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行——义县篇之一 奉 国 寺 “古刹千年神州第一殿,巨佛七尊华夏无二家。”塞北佛乡,辽宁省义县城内大奉国寺,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辽代皇家寺院,佛祖道场而遐迩闻名。奉国寺是皇族和皇亲国戚降香朝拜,祈福的专用寺庙,寺庙雄伟壮观,到处彰显皇家的气派和庄严,渗透着佛祖道场的神威。
大奉国寺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皇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奉国寺,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全国遗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佛殿。殿内气势恢宏的七尊并列彩塑佛像群,古韵绝伦,佛光普照,堪称为世界之最。
现今,奉国寺占地五万余平方米,现保存完好的有外山门,清代的内山门,牌楼,钟亭,碑亭,天王殿及辽代的大雄殿和遗存的众多文物。是集古建筑,绘画,考古,佛教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于一体的古代寺院。
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大雄殿筑于高3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九间,东西长48.2米,进深五间,南北宽25.13米,高达21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殿前开七门,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辽代所塑。宏伟壮观,精神超逸,皆结跏趺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9.5米。因“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为佛教界独一无二,故又称“佛祖道场”。诸佛像高大,庄严,俊秀,历尽千年沧桑,仍然保存完好,在国内外,佛教界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大雄殿内顶部梁架上,尚留有辽代彩绘的遗迹。有飞天,莲花,牡丹花,海石榴,草凤等,色彩鲜明华丽,艺术水平极高。其中梁架下面的42幅彩绘飞天,尤为突出。这些飞天面相丰颐美悦,服饰缤纷多彩,或持花束,或捧果盘,飞翔于云端,与端坐的七佛静动相对,上下呼应,构成一幅肃穆的礼佛图案,堪称古代建筑彩绘的精品。
寺内,珍藏清代牌匾数十块,其中清乾隆五年所立的“大雄殿”(高3.1米,宽1.52米),“法轮天地”(高2.8米,宽1.78米)和“滋润山河”(高2.8米,宽1.78米),是中国最大的木制透雕牌匾,被誉为“中华名匾”。
奉国寺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奉国寺的传奇,大奉国寺的灵验佛光,闻名遐迩,蜚声中外,吸引着无数善男信女,降香,朝拜,祈愿,还愿。每年的“奉国寺春节正月庙会”(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更是游人如织,香火鼎盛,歌舞升平,是全国时间最长的规模最大的庙会。
二〇一二年十月三日,冒着绵绵细雨,我怀着一颗万分崇拜之心情,漫步在大奉国寺里,朝拜,欣赏这皇家寺院的风采,沐浴佛祖恩赐的祥光。我的心醉了,我仿佛一下子变成了皇亲国戚,拥着华丽的家眷,前呼后拥,在寺里烧香还愿,其乐融融,飘飘欲仙…… |
责任编辑:余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