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录 |
“拍马屁”的由来 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它是从产马区流传起来的。 “拍马屁”这个典故来源于元朝文化。一说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这样,逐渐地拍马屁就流传开了。 另一个典故说蒙古族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 后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马屁”一词也就流传下来。也有人说实际上拍马时决不能拍马的屁股,但由于汉人很少骑马,就把“拍马”想象为“拍马屁”了。至于马屁股到底能不能拍,北方人应该比南方人有经验,拍拍马的屁股,应该不会出大事。 “拍马屁”的来历另外还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可见,“拍马屁”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然而趋炎附势者看到权贵策马而来,不管其马优劣如何,便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大人的好马,大人的好马!”于是“拍马屁”成了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同义词,贬义色彩甚浓。 对于拍马屁,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现实生活中,说实在,还真的需要一定的拍马屁。俗话说,“人呀,明知是褒,褒褒亦乐”。褒就是拍马屁,大家就喜欢听奉承话,明知道有的人说的不是真心实意话,但也听得飘飘然。所以,拍马屁也有一定的实际用处,会达到共同和平共处,团结和谐,关系融洽。可是,拍马屁要基于事实,不宜过分夸张地瞎吹,乱拍。要讲究适人,适时,适境,适度。这样,拍马屁才会取得良好的人缘关系,有助于自己达到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却也真有一小部分人,为了个人目的,升官发财,不顾事实,百般阿谀奉承,巴结讨好,把别人吹得天花乱坠。,对于这种“小人”心理,则另当别论。 最后,拍马屁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唷!要让对方心花怒放之外,还要消弭其他人对你的敌视。聪明的人可以面面俱到,从此平步青云,而愚笨的人可能弄巧成拙,最后变成两面不是人的惨况喔! 好好学点拍马屁,会有用处的,亲爱的读者,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图片取自互联网)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