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4年校友文萃 >

一位为国家统一奋斗不止的台湾人--李和协(香港)高十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4-08-19  【字体:

一位为国家统一奋斗不止的台湾人
—— 欣逢原留日学生林启洋夫妇
 
李和协  (香港) 高十组4班

    2013年11月25日,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等23家两岸三地社团、智库组成的筹委会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论坛”。这个以“和平发展、民族振兴”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了数百位两岸三地人士,包括董建华、陈云林、梁振英、张晓明、唐英年、郁慕明、洪奇昌、张荣恭等知名人士前来出席并发言,场面颇为壮观。 

    就在论坛茶歇期间,一位个子不高、头发花白的老先生走过来,凑近笔者胸牌看后说,您是不是当年驻日本使馆的李和协先生? 就在他说话的一霎那,我几乎同时喊道:您是王启洋吧?想不到在这里遇见你们!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旁边的夫人邵雪瑛女士与我们一起开怀大笑。是啊,35年了,谁能想到此生还能见面?而且是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论坛”这个场合重逢?简短交谈后,考虑到这是在会场,我们又择日与几位朋友餐聚畅谈。之后意犹未尽,又与启洋夫妇另辟咖啡厅叙旧,回顾当年的岁月及听他们数说别后的故事。

留日学生的“拥统派”

    六、七十年代,是台湾学生出国留学的高潮期,许多人离开戒严下的台湾后,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了解海峡对岸的情况。尽管当时大陆“文革”方兴未艾,但是并没有减少他们对祖国大陆的浓厚兴趣。王启洋1969年从台湾“国立艺专”肄业后,即于同年底携夫人邵雪蓉赴日留学,就读日本千叶大学,并加入台湾留日学生组织 “在日台湾学生联谊会”。1972年联谊会改选时,王启洋被推选为总干事。在接触了许多台籍侨胞和爱国人士、以及阅读不少进步书籍后,启洋夫妇就认定,台湾只有回到祖国怀抱,实现和平统一,才会有前途。为此,由王启洋接办的本来具有“台独”倾向的学生会报纸“台生报”,不久后成为主张两岸统一的报纸。

    1972年9月中日恢复邦交,73年3月中国在东京设立大使馆,当年5月,笔者受派前往驻日使馆工作,主要做领事侨务工作并兼任使馆领导的英文翻译。由于笔者是当时使馆内唯一通晓闽南话的馆员,因此参加了不少与旅日台湾侨胞及留学生的联络交往。记忆中,王启洋夫妇是最早与使馆联络的台湾留学生之一。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爱国情志使我们很感动,双方交往愉快,长达2-3年之久。但是王启洋的政治倾向也必然引起台湾当局的忌恨与报复,不过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已经被列入黑名单。

    1975年王启洋从千叶大学毕业,经介绍拟到一家专做中国大陆生意的贸易公司工作。他按规定向日本政府申请工作签证,但是迟迟不获批准。起初他还以为是由于所持的是台湾护照,而日本已与中国建交,因此向中国驻日使馆申领了中国护照。结果不但被拒签,还遭到日本政府“驱逐出境”。王深知返回台湾会有什么后果,决定抗争到底。眼看驱逐不成,日本当局遂于1976年9月13日拘捕“收容”了王启洋。在妻子邵雪蓉的协助下,王启洋通过新闻媒体揭露日当局对进步华侨的迫害,得到了中国驻日使馆和华侨团体的支持,这一事件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中国大使馆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并派官员到横滨拘留所探望王启洋。在各方压力下,日本有关当局不得不于1979年1月23日释放了王启洋,后于1983年给予“特别在留”资格。由政治倾向引起的这场迫害与反迫害斗争,终于以王启洋夫妇的胜利而告终。

    在随后的留日岁月里,王启洋夫妇继续热心于国家统一大业。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为求谋生,王启洋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开设了一家专为中国出国人员服务的“胜利通商”免税店,并提供日本买单、国内提货服务,深受出国人员的欢迎,生意一度十分红火,并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台商”。事业小有成就后,启洋不忘回馈祖国,曾削价捐赠云梯车给中央电视台,用于拍摄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的宏伟场面。


