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2014年校友文萃 > 2013年校友文萃 >

胆识过人闯商海 赤子情怀映汗青--李远荣(香港)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3-10-11  【字体:

胆识过人闯商海 赤子情怀映汗青
纪念李光前博士诞生120周年
李远荣(香港)高五组

    李光前博士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他所控制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李光前博士是我的同乡,福建南安县梅山乡人,论辈分,我该称他为疏堂伯父。
    如果说我对李光前先生的认识,还应该由我的父亲说起。
    我父亲名叫李五香,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芙蓉村。因家境贫寒,十二岁就离乡背井随亲属到马来西亚。起初在马六甲华侨小学读书,毕业后到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谦益栈当职员,在职期间工作积极,勤于钻研业务,为人诚实可靠,颇得陈嘉庚先生信任。在谦益栈任职五年,经陈嘉庚先生介绍,转去其女婿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南益树胶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他悉心研究橡胶制造工业和经营橡胶管理方法,深得人心,因受李光前先生重用,历任马来亚槟城橡胶厂经理,泰国南泰橡胶厂经理,马来亚南益橡胶厂各埠分行总巡等职,连任三十年之久。
    这时父亲四十七岁,平步青云,任总巡之职,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门有小轿车、专职司机,一呼百应,薪金优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时,新中国刚成立,李光前先生决定在家乡福建省南安县梅山乡兴办教育事业,正苦于没有人材主持大局,李光前先生因而去函,向其岳父陈嘉庚先生讨教。陈嘉庚先生很快就覆信。他在信中说:“贵校要兴此大工程,最好请五香君回来,五香君以为须在南洋生产,然回乡为国家树人,其生产之久大,岂可同日而语耶……五香先生切当回来为至要也。”李光前先生向我父亲陈明大义,我父亲立即同意,他以祖国桑梓之建设和教育事业大局为重,志愿牺牲个人利益,接受光前先生之委任。
    临行前,李光前先生特摆丰盛家宴,把酒饯别。翌日,父亲带领母亲和我,乘荷兰邮船飘然返国。
    梅山乡在当时是个贫瘠的山区,父亲不负李光前先生所托,不畏艰苦,和乡亲艰苦奋斗,十年如一日,终于使这个贫瘠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全国著名的侨乡。
    陈嘉庚先生和李光前先生对梅山的巨变感到非常满意。
    我跟随父亲返国后就在李光前先生独资创办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就读。
    在祖国我和父亲相依为命十七年中,父亲不厌其烦地向我讲起李光前先生艰苦创业的故事,在我心灵深处树立着这位爱国华侨的光辉形象。

我写《李光前传》的经过

    如果说我开始构思要写《李光前传》,应该追溯到1988年,那年五月六日,我从香港到福州公干,住华侨大厦,突然接到省政府送来一张大红帖,说当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贾庆林先生要在外贸大厦设宴请我,希望我光临。傍晚,我依约出席盛会。贾书记温文尔雅,学识渊博,没有架子,和我亲切交谈。当他得知我和新加坡企业家李光前先生是同乡,就鼓励我要争取写一部《李光前传》。他说李光前先生对福建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爱国爱乡的精神,应得到发扬光大。贾书记的一番话,使我刻骨铭心。
    贾书记对李光前先生的崇敬,还表现在他亲身到李光前先生独资兴办的国光中学巡视。在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时,他亲笔题词“风范永存”四个大字。
    贾书记的这一切举动,都使我深受感动。自此后,我开始断断续续地搜集有关李光前先生的素材,整理笔记。如整理先父生前有闗李光前先生的回忆录,访问李光前先生的亲戚友好及雇员,翻阅海内外报刊杂志并精确地逐一核史实。
    1993年,我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小传记,题为《橡胶大王李光前》,首先在集美学村的《集美校友》杂志上发表,继而收入暨南大学出版的丛书《儒商列传》中。这篇小型传记受到各方好评,海内外一些热情的作家都写了评论文章,希望我再接再厉,写个长篇。
    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于1996年四月十八日写成了十数万字的《李光前传》,此文首先在《集美校友》杂志连载,1997年六月由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暨南大学潘亚暾教授阅读拙作《李光前传》后,大为感动,特在《香港商报》写了篇推介文章,题目是《儒商作家写儒商》。潘教授这篇文章给香港名流出版社总编辑冷夏先生看到了,很喜欢,拟在香港重新出版并到东南亚推销,我也同意了。结果《李光前传》成了1988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李光前传》出版后赢得不少文学评论家的推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著名修辞学家郑子瑜说:“蒙寄赠大作《李光前传》至感。拜读之下,觉传记虽属文学作品,但书中记述历史人物——李光前奋斗之事迹,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亦可作为史料阅读。众所周知,李光前对华侨社会的贡献之重大,影响之深远,仅次于陈嘉庚,故大作当为研究华侨史者必备之参考书,无庸置疑,仅为阁下贺!”

