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桥畔风光好 五里桥,又名安平桥,西桥、安平西桥,安海桥等六个名称,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横跨在晋江市的安海镇和南安市的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十三年告成,全长2255米,约五华里,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它是模仿万安渡洛阳桥的简支式石梁桥,桥墩361座,全用花岗岩平构而成,有些桥板长达四丈,据记载和民间传说,这些巨石,多从近在咫尺的金门岛、也有源于晋江围头湾的大佰屿、泉州石砻、南安石壁等说法。 五里桥历代被很多名人学者赞颂过,明朝的泉州才子陈紫峰和他的朋友黄凯,曾在观赏雨中的五里桥时,写下了“暴风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高掛一条金带束天腰”的佳对,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在五里桥畔的水头埕边村,也流传着双灵寺姐妹菩萨显灵修桥的传说。话说在某年某月初九日,高姑娘菩萨托梦于朴山村李金时和另一同伴,于当天赶早市时,应在听到海潮庵尼姑打钟鼓时,到达中亭西畔的港道,人分两半,一半站港东,一半站港西,阻止行人通过,直到太阳东升才可放行。当日海潮较大,就在太阳刚露头的一瞬间,轰隆一声巨响,桥板全部断裂,落到滔滔的大海之中。到此时,众人才明白高姑娘托梦相救,纷纷相邀前来双灵寺叩谢。 断桥不久,高姑娘菩萨再次托梦石井仙景村对面大佰岛的船家,运来三大船石料,又请来惠安二十多个石匠把桥修好。自此,人们将这港道称作“师姑港”。高姑娘菩萨显圣修桥的事迹也广为流传,双灵寺的香火也更加旺盛了。 斗转星移,饱经风霜,海浪侵蚀的五里桥,显得更加古朴雄伟。如今旧貌换新颜,看那:奎峰下、白塔前,祥云飞绕,古寺钟声袅袅,三五成群白鹭飞,犹如仙女着彩裙,翩翩起舞; 波光浪影映石桥,辽阔的海湾有着梦一般的甜蜜,绿树成荫,青草葱笼,弥漫着无限芬芳;缥缈的水云美景,如诗如画,水心亭上的南音、琵琶幽婉,洞箫低回,管弦飞声,顿挫悠扬,沐浴在梦幻般的夕阳里,让你恍然置身仙景,流连忘返。 当您站在五里桥上,痴迷沉醉之时,“安平飞虹”宛如彩练,当空飞舞,昔日的美景,又浮现在眼前,一湾流虹,三五帆篷,鸥翅翱翔,阅尽古港风情…… 看如今,五里桥已成了旅游风光的好地方。古老的桥面上,优闲的人们在桥上漫步,练拳; 穿着花花绿绿的善男信女,在水心亭上香,叩拜; 穿着异国服装的游客,信步地桥上观赏。 当你放眼一望,奎峰山下,高楼耸立,码头崛起,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石材城”正从这里大步走向世界。白塔身边,新城巍峨,爱拼敢赢的创业者,在开拓中发展奋进。五里桥畔,到处都充满奇迹,充满希望。 春风荡漾,彩霞飞扬,辽阔的海湾,托起了辉煌的梦想。“一轴贯东西,一环串八区”的宏伟蓝图,将把五里桥建设的更加美好,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