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4年校友文萃 >

莫斯科餐厅吃西餐庆元旦----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4-08-29  【字体:
莫斯科餐厅吃西餐庆元旦

莫斯科餐厅吃西餐庆元旦1986
郑波光(厦门)高五组

    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是不多见的值得一看的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重大历史事件(“天安门事件”、“两个凡是”、真理标准讨论、拨乱反正……)、著名历史人物(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我们这一代人看起来特别亲切。

    我这一篇文章不是要谈这部电视连续剧,而是这部电视连续剧一个细节,引起我的往事回想。就是剧中人田源要回云南插队的地方,父母要在莫斯科餐厅给他送行。

    1986年1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汤一介先生)在北京大学举办“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太原师专中文系的我和蒋韵(我的学生,女作家,当时是师专同事),蒋韵的先生著名作家李锐,赵晓明女士(记得她是山西话剧团工作),我们一行四人,提前一天,一起从太原出发,坐卧铺去北京参加。一到北京站,是晚上,他们都有北京朋友,他们都去找朋友,只有我一个人去开会地点报到。蒋韵尊师敬老的感情,记忆犹新,她让李锐护送我过马路,到马路对面公交车站乘公交车。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后来发现李锐护着我过马路,内心十分感动。其实那年我才45岁。李锐、蒋韵特别富有青年人的热情朝气,我印象深刻。

    前些年,李锐、蒋韵作家伉俪到香港,李远荣同学访问他们,还专门提到我,李锐还是很热情说了一个词“很熟!”我们确实很熟。感谢远荣同学那篇文章和照片,很高兴我看到他们现在的模样,他们模样变化不大。

    那次研究班学习,1986年1月21日,我回到太原日记补记:“1985年12月30日与李锐、蒋韵、赵晓明同车去北京,参加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学习。导师梁漱溟、杜维明、成中英、陈鼓应、乐黛云等人报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京看了老同学戴慧文、刘再复、王云光、张和发、黄坚持等人,黄坚持热情诚恳,戴慧文随和亲切,给我留下最好的记忆。这次北京之行收获挺大。”

    我的标题莫斯科餐厅吃西餐,就是这一次北京之行。研究班听课,出行,我们太原四人都是在一起。1986年元旦这一天早上,李锐带我到街上报亭,他买一本刚刚出版的大型文学杂志《当代》1985年最后一期第六期,在第一页右下角当下就签了两行字:“郑老师指正”“李锐86•1•1”。这一期杂志开篇第一篇就发表他的中篇小说《古墙》。这是新时期反思文学的力作。这本《当代》杂志我保留至今,是那年研究班学习最好的纪念。

    我还有一本当年太原师专发给教师的小小的蓝皮金字“工作笔记”本子,在这个小本子里我较详细记录研究班听课内容和琐事。1986年1月4日这样写:“几天来忙忙碌碌,听课很紧张,此刻抽空补记。”“元旦上午开学典礼,汤一介开幕词,梁漱溟简短演讲,任继愈、张岱年、冯友兰、季羡林,外国学者邹谠、成中英、姜允明,还有李泽厚都作了简短演讲。一个上午立即使我感受到一个比较高的文化层次的熏陶,产生不枉此行之感。元旦夜由李锐、蒋韵做东,请我和赵晓明到莫斯科餐厅共庆新年,花了二十几块钱,吃西餐。大家显得兴奋和谐,回来途中赵晓明、蒋韵欢歌不止……”

    解放前小时候在厦门,父亲是记者,我们算是小康之家,曾经吃过西餐。解放后几十年没有吃过西餐,很是惭愧,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吃西餐,饮食上很落后,都不大会使用刀叉。我们用餐时,有两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子,进来坐在我们邻桌,她们从容不迫,点牛排、红菜汤(我大概没有记错),使用刀叉十分熟练。蒋韵是作家,她很注意观察这两个女孩子一举一动。后来还跟我们分析这两个女孩子可能是这里的常客。回想起来蛮有趣。

    小本子这一天日记后边还写着:

    “这次研究班给我的感受是:它激活我灵魂中的思想活水,更新我的价值观念体系,更新我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它也许不能让我脱胎换骨,但是,至少有部分将化为我的血液,重新组织我的思维观念系统,使我固有的知识,概念,在全新意义的基点上找到各自的位置。愿上帝赐福于我。”

    那一次我的收获确实很大。1986年8月5日到8月16日,在北京大学又举办一次“文化与科学研究班”,我也去了。因此,我有两份中国文化书院《结业证书》,这两封份证书,分别都印出“授课导师”名单和所在单位。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纪念。

    李锐,蒋韵,这对作家伉俪,他们很有思想,很有创作潜力。现在早已是功成名就的作家。赵晓明是山西大学音乐系毕业。她的歌声很优美,性格开朗。山西还有很多朋友。

    山西太原的岁月真是难忘。

2014•8•21•厦门前埔 


《当代》1985年6期封面

李锐题字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