李光前传出版后的社会影响

    2003年春天,国光中学香港校友会组团到新、马、泰三国旅游,并拜访这三个国家的校友,我亦同行。
    三月二十日访问新加坡三天,并参加华侨中学84周年校庆。
    华侨中学是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创办的,他的大女婿李光前先生在经济上给予鼎力支持。该校建有李光前图书馆。华侨中学潘兆荣校长知道我是《李光前传》的作者,希望能买一批拙作,给学生阅读。我说不用购买,我会送给你们。(后来我返到香港后寄了五百本《李光前传》送该校)。
    期间,华侨中学校友会会长吴定基先生又介绍语文老师杨文仲先生和我认识,杨老师说,他们有意把《李光前传》改编成话剧,准备在明年华侨中学85周年校庆时演出,希望我来看演出。
    果然,2004年年初,新加坡华侨中学邀请我去该校一星期,观看彩排、演出,并提意见,结果演出非常成功,得到社会人士一致好评,我还在当地《联合早报》上发表题为《“一代完人”李光前博士与日月同光》的报导。
    华侨中学领导还邀请我为师生们作报告,学习李光前先生的优秀品德。
    另一重大举措是2003年六月八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办《李远荣<李光前传>国际学术研讨会》。这年适值李光前先生诞生110周年暨国光中学创办六十周年纪念,所以意义特别重大。
    这次研讨会是暨南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商学会会长潘亚暾教授倡议,决定在李光前先生母校暨南大学举办这个研讨会,此举立即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并由下列七个单位联合主办,他们分别是:暨南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中文系、国光中学校友会、国际儒商学会、国际老作家协会、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暨南大学校友会办公室等。
    《广州日报》有一篇报导写道:“暨南大学副校长贾益民教授到会致词,对暨大校友李光前先生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李远荣先生写作《李光前传》获得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在研讨会上,贾益民校长还为李远荣先生颁发了《儒商文学奖》。”
    这次研讨会先后收到论文28篇,并结集出版《<李光前传>研讨会论文集》。

    提供论文的专家、学者有: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葛乃福的《“一代完人”的跨世纪颂歌——试论<李光前传>》;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柏昭《名人佳作  相得益彰》;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剑丛《李光前精神的具体化——论<李光前传>》;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文彬《求真中的求美——论李远荣的<李光前传>》;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惠民、刘广倩《从<李光前传>看李远荣的追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马阳《秉笔直书才铿锵——读李远荣的<李光前传>》;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谭显明《十年磨一剑  妙手记伟人——读<李光前传>》;
    集美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波光《青出于蓝青护蓝青蓝交辉——李远荣<李光前传>的启示》;
    泉州市黎明大学中文系教授方航仙的《新“儒商”的形象化诠释——解读李远荣的<李光前传>》;
    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会长、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戴冠青《在历史发现中揭示精神——从<李光前传>看李远荣的传记写作》;
    上海同济大学研究员汪义生《“平民伟人”的一座丰碑——拜读<李光前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锺麟《<李光前传>写作艺术漫谈》;
    ……
    在研讨会上,有18人上台发表演讲,他们当中有来自匈牙利、斐济的著名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教授辜美高,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柏昭、陈合宜、黄汉平、马兴中、谭显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剑丛、谢敏玉,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周文彬,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文艺理论家陈辽教授的代表,国光中学香港校友会会长张高贤先生,以及南安市人大财经委的黄天助先生。
    《人民日报》“中国国情报告”记者耿兆苏,《深圳商报》记者主任刘虹,广东的电视台摄影队也来了。
    会后,中央电视台、广州电视台、香港无线电视台分别播放研讨会盛况。
    为弘扬李光前先生的儒商精神,本次会议参加者决定成立“李光前国际研讨会”。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只是开了个头,今后将更深入地做好有关“李光前精神”的多项学术研究,藉以进一步弘扬和承传李光前的伟大精神。

