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录 |
睡 觉 人的一生中,除了拉,撒,吃。剩下来的三分之一时间那就是睡觉了,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觉,在今天的字典,口语中,一般是指睡眠,或者赶紧去睡的意思。可是在古代汉语中,“睡觉”恰恰相反,是指睡醒的意思。 在古代的汉语中,表示睡觉的字眼很多,而且分得非常细。坐着打瞌睡叫“睡”,闭上眼睛,不一定睡着叫“眠”。躺在床上睡觉,叫“寝”。伏在矮几上睡,叫“卧”。睡着了叫“寐”,睡醒了叫“觉”或“寤”。 在古代的唐诗中,大量使用“睡觉”一词,都是睡醒的意思。出名的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这句诗是说:杨贵妃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有整理就走下庭来了。所以说,在古代汉语中,睡觉一词是睡醒的意思。 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每个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都要美美地睡上一觉。人要睡觉是一种生理反应,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是大脑皮质内神经细胞继续兴奋之后产生了抑制的结果。当抑制作用在大脑皮质内占优势的时候,人就会睡觉。人们在生活中,有工作,有休息,在神经活动中,有兴奋,有抑制。抑制是为了保护神经细胞,以便让它重新兴奋,让人们继续工作。孩子们必须睡觉达到11小时,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8小时,高中生7小时。 一个大家熟悉又常见词语的解释,却有二个绝然不同的意思。可是,在我们现在的老师中,包括我自己。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原来的含意?笔者要不是这次看到这个解释,还是蒙在鼓里。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也没有错。我们广大的在校老师们,应该多多学习一点古汉语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学无止境,温故而知新。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