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2年校友文萃 >

竹影琴音之二--------------黄种生(福州)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2-01-07  【字体:

竹影琴音之二
黄种生(福州)高五组1班

    历代文人、琴人,爱竹、咏竹、画竹、论竹,为竹子旷达豪迈的胸襟,虚心潇洒的秉性,刚直坚毅的品格,不屈不挠的气节所熏陶,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文人、琴人与竹林,似乎有一层天然的亲密关系。

    魏晋之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人,时称“竹林七贤”。他们为避乱世,就时常饮宴于竹林,弹琴赋诗,咏怀言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作者为盛唐著名诗人王维,诗中描绘在澄明的月夜,诗人独坐清幽竹林抚琴长嘯的意境。诗人心灵与竹林、明月的属性悠然相会,融为一体,传唱千古。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故乡产有沾染血泪的斑竹,他“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生活中随处有竹。“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 “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这些诗句,生动地表达了他人生之旅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由胸怀“四库书”的抱负而逐渐转向安闲、淡定、超然潇洒。他不仅是诗书画的高手,又是著名古琴家,著有《杂书琴事》,曾为《醉翁吟》填词。

    这是随手拈来的文人、琴人与竹子结缘的一些故事。

    永安,是竹子的故乡。我国多数竹子生长的最适宜中心产区。永安的贡川镇胜利巷43号,至今保存有完好的 “筍帮公栈”。它始建于清顺治三年,距今已有356年,在明清时期曾为闽、浙、赣、豫等省区笋业商贸组织的中心联络机构,全国东南各省最大的笋干批发市场。现在,永安竹林面积达100多万亩,乡土竹种15属76种,农民人均拥有毛竹林面积和竹种资源总数居全国县(市、区)之首,到处可见浩瀚无边的绿竹海洋,沿江耸立的绿竹屏风,房前屋后的茂林修竹,如烟如画,如梦如幻,装点着延绵不绝的山峦,养育出一代代杰出之士。

    古琴家杨表正,就是竹育笋养的永安人。杨表正,字本直,号西峰山人,又号巫峡主人。生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明代音乐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家,江派古琴艺术的杰出代表。他掌握古琴的历史、曲谱、歌词资料翔,对琴学理论造诣很深,将自己30年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成《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书的前半部记述历代圣贤名人琴学的成就、音乐论述及他们的音乐典故,以及琴学、琴法理论;后半部记载《琴操》曲谱,收入102首历史名曲名词。这部琴谱大全在南京出版后,备受当时音乐界的赞赏,称“其文之粹,如金之精,如玉之润。”此后的操琴者大都按《琴谱大全》所指,遵循奉行。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会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合编的《琴曲集成》,全文影印杨表正著作的这部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高度的评价。

    永安市决心打造“南国琴都”,并非空穴来风,正是这里古琴源远流长,琴人杨表正影响深远。而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闽派传人李禹贤,也是杨表正故乡琴风重振不能不提及的一位重要人物。

    60年代,李禹贤从上海来闽,在福建艺术学校任教。“文革”期间,琴人息琴,古琴的传承陷入低潮。1986年,他怀抱为重振琴风发奋图强的心愿,创办琴室,广收弟子,学者甚众,其中就有来自永安的弟子。2007年,永安市政府投资100万元,在市区阳顶山幽静之处为李禹贤建造一处占地500平方米的琴堂,名为“劲草琴堂”,全国古琴名家、大师前来参加剪彩庆典,无不叹为天下第一琴堂,盛赞永安市政府的远见卓识。以此为契机,永安出现了一批痴迷琴事之人。在永安这座仅30多万人口的小山城,习琴者多达数百人。

    2008年“金林凯”杯首届中国古琴名家新年音乐会暨“永安古韵•盛世清音”古琴文化节的举办,使古琴在永安大放光彩。在此期间,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著名古琴家李禹贤师生音乐会,古琴艺术讲座,古琴展览会,20集电视连续剧《琴缘》拍摄新闻发布会,“劲草琴堂”落成典礼,“西峰山琴院”奠基仪式,“西峰万琴堂”建设项目签约仪式,“魅力永安•高山流水之旅”暨“永安古韵•盛世清音”琴人雅集,琴瑟校园行等等项目异彩纷呈。这一系系列活动,特别是全国第一家国有琴院永安市西峰山琴院的成立,被中国琴界誉为 “华夏第一琴堂”的 “劲草琴堂”的落成,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闽派古琴艺术研究中心在永安的落户,以及永安市西峰古琴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第三批 “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永安“南国琴城” 的建设热潮。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