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行——义县篇之四 北关城门 2012年10月3日,秋凤送爽,在朋友的带领下,参观了千年古迹——义县北关城门。
据查:金代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改宜州为义州。明初,废州置卫,改义州为义州卫。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广宁后屯卫迁徙于义州城,城有两卫,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都指挥史楚勇建砖城……。现存北关城门,有可能就是当年所建的最古老遗址之一。
北关城门,据伪满州国时拍摄的照片资料,可以明显看到,原有北关城墙是双层的。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墙就是现在的北城门这一层,也是目前唯一保留的遗迹。至于外城墙,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第一次被破坏是1948年解放战争,炮轰城墙。第二次破坏,也是比较彻底破坏是在文化大革命时破四旧运动。直至现在,只有这段旧城门残存了……
现存的北关城门,虽然百孔千疮,荒草丛生,但英姿犹在,那宽大结实的青砖所砌大城门,巍峨挺拔,让人望而却步。站在大城门下,看到那坚厚的城墙,可想而知,当年城墙为了人民的安危,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站在城门前,大凌河从眼底下流过,那哗啦啦的流水,正向人们述说千百年耒的历史。
城墙上至今还掛着一口大钟,你可别小看它,它也是一个历史文物。说起这口大钟,原来是掛在附近的鼓楼边的钟楼上,后来,钟鼓楼毁坏于战争年代。于是,人们把它移到北关城门上。想当年,大凌河洪水泛滥,人们跑上北城门上,敲响大钟,通知群众抗洪,群情激昂。可在平时,它可是调皮小孩子恶作剧的地方,敲钟玩耍,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
北关城门,是义县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缩影。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