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4年校友文萃 >

月 老---------------------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4-07-12  【字体:

闲情偶录

月  老
杨民兴 (南安) 高十一组2班

    月下老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同时也用作媒人的代称。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尊称为月老爷、月老公,是道教的神祇之一,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传为“媒神”。月下老人所持姻缘簿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婚恋命定观,其所牵的红丝后来衍化为中式婚礼仪式中的“牵红巾”。

    “月下老人”典出唐朝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定婚店》。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根据台湾台北市艋舺龙山寺简介牌介绍:台湾民间信仰,每年七夕,七星娘娘会把人世间未婚的成年男女制成名册,向天庭呈报。月下老人收到名册后,按照个性、善恶、兴趣与条件抄写成一本配偶名册,然后用红线绑牢男女二人之足,使合适的男女配成一对佳偶。

    拴红线后来成为一种婚礼仪式, 到了宋代逐渐演化为 “牵红巾”,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嫁娶》中有详细记载。到了清代,又变成在婚礼中扯起红帛或红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牵入洞房”。这种拴红线、牵红巾或红布的风俗,至现代在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还能见到。

    月老祠很多地方都有建造,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便有一座月下老人祠,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祠中的神签,七七四七九支,第—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支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极为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题。

    月老牵红线,有缘成眷属。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喜结良缘,白头偕老!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