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
|
麻 雀
对于这些小麻雀,印象最深的还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国开展全民消灭四害运动,麻雀首当其冲。当时,我们除了分散抓捕,晚上用手电掏窝外。还参加城镇乡村统一行动,一大早,动员所有人员,敲锣打鼓,放鞭炮,敲打面盆或者其他可以发出各种声音的东西来,围追堵截,轰赶它们无处藏身。这样,麻雀从东飞到西,又被一阵呐喊声从西赶回东,最后有的吓破了胆,有的身疲力衰,累得纷纷掉到地下,束手就擒,一只只被扔进袋子。这样过了一年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粮食遭受减产,生态受到破坏,人类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当时年幼无知,还感到十分好玩,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行动是多么幼稚可笑呀! 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雀儿。嘴短而强健,呈圆锥形,稍向下弯;初级飞羽9枚,外缘具两道淡色横斑。世界共有19种。中国产5种;其中树麻雀为习见种 ,雌雄相似。麻雀属晚成鸟。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或岩石中,灌木丛筑巢,它们的巢比较不工整,筑巢材料的种类很多,包括草,干草,羊毛,羽毛。因为麻雀非常近人,仅在有人类活动的环境出现,因此有人形象地将他们称为“会飞的老鼠”。它们每次生下4至6枚蛋,通常是5枚。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麻雀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处觅食,活动范围在2.5~3km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 麻雀的肉、血、脑髓、卵,古人都作药用。古人认为麻雀肉微温无毒,有“壮阳、益精、补肾、强腰”的作用,但实际药用价值甚微。 人类评价麻雀形不惊人、貌不压人、声不迷人,加上和我们太熟悉了,反而使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并不多。 实事求是地讲,在以谷物为主要作物的粮食生产区域,麻雀的确能从人们那儿抢走很多的粮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害鸟也不为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麻雀对有害昆虫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麻雀多的地区,害虫特别是鳞翅目害虫的数量明显要少于其它地区,这方面它们对农业生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当它们需要获得食物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适当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于过去我们在生态认识上的不全面,曾对它们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还有大量使用农药,毒杀了许多麻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明的遗憾。 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人类要善待自然,千万不能再藐视这小小麻雀的功劳了!但愿有一天,还能见到以前我们见过的一大群麻雀在空中自由飞翔。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