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3年校友文萃 >

灶 脚---------------------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3-12-11  【字体:

乡土风情

灶 脚
杨民兴 (南安) 高十一组2班

    闽南人叫灶脚,普通话叫厨房。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闽南人,都亲切地把三餐煮吃的地方叫做灶脚。


农村中的灶脚

    灶脚,顾名思义,灶的脚叨,也就是人们煮食的地方。它包括灶台,烟筒,水缸,菜橱和一些炊具,这是每个家庭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大家都对各自的灶脚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不可磨灭的回忆……。


司命灶君

    农家灶,是用土坯砌台成相连的大锅灶,小锅灶,上面放着大,小铁锅,平时用来煮三餐。灶边放置一口大水缸,挑满水井水,放着备用。一个菜橱柜,储藏吃剩的剩菜或一些煮吃配料,干的食品。灶口前留有一个小小的柴仑,平时用来放些柴草,用来烧水煮饭,煮菜。灶后有一个烟筒,靠近墙壁穿出厝顶,用来烧火时排烟。在烟筒的旁边,一般还要砌出一个微型的神龛,各家各户用来供供奉灶神爷爷。于是,那张被柴草薰得黑乎乎的灶神爷爷,使灶脚的幽暗之中,平添了一种神秘的威严。


炒菜

    旧时,灶脚在人们心目中,非常重要。一日三餐,都生活在这个小圈子里。所以,建灶时须选择黄道吉日,还要讲究灶口方向,忌迎风,煮饭时,才不会弄得满灶脚浓烟。农村中大多建连通灶,烧草,树叶,树枝,木柴都行。灶上装有二个大小锅,大锅逢年过节用来蒸糕粿,平时煮三餐还兼煮猪食,后面小锅放满水,烧火时,水有温度,热水可备用。灶口还备有一个可以密封的磁瓮,做完饭后,可以用火钳把烧尽的炭火夹进磁瓮,隔绝空气熄灭后成为木炭备用。

    记忆中的灶脚,总是充满着人间家庭温馨的亲情。每当煮饭的时候,妈妈洗好米,放进锅里,加好水。坐在灶台前,开始生火烧饭,这时灶脚内暖暖的,有水气缭绕着,有烟气弥漫着,更有那食品煮熟后香味飘荡。看着妈妈不停往灶口送柴草,我们高兴地在妈妈身边捉迷藏。有时候,我们馋嘴贪吃,会从地瓜园里偷偷挖来地瓜,乘饭煮熟,柴火渐渐熄灭时,把地瓜埋在炭火中烧烤,大概半小时后,用火钳把地瓜掏出来放到地上,等得好心急的兄妹们,不管地瓜多烫,二手不停地互换着,剥掉烧黑的地瓜皮,美滋滋地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把舌头烫得眼泪都流出来,还欢呼地四处跑。这时,小嘴巴弄得黑不溜秋,眼泪挂在脸上,引起了母亲一阵心疼和大笑。更让人难忘的是,每当母亲煮咸饭时,锅底总有—层锅巴,妈妈小心用铁铲把锅巴铲起来,用手把它捏成一团团,我们几个兄妹每人分到一团,便高兴地分享开来。这锅巴脆脆的,香香的,每当嘎达嘎达咬着那饭团,那滋味比任何东西都来的香脆,更香更好。现在回想起来,那个脆香味道,还禁不住会流口水……。


新式简洁电气化厨房

    灶脚,就这样一日一日地浸润着我们稚嫩的生命,让我们成长,走出山村,走过时光,就像塞进灶膛的柴禾,一把又一把烈烈地燃烧以后,化作烟气,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儿时常见的袅袅炊烟,现在已逐渐成为历史。曾经家喻户晓的灶脚,被现代化的厨房设施所代替,那充滿儿时欢乐的灶脚,如今仅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