“李光前精神”的精髓

    李博士不但是举世公认的企业家、爱国侨领,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
    我们要学习李光前博士,继承熠熠生辉的李光前精神。那么,甚么是李光前精神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艰苦奋斗和坚毅耐劳的精神。
    李光前初到南洋时,是一位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没有后台,没有靠山,靠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在崇正学校教书时,没有家,孑然一身,晚上就睡在教室里,几张桌子拼起来,就当床用,而且任蚊子咬。
    1929年,他与林义顺的儿子林忠国合股组织一间公司经营橡胶厂。创业之初,他极其勤奋,每天凌晨四时半,就穿上长筒靴、黄色斜纹短裤到工厂督工。发了逹,成了巨富之后,他仍然保留这种精神。他给各公司负责人打电话爱在大清早五时至六时之间,这除了能尽快传逹讯息之外,还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电话费,数十年如一日,即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他入住大洋楼后,还用一分钱的茶匙,他乘公共汽车时常与工薪阶层一样坐三等车……他这样做,并非吝啬,从他慷慨捐赠,设立李氏基金便可以看出,他这样做,完全是俭朴的品格使然。俗话说:“大富由天,小富由俭”,李光前的财富积累,正是由俭开始的。有些人一朝袋里有了钱,便大肆挥霍,吃喝玩乐,一掷千金。李光前这种俭朴的美德,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优秀品德的延续。
    二,诚信务实的创业精神。
    李光前博士事业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机遇、岳父的支持、员工的合作,等等。但也与他的“诚实、信用”的精神分不开的。他在创业之初,便为公司定下“诚实、信用、严明、谨慎”的所谓“八字真言”的经商原则。其中“诚实、信用”几乎成为他的公司发展灵魂。在具体操作上,他与一切商家买卖,“全部以现金支付”,一直坚持“不借不赊”“货银两讫”的政策。李光前还经常告诫公司员工“不可欺骗顾客”,“如果被发现有欺骗行为或在磅重量时做手脚,公司除赔偿顾客损失外,有关人员也会受到警告或调职的处分”。南益公司一直在商界保持良好的信誉,公司也以此为荣。
    南益人的诚实和信用,还表现在利用银行信贷方面所取得的极大成功。李光前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还说过:“凡是在工商业上最成功的人,就是最会利用银行信用的人。”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益集团曾一次向汇丰银行贷款五千万元,引起了自视甚高的汇丰银行之震惊,特地派员调查“南益”的信用,结果极之满意。可以这样说,“诚信”是南益的灵魂,也是李光前为人处事的基础,是李光前精神的组成部分。
    当然,这种诚信,不但在创业中体现,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如李光前十岁时由唐山乘船到南洋,遇到寒流袭击,衣衫单薄的李光前苦不堪言,这时同船的陈嘉庚对仓库保管员说,凡是姓陈的,都可以领一条毛毯御寒,船上不管张三李四,纷纷报说姓陈,都领到一条毛毯,唯李光前宁可蜷缩在船角,冷得打颤发抖,也不冒姓陈去领取,体现了俗语所说“人穷志不穷”。
    又如南益招聘职员,李光前皆亲力亲为参加他们的面试。一位南益职员回忆说,他在面试时,李光前问他是否喜欢爬树,以前是否采过别人的番石榴或红毛丹之类水果。这位职员说没有。李光前就指着他手上的被树枝弄伤的疤痕,证明他小时候经常爬树偷人家的水果。李光前告诫这位年轻人说,在南益工作一定要诚实,不能骗人。这位新人后来被录用,他对李光前的为人与哲理,佩服得五体投地。
    至于严明与谨慎也有不少例子。
    一次,李光前在一个星期天前往巴生巡视一间橡胶厂,因事先未通知经理,到逹时,铁门紧锁,守门值勤的印度人见他衣着普通,坐的又是一辆福特牌的老爷车,于是守门人拒不让他进厂。李光前亮出身份,但守门人不信,纠缠间,他还要报警,后来有一位职工认出是老板李光前,忙叫印度人开门,印度人知情后怕得发抖,下跪求饶,李光前不但没有惩罚他,还表扬他忠于职守,并拿出十元钱奖励他。这体现他“奖罚分明”。
    李光前办企业,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却敢冒风险,因为这闗系到事业的成败与兴衰。一次,某英国种植家,想返英国,打算将一块橡胶园廉价出售,但这块橡胶园附近有老虎,曾吃掉割胶的工人,一般人都不敢要。唯李光前独具慧眼,他得悉政府有意在附近开公路来发展麻坡的事业。“公路一开,车来人往,老虎自然絶迹”。虽然,其岳父陈嘉庚先生也劝他不要买这块橡胶园,他仍坚持自己的信念,筹款买下这块橡胶园。后来,政府果然在此兴建公路,胶价暴涨两三倍,他净赚30多万,并把这笔钱作为创立南益橡胶公司的资本。
