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炼》中成长 “可以说,磨炼中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沉重的,都会深深地烙印下不均匀的脚印。” —— 巫庭光 沏一壶茶,品一本书。安逸的午后,依偎着暖暖的阳光,翻动着扉页,磨炼的一点一滴在我眼前滑动,在我脑海中放映 。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辛酸的成长故事,一段磨炼的时间,一种顽强的精神,一份真挚的感情。游荡在我的视野里,脑海中、心间,令我浮想联翩,深深打动了我心灵的最深处,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成长心语 巫庭光老先生(作者)的成长历程是十分不平坦的,他幼年的跟随母亲多月行乞,看到了人性的罪恶,也记牢了慈善的面目。他感叹:“由于小小年纪见得太多太多,反而淡忘了那些丑恶的人间悲哀;而那些真心同情和给予我们帮助的好人,那些慈善的面目,关怀的话语,却永远记在我的心中……” 瞬间,我突然感到无比惭愧,无地自容。如果说,巫庭光老先生孩童时的遭遇是一块压着胚芽生长的石头的话,那么,我儿时被人冷落,在烈日下随母亲摆摊的生活,再怎样辛酸,也勉强为一粒沙子而已。可是这粒小沙子却好像被风吹进眼睛一般,给我带来了心灵上的煎熬。我唯唯诺诺地把自己关进自己的世界,我害怕难过,害怕受伤。我拒绝同学的好意,排斥友情,我竟天真地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独自一人走在街头,我幻想着自己所谓的美好世界,却不免感到伤心寂寞。思想的反抗总是斗不过心中的恐惧,我挣扎在这泥潭中,无助地下沉、上浮。我,怎么就不能如庭光老先生那样乐观呢?怎么就不能忘记憎恶的面孔,从而看到善良的心呢?不,我能。能将恶从脑海抛弃,能将善藏在心底,能用宽容接纳他人。从这一刻起,我是可以的! 人生起航 在中国学习十年,庭光老先生从自卑的小子脱胎换骨变成一个有独立见解、正直豪爽、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的男子汉。但却因为“极左”而惜别祖国。他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父亲的事业,却因为后母的挑拨不得不痛离父亲。“我知道所有的同情、安慰、可怜,都是麻醉剂和止痛片,于事无补。只有一条路:在事业上干出一番成就来。”老先生以坚定的信念,筑建宏业,挺过金融风暴。 看到此处,我不禁潸然泪下。面临巨额债务,眼看着公司将要倒闭,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强地面对。我佩服庭光老先生这种顽强的毅力,勇往直前的胆识。同时,也为自己的幼稚,半途而废而懊恼。还依稀记得,面对数学难题,我选择放弃;面对象棋比赛的失利,我一蹶不振;面对被否定的作品,我置之不理。曾几何时,我颓唐地捧着满是红叉叉的数学试卷,哭着囔着不想读数学了。我不再相信雨后会有彩虹,我开始碌碌无为,开始学会抄抄了事,开始不再习惯转动脑子来思考那些烦躁的数学题。我像个撒娇的孩子,嘟着嘴,看成绩如直升飞机一样直线坠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六岁是人生的起点,是我要扎稳根基的时候,又怎么能退缩呢?是的,要勇敢闯! 点滴在心中 对于父亲、后母的无情,朋友的背叛,他都大度地包容。他宽容地忍让,使自己的家庭、事业都变得圆满。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合上书。重重地躺在床上,眼角,还有未拭去的泪。忽然间,我好想起了什么,猛地从床上爬起,翻开昨天写的日记,然后用力地擦掉。午后的阳光照在粉红的日记页码上,只见页码上,只见页码的一角用红笔写上“爱是进行时”。靠在椅子上,脑子像放映机一样,倒带过去。每天清晨,都是在妈妈温柔的“起床’’声醒来,每天晚上,总是在和爸爸的谈笑中睡去,每次穿衣总是能闻到妈妈细长的手的香味,每次吃饭,总能体会到爸爸的暖暖爱意…… 这些,我都不该忘记,也不能忘记,我要将它们收集在一起,然后装进一个精美的盒子里,放到心间,长久地温暖着我。这样,要学会为忙碌了一天的妈妈沏杯茶,给累坏的爸爸煮一顿丰富的午餐。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而《磨炼》让我看到的是“磨炼铸就人才”。回眸走过的十六个春秋,很短暂,十六年而已,也很长。我从一个稚气的黄毛丫头,成长为一个学会包容学会坚持学会爱的女生。 “海浪因狂风的肆虐而澎湃激昂,生命因逆境的磨炼而绽放光彩。”待我古稀之时,是否也能像巫庭光老先生一样,用笔写下自己所走过的路?这条路,是否也是这样曲折?是否也是这样问心无愧,没有遗憾?
|