝。 最古老的折叠雨伞可能是在中国逐渐成形的油纸伞,这种伞一直沿用至中华民国时期。 另外,雨伞的来历还有几个版本,让我慢慢细述: 春秋时代的鲁班,是个手艺很好的木工师傅,而他的太太经常想出新奇的好点子,提供鲁班制作更多实用的日常用品。 有一天,鲁班的太太和邻居一起游西湖。她们出门时是大晴天,太阳晒得人头昏眼花,不料才一会儿功夫,就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来了。他们躲在树下,还是淋了一身湿。 鲁班太太回家对鲁班说:“如果能有个东西让人避雨,同时可以欣赏西湖的雨中美景,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鲁班想了一会儿说:“简单,明天我集合徒弟们,在西湖畔,每十里盖个不同形式的亭子,游人不就可以在那儿纳凉避雨,还可以继续欣赏湖光山色了吗?”鲁班太太马上说:“办法是很好,但是对于要赶路的人就很不方便,有没有可以跟着人,随身走的亭子呢?那就方便好多了! ” 鲁班被太太这么一问,整晚都没阖眼的想着:怎样才能制作出可以随身携带的亭子呢?天一亮,他迫不及待的跳下床,跑到工作室,用几根长短粗细不同的竹子,做成一个可以打开、收起,像亭子一般的骨架,上面还逢上一层涂了漆的布帛。鲁班兴奋的将完成的活动亭子,带回家给妻子看。鲁班太太张开活动亭子站在太阳底下,真的可以遮阳;又朝他洒下一桶水,水都散开了,人也不会淋湿,因此就称它为“雨散”,也就是后来的“雨伞”。 雨伞的来历,另外一个传说是说鲁班发明了避雨的雨亭,每当刮风下雨时,人们外出,可以跑到雨亭暂避风雨。可是,人们在狂风暴雨的季节里还是不能自由地外出活动,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外出工作。有一天,天下着雨,鲁班的妻子看到一个孩子头顶一片大荷叶,冒雨行走,雨珠从凸面的荷叶斜边上滚下来。这时,鲁班的妻子受到启发,就照着她丈夫建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这样便收拢如棍,张开如盖,于是世界上第一把轻便“伞”就这样问世了。她对鲁班说:“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动。我的伞,能带它到处走动并可以在各种季节里提供防护。这样,鲁班妻子设计的雨伞,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受到了人们的青眯,因此,雨伞的制作技术,被人们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并更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至于是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黄帝的战车上有五彩云气象盖子一样笼罩,遮挡了敌人的水火烟毒,人们得到启发而发明了伞。另外还有:丽人游春,荷叶遮阳之说;樵夫行路,蒲叶挡雨之说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 纸伞是汉朝以后才出现的,唐时传入日本,十六世纪传入欧洲。 正因为伞有象征荣华富贵的作用,所以东方民间婚礼迎娶中亦有打伞的习俗。伞,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生活用品,也不只是官府的仪仗装饰,还是戏曲、歌舞、杂技艺术中常用的道具。台湾省1983年发行的《白蛇传》邮票,第一枚反映的就是“西湖借伞”的情景,正是这把伞,一借一还便衍生出许仙和白娘子之间的曲曲折折的爱情故事。而直接以伞为中心道具的民族民间艺术,中外邮票都多有反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伞的制作工艺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其花色款式更是琳琅满目。除了我们日常所见的晴雨伞、情侣伞、时装伞、折叠伞之外,尚有:杆柄如杖、结实耐用的助步伞;小巧别致、充满童趣的儿童伞;绣编勾织、雍容华贵的丽人伞;状似凉帽、潇洒实用的帽子伞;形式隐蔽、暗藏杀机的杀人伞;外秀内刃、掩凶藏险的刀剑伞;背景特殊、红色一片的文革伞;其貌不扬、但历史悠久的油纸伞;商味浓重,花样百出的广告伞等等。 伞的形状除圆形之外,尚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其伞杆,即有竹、木、塑、钢、铜、铝之分;其伞面,更有油纸、丝绸、尼龙、塑料、平布之别。目前我们所见市面上最小的伞为:“牙签伞”,其撑开后的直径仅为7cm。而迄今为止,最贵最大的伞则是在四川泸州第六届国际名酒节上展现的,这把巨大的红油纸伞高约8米,撑开直径为12米,伞下可同时摆放12桌酒席,目前价值约10万元人民币。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中,流传得深入人心的,以伞为媒的爱情故事“白蛇传”当属其中之首。许仙那把书生味十足的油纸伞撑上了白娘子头顶的空间,由是演绎了一曲泣鬼神动天地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来,许仙没钱没权没家产,白娘子看重的是他油纸伞内的一腔温情与爱怜,这是伞文化的真情之爱。 小小的一把雨伞节,还蕴藏着象《白蛇传》这样精彩的神话故事和种种美好历史传说。但愿世间每个人当中,都会有一把漂亮的小雨伞,编织出来丰富多彩,绚丽的人生精彩小故事。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