笔者(中)与林启洋夫妇在鲤鱼门合影

与林启洋(右)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会场

“雾峯林家”第九代传人

    与王启洋夫妇意外重逢后,笔者问的第一句话是,你原来不是姓王吗?怎么改姓林,成了林启洋了?原来,这还有另一段历史故事。林启洋是台湾著名的“雾峯林家”第九代传人,其父亲林汉湚、母亲林双凤均为雾峯林家后裔,由于是未出“五服”的同姓兄妹,在生下林启洋后,根据族规被迫离婚,启洋于1943年10月出生后,由外祖母郭玲瑜(林祖密之妻)在雾峯林家下厝祖屋里抚养。1948年,启洋的大姨林双吉在广州病倒,需要母亲到广州帮助照料4个幼小子女。外婆在离台之前临时将幼小的启洋寄托在台北一位姓王的朋友家里,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回来。没有想到外婆一去就无法脱身,后来随大姨一家到香港,又从香港去了印度尼西亚。为此,启洋就一直寄居在王家。虽然那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工人家庭,但是王夫妇对启洋十分疼爱,供他读书,使他同样有愉快的童年。上高中二年级时,启洋已近成人,不宜再维持“寄养”的身份,并为避免受白色恐怖的牵连(大舅林正亨遭当局处决),便办理了领养手续,改为王启洋。这次看到启洋恢复姓林,显然是“认祖归宗”了。

    对于“雾峯林家”,此前笔者只听说是台湾本土的知名家族,也了解内地曾有一部电视剧,描写福建先民赴台垦荒、抵御外侮、历尽艰辛的故事,但并不大清楚剧情就是以台湾雾峯林家的家族故事为脉络展开的。据启洋介绍,这部以“沧海百年”为名的36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就邀请了雾峯林家后代林为民(在北京) 及林光辉、林振廷(在台湾)为历史顾问。

    2005年春天,旅居日本三十多年的启洋夫妇,决定返回久别的宝岛,将余生贡献给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他们将三位已成年的女儿留在日本,夫妇俩回到台北安家。作为独子,为继承父亲血脉,启洋在王家养父母过世二十多年后,经法律认定改回了林姓,并参与雾峯林家宅邸的修复及文化保护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两岸当局对雾峯林家对国家民族的贡献都是予以肯定的。国民党马英九主席2008年当选台领导人前,曾到台中参访过雾峯林家,写下“三代民族英雄 、百年台湾世家”题词。

    何谓三代民族英雄?雾峯林家第五代先祖林文察作为武将为国捐躯,被同治皇帝封为“太子少保”,其雾峯宅第成为台湾唯一的“宫保第”;其子林朝栋在基隆抗法有功,晋升为总兵副将。甲午战争割让台湾后,林朝栋的部队成为台湾一支主要抗日力量;其孙林祖密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国民革命,与蒋介石同时被孙中山授予陆军少将,后又被孙中山委任为闽南军总司令,1925年不幸为反动势力所暗害。林启洋认为,雾峯林家生性忠烈,嫉恶如仇,忠烈又何止三代!林祖密之子林正亨就在1950年白色恐怖时代,被国民党当局处决于台北马场町,现居住在北京的林为民即为其儿子。而与林为民同为林家第九代子孙的林启洋,不也曾因政治原因被日本、台湾当局迫害多年?

有生之年继续为国家统一而奋斗

    面对年过七旬的老友,我问启洋回台这些年来做了些什么?他说,除了做一些雾峯家族方面事外,主要还是为推动国家统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启洋夫妇回台后即加入“中国统一联盟”,做过执委兼社会部长。夫人邵雪蓉现为联盟妇女部的副部长。启洋夫妇还成立了“中华秋海棠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希望能开拓与大陆的联系、交流渠道,为发展两岸关系做点贡献。

    启洋兄还介绍了岛内一些团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以及他对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国家统一的看法。可以看出,作为土生土长而又很早就向往祖国大陆的台籍人士,启洋夫妇很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为增强台湾基层百姓对国家的了解,改变基层民众对大陆的看法做一些事情。但是令人有些诧异的是,基于一些现实原因,有时想做好事也并不容易。长期遭受国民党当局迫害,使他不想、也不大可能搭国民党两岸交流的“大船”;而他与民进党的政治理念更是大相径庭。至于统派内部,也有其复杂因素。这次香港举行“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可以听到各方学者的“高见”,机会难得,特地自费前来参加。启洋认为,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首先要做好基层的工作,让草根百姓也有机会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及对台政策,这才是最根本的工作。他将会在这方面多做点事,也希望内地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老友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但为不耽误启洋夫妇飞台北的航班,我们的交谈只好告一段落。看到他们所乘坐机场大巴远去的背影,感动之余,不免有几分感慨,甚至有些伤感。这位台中雾峯林家的后裔,在笔者眼中,更是一位默默耕耘的革命者。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