    三,恪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造福社会。
    李光前博士学贯中西,他经常提到《老子》的一句话:“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多”。
    陈嘉庚先生说得更浅白:“金钱如肥料,宜施不宜积。积则愈积愈流毒,施则无施而不繁荣。”
    陈嘉庚的“积”与老子的“积”,是同一个意思。对金钱不要积,不要做“守财奴”,要散出去,做有益社会的事。
    说得文雅一点,叫做“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光前是社会慈善家,而且,他把社会公益事业的重点,放在兴学办教上,办学捐款中百分之七十五用于教育事业。正如他逝世时社会各界人士赞誉他所言:“他是东南亚教育事业最突出的慈善家。”广大师生则哀痛:“教育文化事业,丧失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和媬姆。”李光前把振兴教育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联系起来,把教育年轻一代作为重要的责任和崇高目标,一生身体力行地贯彻。他对新加坡的教育事业有重大承担,是华侨中学董事长,对光华学校、南侨女中等捐助主要经费。马来西亚大学创办时,他捐二十五万元。新加坡的南洋大学,他认捐了全部经费的十分之一,是新加坡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对于祖国的教育事业,除了支持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之外,自己还独资在家乡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创办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医院等。享受到李氏基金资助的更是不计其数。
    值得称誉的是,他倾资办学不图名不图利,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善事,却从不宣传自己。五十年代初,福建会馆要办一个学校,叫“光前学校”,李光前知道后,叫人把“前”字拿下来。有些人捐资办学,虽然客观上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但非要图点名不可,李光前却是无私奉献。抗战时,由于企业被日寇没收,李光前为使家乡的村学经费能继续维持下去,他甚至典了自己的衣物充当学校的经费,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精神!
    四,高尚的情操,伟大的品格。
    李光前博士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爱国者。李光前深知“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深深体会到国家的强盛是企业生存的靠山。他不仅是一位生意人,而且是一位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民族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筹款,调动社会各界(包括华侨)捐款出力,并主持《南洋商报》来支援抗日,直至抗战胜利。他还主张各民族和睦融洽,反对隔阂、歧视,符合时代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新马华人社会中,李光前闗心当地的政治,认同当地国家,主张取消帮派,实现华人社会的团结,和其它民族一起投入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同时,对中华文化传统,李光前不但把她当作道德体系来理解和实践,而且把她提到政治的高度,作为社会的需要,从言论到行为加以捍卫。
    李光前不但以金钱资助弱者,而且身体力行,一生捐血18次。他太太说:“你把钱送给人家就行了,为什么连生命都要豁出去?”他说:“人家今天要死了,若没有血就会马上死,我们可以慢慢吃补的,紧急时把血捐给人家救人,我们要做榜样给人家看,不然谁要去捐血?”李光前捐血救人,直到七十岁后才停止。凡是有钱的人,大多喜醇酒美人,拥有三妻四妾,是平常事。但是李光前私生活很严肃,他坚持一夫一妻,以身作则,给后代做了很好的榜样。他每天早睡早起,数十年如一日,两代家中,连麻雀牌都絶迹。粗茶淡饭以致营养不良。病危时,也不忘嘱咐儿孙丧事从简。
    正是因为李光前的言传身教,使得子女个个成器,将父业发扬光大,令许多同僚难以媲美地富过三代。
    2013年是李光前先生诞生120周年和国光中学创办60周年,特以此文纪念之。
    我们深信,“一代完人”李光前博士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将与日月同光,传诵千秋万代!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