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录 牙 签 偶尔清闲,看书消遣,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谈到,牙签是中国古代书籍的别称。甚为好奇,特地上网,到百度一查,果然如此。哈哈哈,今天又多长了一点见识…… 牙签,使用范围之广,几乎是世界各国人民通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它是一种一端或两端削尖的木签,竹签,玉米棒,塑料棒,也有的使用某些动物如象牙或魚的特殊骨头做成的,用来剔除牙垢或牙缝中杂物。
牙签的实际应用,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牙签,亦称“剔牙棒”,“剔齿签”,“牙杖”,“柳杖”等称呼,而且延用至元代。而牙签一词,则长期单指作为标志系在书函上的一种象牙签牌,与剔除齿垢的牙具豪无相干。大概到了明清,牙签才又是指今天我们所说的剔齿工具。 牙签:在百度百科名片上,注明多义词。1,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2,指书籍。3,报路程用的驿签。4,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5,牙和骨制的扣签。6,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若不是从百度里查询,单从字典上翻看,有几个人知道,牙签竟然有这么多意思?在大家心目中,牙签就是一根小木棒或竹签,用来清除牙缝中的渣屑。 中国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以黄金打制而成的牙签。制作年代,大概在汉未时期,这种黄金牙签,虽然属于少数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但依然可以证明公元3世纪,中国就已有牙签的应用。由此,有的人就估计说,牙签是中国人发明的,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细细一查,牙签这种即用即弃的东西,是源自印度的。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讲道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在开口说话时,都有口臭的毛病。释迦牟尼给他们另外传授卫生课,教他们用树枝或木片刷牙,可以除掉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这事传开来,于是印度的劳苦大众,争先仿效,在每天早上,用树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来清理口腔。后来,印度人这种用树枝来清除口臭的秘方,随着佛教僧人的传入中国,我们的祖先,就地取材,多用杨柳作齿刷工具。因此,从印度文翻译成汉语,就写成“杨枝”,现在的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一词,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这个古词,系指牙刷。 还有一种牙签叫牙线,是用塑料和棉线制作而成。因为有些人牙缝较小,用棉线剔除脏物,比较安全实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环保意识的提升,牙签的制造商渐渐不用木头和竹子做牙签。而是使用一些可食用的淀粉性制作,可以食用,非常环保。 牙签除了清洁牙齿之外,人们还发挥了其他想象,另有其他一些功能。比方说,用牙签穿刺蜜饯送到口中吃,用牙签制造工艺品,工艺雕塑,维妙维笑,让人赞叹不止……
牙签虽小,但功效不少,人人都离不开它。讲到这里。笔者尚未尽兴,记得在报刊杂志上,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话说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慷慨解囊,捐资无数,兴办学校,医院。但他老人家一生简朴,让人钦佩,他有一次叫人买牙签,经办人没留意,买回了只有一端尖的牙签,陈老先生一见,马上叫经办人员,到商店换成二端尖的牙签。他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牙签虽小,只是小事,但也要厉行节约,一端尖的只能用一次,两端尖的可以多用一次呀。想到这,我多么敬重陈老先生,从平凡中见伟大,小事不小,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风范,多么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呀!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