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5年校友文萃 >

筷 子---------------------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5-03-18  【字体:
闲情偶录

筷  子
杨民兴 (南安) 高十一组2班

    前面讲到碗,人们生活中,三餐用碗盛饭,还得有一双筷子,没有筷子可就没有办法吃饭。有碗必须有筷子,好像俗语说,“扁担布袋,尪走某戴”(比喻说,挑东西有袋子装,还要有扁担挑,老公离不了老婆一样,老婆跟着老公走)。

    筷子,是指用竹、木、牙骨或金属等材质制做的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形状或方或圆各异。

    筷子古称箸,一种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早年贫困潦倒,妻子想毒死他另嫁,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免受其害。另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怕肉在热汤中烫手,而发明用玉簪作筷,把肉捞起放到纣王嘴里,受到纣王宠爱。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综上所述传说,还是大禹以为了赶时间,用树枝夾肉或面食之类,然后发展为筷子,这个传说较为真实。

    筷子的标准长度为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不同。筷子的“筷”字是怎么发展演变过来的呢?这个称谓起自明代,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因为流传已久,至有的士大夫有时候也把箸叫为快子,忘其原来叫箸,这样就习惯把箸称为筷子了。日本人没有这种忌讳,因此日本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称筷为“箸”,再次佐证筷子最初是以木竹为材质。因北方多木,而南方多竹,我们祖先便就地取材,故竹木是我国最原始的箸之原料。

    我们祖先发明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世界上以筷子为日常餐具的国家有中国,朝鲜,韩国,越南,日本,蒙古以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世界各地来中国旅游的老外,凡是使用过筷子吃饭者,无不跷起大拇指称赞,方便实用,佩服筷子的发明者。

    筷子的发明和应用,真的应该非常感谢我们的祖先。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祖先而自豪,中国人,好棒!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