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4年校友文萃 >

波澜起伏的人生风景--------张高贤(香港)初22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4-08-25  【字体:

波澜起伏的人生风景
——序吴嘉骅先生《家国情怀》
张高贤(香港)初22组5班

    《家国情怀》是吴嘉骅先生的一部传记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描述了从1949年至今,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作者从街道义务纠察队队员直至任职中外合资企业总经理的奋进歴程和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细读《家国情怀》,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位国家党员干部在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所表现的家国情怀及喷涌而出的人间真情。著名作家柯兰有言: 「人世坎坷,唯有真情最可贵;人世悲欢,唯有真情最永久。」诚哉斯言,有《家国情怀》左证!

    解放后直至文革,中国的政治运动一浪接着一浪,极左思潮的阴霾和淫雨覆盖中华大地。在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国家干部、党员乃至每位老百姓,对党的任何政策、指示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抗拒。

    在1953年的肃反运动中,作者大哥吴培中被错误批斗参加了「反革命组织」,遭受残酷批斗,跳楼自杀未遂。事后,培中精神忧郁,终日提心吊胆,陷入生命谷底,直至病故;而在「四清运动」中,其父亲原职员成份被错误重新划为「资方代理人」。面临着对党的忠诚与对家庭亲情的纠结,他唯有压抑内心的困惑,对天默默长叹:「精神上、政治上的严重打击,已经给子女的前途蒙上阴影」。

    1966年,嘉骅和我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被卷入了文革斗争的漩涡。在清理阶级队伍的狂潮中,我和他同时遭受隔离审查,同样被挂牌游街,同关押于一室,一起坐待时代对命运的裁决。

    1969年10月5《新华日报》刊登了毛主席语录:「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当年12月25日吴嘉骅被下放,并株连家属,夫妻一家七口,上有70多岁的两老,下有小至1岁的三个幼儿被下放到南靖边缘山区。这漫长的三年,是他人生最惆怅、最痛苦、最无奈的艰辛日子。因为他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是可以继续领工资呢,还是从此要靠工分来养活一家人。他只能将对亲人的那份内疚和忏悔,深深地隐藏在心中。

    作为国家党员干部的吴嘉骅,对党忠心耿耿。他曾经舍身救人,险些丧命;他工作积极,思想进步,是福建省劳模。他为厦门橡胶厂的建设,为厦门轻化工业发展,向中央、向省政府力争资源和支持,并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下放南靖期间,面对彷徨无助的一家老幼,他仍然不辞劳苦地登越5400阶梯的高山峻岭,跋涉崎岖的山路,到边缘村落参与整党工作;服从上级指派,很不情愿地去宣传江青的「革命样板戏」。

    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嘉骅在厦门烟厂任销售主管时,为打开与美国合作生产的「骆驼牌」香烟销路,积聚外汇,他从工厂跑到市、跑到省,直至跑到北京中央有关部委,参与解决重大政策事项;在「欧拜克」自行车厂任总经理期间,他任劳任怨,和外商通力合作,推动产品飞出鹭岛,远销欧所州,走向世界,改变了中国半个世纪亘古不变的自行车款式。这些成就令他攀上了事业的高峰。

    在《家国情怀》中,我看到了一位至美人性的真实嘉骅。他对曾帮助过他的同事及亲朋好友总是惦记在心,并作出慷慨的感恩回报。他豁达大度,不纠结于往昔种种恩怨是非。去年在香港,嘉骅曾与我商定,由他联络召集在厦门的化工局老同事举行一次团聚。2013年10月24日,文化大革命中分化成两大派的原化工局同事终于成功地在厦门的「阿珠餐厅」举行了相隔40多年,堪称难得的一次欢乐团聚,「相逢一笑泯恩仇」,一笑已经风云过,谁愿记沧桑……历史残存的阴霾不驱而散。

    他忏悔,他内疚,他慈悲。为了完成党和单位的工作,给太太及孩子们带来了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他自认为是「不尽责的丈夫,不合格的爸爸」。太太的两次分娩,他均因公出差在外。在南靖山区,七岁的长子吴腾每天上学,都要自己行走在只有30公分宽的踏板过激流,有一次被溪水冲走,险被溺毙;孩子吃不上肉,缺乏营养……。时至今日,他还为往日对家庭的无助而深感内疚。他为党和国家奋力拼搏了几十年直至退休,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他到香港和长子吴腾团聚,置业于环境优雅、风景秀丽、面向大海的贝沙湾。人称这里的居民非富则贵。这些年来,吴先生及其家人热衷回馈社会,捐资内地及香港的慈善团体,造福社群。

    读完《家国情怀》,嘉骅兄八十载跌宕灿烂的人生旅程历历在目,他挥动着如椽大笔,在我脑海中刻画了一位对党、对国家忠诚奉献、感情真挚、心胸豁达、人性至美,富有感恩之心,拥有家国情怀的吴嘉骅。

    嘉骅几经艰辛,终于引领着一家人涂抹出一幅美丽的人生风景。如今家庭和谐幸福,孩子事业有成,孝敬有道,孙辈在良好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一个充满温馨和真爱的家庭,是国家、社会、机遇和上天给吴家的恩赐。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心路历程,各有各的价值观。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游览风景的心情。暮暮朝朝又一载,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因而每个人对政治、宗教、人生及事业有着不同的理解、认同和心灵的归宿。嘉骅及丽珍夫妻两人晚年皈依基督,况如斯大林最忠实的心腹及接班人马林科夫晚年皈依东正教。这正如古希腊哲人马克•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所言:「隐居山林,海滨,是凡夫俗子。不如退入自己心灵更恬静的地方」。

    《家国情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凄美壮丽的家国情怀之歌,我赞许嘉骅的真情告白,我认同他的心灵归宿。是为序。

2013年12月23日 于香港 碧堤半岛 扬波轩 


左:吴嘉骅     右:张高贤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