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1年校友文萃 >

竹影琴音之一 -------------黄种生(福州)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1-12-21  【字体:

竹影琴音之一
黄种生(福州)高五组1班

    行走于永安的山水之间,极目所见,天是蓝的,水是碧的,满山遍野的树木、竹林,甚至连在水田里的一片片一点点浮萍,都是青苍翠绿的。永安,仿佛到处都染上了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的生命的底色。

    2011年10月25日,从位于沙溪西岸临水而筑的名镇贡川乘车返城,一路山光水色,赏心阅目,水边连片的竹林,临风微动,裊袅婷婷,风韵迷人。贡川是明代著名古琴家杨表正的故里。杨表正淡薄名利,远离尘囂,芒鞋琴囊,足迹遍及江南名山大川,有时独坐于竹林溪畔,焚香抚琴,“其音之清,如月之秋,如江之澄,如潭之寒,千里一碧,冷然内彻也。”真是竹影琴音,千古奇绝!

    翌日,为追寻令人痴迷的永安“竹影琴音”,在市文体局领导陪同下,走访了建设中的永安市西峰山琴院和驻院琴师、西峰古琴学会秘书长、古琴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陈如雪。车子沿江溯流而上,在建设中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半个多小时,来到了西峰山琴院。琴院座落于燕江之畔,西峰山下,背依遍植茂密竹林、呈半孤形的山峦间,宛如安坐在古时的交椅上,面临碧绿江流,山环水转,活泼而灵动。琴院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正面是杨表正古琴艺术纪念馆,右边是供古琴专家和研究者住宿的别墅,左边是演奏厅和低矮的楼房、错落有致的小平屋,设有当年杨表正习琴的古琴台、古琴艺术培训馆、研究馆,周边竹林掩映。据介绍,展馆前的开阔地,将开凿池塘,引入清泉。琴院建成之后,无疑将是集中国古琴交流、培训、科研、展示和文化旅游的绝佳胜景。虽然琴院建设尚未峻工,然“竹影琴音”恍如已弥漫于山水之间。

    在西峰山琴院装修完成之前,文化馆内有一房间,作为陈如雪和另一位驻院琴师的办公地点。办公室里,摆放一把有防尘布料覆盖的古琴,而墙上悬挂着的五把古琴,漆黑发亮,闪闪生辉。办公室里还有一个装满古琴资料的厨窗,两块办公桌。入门处摆放沙发和一套茶具,用来招待琴友和访客。房间虽然略显拥挤,却也整然有序。陈如雪琴师听明来意,热心地介绍了古琴的简史和古琴在永安发展的概况,并当场弹奏一曲阮籍的“酒狂”。演奏之前,她关上窗户,掀开琴盖,拿出一方细腻柔软的毛巾小心揩拭,在弦上涂抹润滑的油脂,然后轻轻抚动,调好琴音,才正式弹奏。此曲虽短,但一曲未了,琴师脸上已现细细的汗珠。她似乎感觉意犹未尽,又重新弹奏一遍,中间三次停顿,细说那是表现酒醉,那是呕吐,那是呕尽酒污之后显现的轻松舒适之感。可见琴师弹琴是何等的专注与投入。听她解说,细细品味,阮籍那“醉于酒,隐于狂”的意态仿佛就在眼前。

    临别,陈如雪琴师赠送一叠有关介绍古琴和永安琴事的资料,其中有一唱片,名曰“永安古韵,盛世清音”。这是由福建省文化厅、永安市人民政府、中国古琴学会共同主办的2008年“金林凯”杯首届中国古琴名家新年音乐会暨“永安古韵•盛世清音”古琴文化节之时,来自福州、西安、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天津、重庆的著名古琴家演奏的专辑。返回福州,在闽江入海口的小岛上,一个月白风清、海风微拂、涛声轻拍的夜晚,坐在办公桌前,一边翻阅着有关古琴的资料,一边倾听着古琴大师的演奏,那风云四起、慷慨激昂的《风云际会》,那雁声嘹亮、群雁飞旋的《平沙落雁》,那清泉涓涓、时急时缓的《碧涧流泉》,那一曲曲穿越时空的琴音,最容易把人的思绪引向悠远的年代,引向与古今琴人作心灵的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