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友文萃
您的位置:首页 > 芙蓉文苑 > 校友文萃 > 2011年校友文萃 >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六----郑波光(厦门)高五组【校友文萃】

上传时间: 2011-10-07  【字体:

沁县岁月的时空六

关公磨刀  山丹丹花
——沁县岁月的时空之六
郑波光(厦门)初20组 高五组

    我在沁县中学工作的回忆录,是以我当年的日记为依托的。我要选有趣的来写。这一次,我要写两件事,一件是关于节气,我在沁县亲历一个民间俗语叫“关公磨刀”;一件是学生送我一小瓶其实是一株带土的“山丹丹花”。这是我当年的两篇日记。

关公磨刀

    1972年6月23日

    这是我1972年6月23日写的日记,我要原封不动把它写出来。这个“原封不动”给我极其亲切地再现当年情景,我和我的同事共同的经历,现在看去都十分有趣:

    “今天同宋元(浙江籍老师)、章胤智(江苏籍老师)、苏志和(沁县籍老师)连我四人跟学生到白家沟除草、撒化肥。开始步行,大部分路程坐汽车。(过路汽车)

    “早晨起来,天空四面八方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人们说,早晨响雷不下雨,可是今天是沁县传统非下雨不可的日子——五月十二日(阴历)——关公磨刀。果然,下午四点多就下雨了,雷声大,雨点小,这句用来形容某种生活或政治现象的术语,在自然界确是事实,下午就是这样,又打雷又响霹雳,使人以为顷刻之间就要天下洪水泛滥,其实只下了很小一点雨,下得很温和,毫无暴雨的声势。下雨时,我排(当时军事编制,把一个班级叫一个排)的学生早已安然返校,这是我预先估计下的安排。今天我们学生劳动自觉性和积极性是下去四个高中排最好的一个,受到管劳动的武乡人张哲老师(教美术课)的表扬。

    “老百姓的话有道理,上午到下午四点前,天空基本是晴的,这应了早晨响雷无雨的谚语;下午下一点雨,又应了关公磨刀的谚语,磨刀无需多水,所以稍下即止。

    “上午在白家沟河湾地,只见太岳山全是墨一般深黛的颜色,极为凝重,在老爷山那个山头上飘着几团乳白色的云雾,秋庄稼碧绿,麦地金黄。傍晚在西湖坝上漫步,湖面又升高两尺,水更浑了。在宽阔的湖面上,只见水波粼粼,自上而下动荡着,可以看出是在流动。这种景象有如大江流过平原那样的气派。坝的那边,溢洪道传来雷鸣般的响声,那是放水的声响。我走到坝的尽头,见放水的上边,有密集的小鱼在聚会,不时因拥挤不堪而跃出水面;河湾里,水面上,到处有鱼跃的水纹。漫步返途,从宽阔的湖面向西望去,太岳山有三层,最远的一层最高,是黛色的,中间一层是淡色的,近一层的山最低,但可以辨出农田与麦地,再近就是河滩,河滩与山之间有一层深绿的树木,这如林的树木前后都有村舍与麦地。黄昏,在深色远山的背后,只见一片淡淡冲天的红光,这大概是落霞的余晖。雨后,风不吹,草不动,显得格外平静,只有奔腾喧叫的洪水在声嘶力竭地咆哮,象在撒野,又像是被人用堤坝的缰绳控制住,在发出无可奈何的悲鸣。

    “晚上,宋元,章胤智来坐谈至十时许,方归去安寝。”

    这篇日记不单详细记下“关公磨刀”那天情景,记下西湖、太岳山、老爷山,沁县的风景,而且写到几位老师,回想起来,格外亲切。

山丹丹花

    1972年7月30日

    这篇日记比较长,上一篇《沁县岁月的时空5——沁县西湖的美景》选这篇日记的前半部分,这篇“山丹丹花”是这篇日记后半部分。可以看到,我们这些沁县中学的老师,当时除了劳动,教学工作很少,比较轻闲,当时才能有功夫写这么长的日记。

    “……

    “晚自习后,看电影前,46排(就是46班,我当班主任)学生胡树清给我送来用大红广告瓶装土移植一株山丹丹花。(我日记随手画了一小幅画,见图)真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枝花不过三寸高,在象松针一般细长而翠绿的叶子映衬下,花儿开得格外神气,在主干的上端,成钩状地弯曲着,钩状的末端就绽放着这朵红花,这花虽然朝下,而它的六个花瓣(钩状梭形)个个都倔强地向上方撑开,中间伸出一点绿色的雄蕊,绿色中间又伸出红色的一条蕊心,周围有六个丝状的雄蕊,一律淡红色,顶端的蕊心是深红色的。整朵花,连同它钢丝一般的杆,松针一般片片向上的叶,以及那高傲的头颅一般的红花,都给人刚强有力的强烈感觉。这花,株不大,却是不平凡的花,难怪陕北人要以深沉热烈的感情歌唱它。胡树清同学送我这瓶花的时候,从延安回来的学生杨俊丽正好跟另一女生在我宿舍,杨说,陕北这种花很多,大部分是向上、向侧面开的,大约是移植的缘故,否则这花不会向下。难怪这花有点受委屈似的,不愿意低下它那高贵的头颅,那姿势像是顽强地要把头颅向上向后仰起脸似的。”

山丹丹花(取自互联网) 1972年日记本作者画

2011·8·28·厦门前埔  9·30·改定  

相关作品
留言本 | 关于芙蓉网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国光校友工作坊) | 联系邮箱 | 闽ICP备11028451号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