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 故乡的水泥桥 故乡的记忆中,就是那挥之不去的水泥桥——鹏溪桥。从孩童记事起,我就在这桥边长大。不管寒冬腊月,炎热夏天,有事没亊,都往桥上跑。特别是烈日当空,汗流满脸,几个顽皮的小孩子都会集合在一起,钻到桥底下,玩起水来,打水仗,游冰,摸魚虾……。每当傍晚,天真无暇的小孩子都会跟着大人,坐在桥栏杆上乘凉,天南地北听大人们谈天、讲故事。从七岁开始,当我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每天从下店街到鹏南小学,来回都得从桥上经过,对于桥上的每一个部位,我都了如指掌,印象特别深的,是那桥的中间,用水泥雕刻着三个大字:鹏溪桥,旁边有陈国辉建几个较小字,相当明显。从桥上经过,大老远就看得清清楚楚。就在这座桥上,留下了我多少欢笑,留下了我多少孩童的旧梦;同时也留下了多少数也数不清的脚印……每当春节和重要节日,鹏溪桥上都用榕树树技搭起拱门,配上五颜六色纸花,显得莊严美观,热闹非凡。在我的印象中,桥上的二头都留有二个二十公分见方的深洞,旁边的桥栏杆二边也各被敲断一米三十公分左右,细细打听,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炸桥和护桥的故亊……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应该是一九四一年四月份,福州淪陷,日冦大肆侵犯。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无所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迫于形势,国民党为了阻饶日寇侵犯的速度,下令破坏沿途公路和桥樑。九都的鹏溪桥也不例外,当时,国民党军队巳在桥面上二端各打好四个二十公分见方的深洞,敲断二边的护栏,装上炸药,准备引爆。这亊惊动了下店街所有商舖,要是日寇没来,桥炸了不是很可惜。他们集中讨论对策,应该想个缓兵之计,选出几个代表,在我父亲的带领下,找国民党军队当官的商量,他们用身家性命和街道店舖担保,保证在日寇到来之际,马上引爆炸桥。经再三求情,并一再保证。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最后,日寇没来,桥也没炸,鹏溪桥终于保留下来。我父亲这一举措,为九都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亊。后来,我父亲把这批炸桥的炸药,装在一个水泥桶中,收在店舖的楼上小心保藏。直到九都解放,这些炸药才拿到仙洞寨上,引爆庆祝解放。这些,当然是以后的事了。在当时,若不是下店街有人大胆出来担保,,鹏溪桥也会象洪濑桥,罗溪桥一样,被国民党军队炸断。洪濑桥和罗溪桥被炸断后,造成了群众很大的交通不便,直到解放后很多年,这二座桥才维修架通。 据查,鹏渓桥系陈国辉所建,此桥于一九三0年动工,系水泥纲筋结构,工艺精良,质量牢固桥宽二十米,总长一百五十米,计有三个桥墩,桥面两边配上水泥图案预制板护栏,和四根高耸的水泥柱灯柱,显得非常壮观,,为南来北往的九都乡民,外来过往的旅客,提供了交通方便。 故乡的桥——鹏溪桥,早在一九七三年,为了建设山美水库,而被炸毁,现巳淹没在一片汪洋大海的水库之中。但它那雄伟的身姿,却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永久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