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4年校友文萃 >

屁 股 面------------------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4-06-11  【字体:
乡土风情

屁 股 面
杨民兴 (南安) 高十一组2班

(1)屁股面的做法

    屁股面这个不雅的食品名,听起来有点吓人。可你知道吗?其实它只是擀面中的一种做法不同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说白了,用擀面杖做手工面大家应该不稀奇,可屁股面有不同之处。它的具体做法:就是用屁股骑在擀面杖上,杠子下放着一大块面团,骑在擀面杖上的人,一边跳动,一边以凹槽为中心,左右不停擀压面团,几个来回,一大块面团就压好了。

    面片擀好后,接下来还有一个关键工序就是切面。切面一定要细心,厚薄一致。将擀好的面皮按10厘米左右的宽度来回摞折,随后操起菜刀,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面条“诞生”了。面条都是连续的,最长一条可达两三米。为了吃的时候方便,煮的时候一般都切成十几厘米长。就这样,屁股面就做成了,可以下锅啦!

    说起这屁股面,如果不是这次央视七套《美丽中国乡村行—一美丽蓉中村》的播放。我早已把这个民间传统的打面技艺给忘了。记得我小孩的时候,住在九都镇下店街,街道就有好几家手工传统“打大面”。可我总是经常跑到当时有个仙游人,叫大面桐的店铺里,他就是做这种屁股面的老师傅。但在当时可不叫屁股面,这样叫,还有什么人敢吃呀?当时大家都叫做“打大面”。

    想当年,调皮的小孩子经常围着大面桐那个制面的擀面桌,用一双双肮脏的小手扫着面桌上掉下面团,还有捡起那不小心掉到地下的小面团,捏在一堆,做起小面人和各种玩具。这擀面桌子和擀面扛子,都是他们店里自己特制的,特别“粗勇”。桌面厚达十厘米左右,上方多了道横杆,用来扺住擀面棍,下面四条桌脚,每个桌脚有约15公分四方,还有横梁,上面压满石块,防止擀面时桌子移动。

    本来的屁股面叫“打大面”,首先得和面,用上等面粉和面碱,用温水和盐搅拌,揉成面团。来回揉搓。力道要大,放的面粉不能太多,一般每次最多20斤左右,多了揉不上劲。面团成型后,就放到特制的擀面桌上,“打大面”师傅就拿起一根长约一米五十的大木杠,一端套进案板上的木制横杆里,另一端则骑在胯下。杠子就在这块面团上来回跳动,左右不停地擀压面团。经过几个来回的折腾,一大块面团就被压成扁薄形面皮。再把面皮来回折成十厘米左右,经过师傅的一番刀功,面条就成功啦。这种纯手工制作面,煮起来特别有筋道,吃起来又爽滑又清香,又润又好吃。那可是我们家乡的一道,独具一格,不可多得的传统美食。


(2)手动绞面机

(3)动力绞面机

    这种“打大面”方法,以前几乎每家都会制作,要煮的时候马上做,特别方便。后来,随着绞面机的出现,先是半机械,用人力转动绞轮先压制成片,再出面条。后来就变成电动绞面机,再也不费力气了。现在,这种费力的纯手工制作,逐渐被绞面机所代替。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工艺渐渐被遗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了,也很少有人会做了这种屁股面了。

    屁股面,传统的民间小吃,我们永远怀念你。

(图片取自互联网)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