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3年校友文萃 >

顺昌宝山行----------------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3-07-20  【字体:

乡土风情

顺昌宝山行
杨民兴(南安)高十一组2班

    今年四月份,无意中在石井伍厝看到了齐天大圣庙,就想到去年在网上看到顺昌宝山上有个双圣庙,听说她是大圣的祖庙,祖地,祖山,很想去参观一下。刚好今年六月份,在沙县举行《福建省海西剪纸艺术作品展》,趁着前往领取银奖之际,受剪友邀请。前往顺昌县,参观了宝山风景区,了却了心中之愿。

    顺昌宝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顺昌县西北部,是大武夷旅游圈重点风景区。共有景点100余处,其中国家一级景点15处。

    宝山风景区海拔1304米,方圆11公里,上面有许多与神猴有关的奇石和人文景观,仿佛天造地设的神猴形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她的周边一系列和孙悟空有关的自然景观及民间传说,让人更觉得宝山与孙悟空颇有渊源。孙悟空形象发源地在宝山的说法,吸引了港澳台,泰国,马来西亚等大圣文化寻根团多次到此参拜。


(1)远眺龙背岭,龙尾还在大河里。


(2)宝山寺里的木雕齐天大圣神像

    唐宋以来,顺昌就存在崇拜大圣风俗,泉州开元寺曾经发现一个带刀的猴形神将孙行者,另外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有猴崇拜的习俗。这充分说明:孙悟空和《西游记》身上有着浓厚的福建文化的印记。这一次,顺昌宝山行,让我大开眼界,宝山峰上,竞有如此多的与《西游记》景点神似的地方,真让人叹为奇观。

    宝峰猿祖:该岩整体酷似北京猿人人头,当地相传乃宝峰齐天大圣的祖先。


(3)传神的猿人头像


(4)传神的猿人头像,牙齿那么逼真。


(5)大圣先祖,我来到你身边。

    星纹石:其石宽广大许如台,突显于龙背岭的龙口部位,石纹星裂四射,九窍八孔。极似九宫八卦,其四面更无树木遮阴,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与《西游记》里描写的石猴出生地的那块仙石,十分逼近,当地民间传为孕产石猴的仙纹石。


(6)星纹石


(7)石纹星裂四射,九窍八孔,极似九宫八卦。


(8)星纹石就在那龙背岭的龙口上

    神针柱猴王:从南天门远眺,一个“神猴奇石”跃入眼帘,一个巨大的石块从山峰的一侧突了出来,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都酷似一个猴子的脑袋,尖嘴猴腮仿佛眺望远方,猴王神形唯妙唯俏,下巴由定海神针(金箍棒)柱托着,像是腮托腮沉思入定,又像在悬空极目瞭望茫茫大千世界。


(9)神针柱猴王(图片取自互联网)
 

    水帘洞:刚好在星纹石左下方悬崖下端,一字型并列八个深浅不一的岩洞。其中深者深不可测,内有地下洞。当地许多目击者,在洞内见有石桌,石凳,石床等东西。且洞中有洞,交错芜杂,至今尚未全面开发。洞口至今仍长年珠帘不断,洞外涧流,清泉甘洌。虽未发现铁板桥,但洞口原系挂有一粗铁链,可供乡人攀援之用。(一九八〇年时,锈蚀铁链尚存,现已不见。)这里与《西游记》描述的花果山水帘洞外景,如同一辙。旁边的龙背岭上浓茂的树林,猿猴出入成群,游戏玩耍,上窜下跳,十分壮观。


(10)水帘洞洞口至今仍长年珠帘不断,洞外涧流,清泉甘洌。

    雷公脚印:相传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天兵天将下凡征讨孙悟空时,雷神打不过孙悟空,气的暴跳如雷,在此留下的巨型脚印。


(11)好大的仙足迹

    卧牛石:相传当年牛魔王被太白金星和弥勒佛制服后,被水母娘娘点化成石,还其水牛原形长卧宝峰山东侧山岗,看护南天门和双圣庙。


(12)卧牛石


(13)牛魔王被点化成石

    高老庄:宝山脚下的后垄村,就是以前猪八戒娶媳妇的高老庄。一直到现在,这个村落还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姓高。


(14)高老庄


(15)高老庄,八戒留恋的地方。


(16)高老庄外景

    试刀石:在宝山景点仙人床的背后,有一块巨石,裂成好几片,巨石的裂缝有如大刀劈过的痕迹。传说这是美猴王学艺有成,荣归故里,降服了混世魔王,用混世魔王的大刀劈开此石。


(17)试刀石

    猴王石床:宝山峰顶,有一块大石头,长条的形如沙发,像一张大石床,又像一块大靠背。传说当年齐天大圣就是在仙人床上饮酒作乐,醉倒在仙人床上呼呼大睡。在仙人床上,我也做了一回齐天大圣的美梦。


(18)猴王靠


(19)在仙人床上,我也做了一回齐天大圣的美梦。

    峰顶松林间,练兵场,点将台,花菓坡,相传为孙悟空练兵点将,摘取鲜花奇果,坐等孩儿们敬献美食,玩耍游戏的场所。所有这些密集的场景,实属罕见,它都是以南天门,双圣庙为中心,方圆不超过一公里。


(20)峰顶松林间,练兵场,点将台,花菓坡。

    双圣墓:是一间坐东南朝西北的石头小屋,十分低矮简易。大约十几平方米,正对庙门立着两块墓碑。左边的墓碑横刻着“宝峰”二字,然后竖刻“齐天大圣”,再下面是横刻“神位”。右边的墓碑只刻着“通天大圣神位”,齐天大圣的墓碑上刻有法螺,如意等图案,比通天大圣的墓碑华丽。双圣墓比吴承恩版《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要早二百年以上。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信徒数十批次朝圣团登临宝山祭祖。


(21)大约十几平方米的双圣庙


(22)双圣墓

    南天门:位于宝山之巅,为宝山寺三庵之一(上庵南天门),建于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进行重建。后因岁月风雨侵蚀和雷电的损伤,现仅存残垣断壁。南天门脚下,峡谷陡峭,深不见底。眼前,云海翻滚,宛如仙境。南天门,双圣庙两处,建筑背对背,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平行分布在宝山之峰尖。


(23)我在南天门,快活似神仙。

    宝山寺:坐落在宝山主峰南侧,整座建筑分上下殿,上殿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为全国仅存的元代砂岩仿木石构古寺。古寺的殿柱,梁,檐,瓦等构件,采用砂岩经精雕细凿构筑而成。此殿设计合理,建筑雄伟,雕刻之精美,风格之独特,为“举世罕见,国内唯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宝山寺


(25)元代砂岩仿木石构古寺。


(26)建筑雄伟,雕刻精美。

    禅悟宝山神韵,寻踪大圣祖地。《中华.宝山》欢迎你!那边的奇山怪石,惟妙惟肖的形象石头,还等着你的发现,等着你的命名……

责任编辑:余淘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